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姑苏林家 ...
-
林瑜寻思着妹妹虽然是女子,但毕竟年纪尚小,天天在家里没个人伴也不是个事。但是兄妹俩有孝在身,也不好贸贸然地往别家去。正巧族长林玤邀请林瑜为族中子弟讲学,林瑜便带着黛玉到族里住段时间。
林家族中子弟多居于姑苏城外不远处的林家村内。族中子弟无论贫富,自小便要到学堂读书识字。自我朝以来,虽然科举出仕者不多,但有功名者却着实不少。好些人得了个秀才或举人的功名而无望更进一步者便早早回归族里,或耕读传家或帮着打理族中产业。因此,林家在姑苏虽算不上大族,但也颇有威望。
我朝科举取士,江南士子向来占了半壁江山,而苏州作为文化古城,更是人才辈出,进士无数。因此,林玤虽有举人功名,但在姑苏城里还真算不上什么。但是这几十年来,林家确实先后出了林如海和林瑜一探花一状元,致使名声大振,慕名前来依附家学者络绎不绝。再加上林玤着实能干,这几年族内富足了很多。现如今,林家村虽为村庄,繁华犹似城镇。
林黛玉透过窗子仔细地看着外面的农家景色,只见城外乡间阡陌交错、耕牛小童、杨柳依依,一副恬淡之景,心下欢喜。清歌和紫鹃在马车里陪着黛玉。清歌知道自己主子带姑娘来村里,除了是带姑娘散心外也是希望姑娘能多了解些农桑之事,知晓民生经济。这几日府里,林瑜和黛玉的相处早就让清歌心里嘀咕,姑娘将来又无需封王拜相,讲些仕途经济、理政治国的作甚?
林玤妻子许氏带着族里亲眷亲自在门口迎接黛玉。当日黛玉刚到姑苏的时候,就与许氏这位宗妇见过面的。不过,当时黛玉因着林如海之死,心灰意懒,未曾留意过身边人事,只恍然有些印象,是一个爽利的堂嫂。倒是许氏,见黛玉小小年纪,容颜尚未完全长开,却天然一股风流之态,已能初见日后风华,心下赞叹喜爱不已。
黛玉今天穿着月白兰花刺绣交领褙子并雪青长裙,刚被丫鬟扶着下轿,许氏便上前握住了黛玉的手,道,“可盼了好些日子,总算把妹妹盼来了!。”说完,便领着黛玉到内堂。黛玉年纪虽小,辈分却高,与许玤同辈。因此,满屋的年轻媳妇里多是晚辈。许氏拉着黛玉的手坐在首座,一一与她介绍着。黛玉年纪不大,经历却多,又是个敏感细腻的性子,如今见满堂的林氏亲眷,无论关系远近,皆是素色打扮,再联想到当初初上京城时贾府众人大红大绿,亲疏远近便有了计较。
女眷们在一起多是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奉承话,但是因着黛玉年纪太小又尚在守孝,很多事情不好开口,因此聚了一阵许氏便把大伙儿打发走了。
许氏领着黛玉往后院走去来到一间小院。院子里散落着各种各样的茶花,虽不名贵,看着却是可怜可爱,可见主人认真打理过的。许氏带着黛玉到屋里,屋子里熏炉飘出一股清香,正中间是黄花梨雕花圆桌,房间四周或置山盆石景,或悬挂书画,或列古琴,端的是雅致无双。
许氏拉着黛玉坐下后方说道,“知道妹妹要来,我特意收拾了这一间院子出来,这里离我的院子不远,又很清净。只是乡下人家比不得城里,妹妹委屈些,若是有什么不如意的,尽管告诉嫂子。”
黛玉见许氏言谈间虽带了三分客气,但却十分周到,这院子看着虽然随意简单,于细节处确是样样不落俗套,便知道许氏是确实是下了大心思的,因此笑道,“嫂嫂这院子只怕是神仙也住得了。哥哥常与我道,若是能学得嫂嫂三分本事,再大的家也管得的。哥哥带着我来,就是希望嫂嫂能多多教导我,若是嫂嫂这么客气,我怕是不敢多问了。”
黛玉这话带着些撒娇,一下子拉近了和许氏的距离,许氏拍拍黛玉的手,抿嘴笑道,“瞧你说的,若是我不能教你些什么,你哥哥哪舍得巴巴地把妹妹往我这里送?这几日闲着了,你便跟着我便是。”许氏复又摇头道,“只是,子瑜这嘴皮子,自小就这样,讨喜的话也不顾着几分真假,只管往外浑说,也不怕闪了舌头,让人笑话。”
许氏这话明显对林瑜很是熟稔,黛玉好奇道,“嫂嫂倒是知道哥哥的脾气?”
许氏看黛玉好奇,也不藏着掖着,接着说道,“他小时候因着父母早逝,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当时我见他嘴甜讨喜便接到身边带过一阵子,你哥哥小时候人小鬼大,嘴巴又甜,哄得很多长辈把他当宝贝似的。”
许氏抿了口茶,继续向黛玉爆料,“他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才多大,就知道领着一帮小子们到处闹腾了!我弥陀佛,有一回,好几个孩子们都不见了,吓得整个村子里的人出去找,还差点报了案。后来才知道就是你哥哥领的头,怂恿着那帮半大小子们偷着把河边的船开出去,沿着河流到下游的小镇上,把一户和村里有过节的姓田的人家抓起来打了一顿!那会儿正巧你父母回村里祭拜先人,听说了这事,堂叔便做主把你哥哥带回扬州教养去了。要我说,就子瑜的性子,阖族里怕是只有你父亲治得了他。都说淘小子出好的,可要没堂叔教导,就他那无法无天的性子,别说是考状元封侯爵了,怕是落草为寇去了都有可能。”
黛玉听了这话,笑弯了眼睛,“我还真不知道哥哥小时候竟是如此淘气!”
或许是因着提及以往趣事的原因,许氏原本端庄的笑容生动了很多,毫不客气地跟黛玉揭示林瑜的小心思,“他如今大了,还当人家哥哥,当然希望自家妹子乖巧听话,哪里肯把自己的黑历史往外说,让你有样学样吗?”
许氏话音刚落,就见外面传来林瑜无奈的声音,“大嫂子既知道我的心思,又何必和我妹妹讲这些。”
原来院子里的丫鬟们要么干活去了,要么就都在听着许氏讲古,竟没人注意到林瑜和林玤来了。
许氏尚未来得急反驳,林玤便在旁边稳稳地开腔了,“你自己躲在人墙角下听人闲话,已不是君子所为,还敢倒打一耙抱怨起你嫂子来?”
许氏听了丈夫拉偏架的话,得意了一下,口中却道,“原不过是担心妹妹怕生,胡乱说些话逗她开心罢了,谁知你也在一旁听着呢!怎么外面那么早就散了?”
林瑜进了屋,自己倒了杯茶水一饮而尽,懒懒地说道,“没办法,那些老家伙都让我这不识抬举的给气走了!”
许氏皱眉,厌恶道“可是三叔祖他们又闹事了?”
林瑜鼻子哼了一声,“能闹什么事,就是蹦跶几下!”
“好了!说这些做什么!”林玤阻了这话题,总不能任着自家媳妇弟弟在背地里说长辈的是非,“倒是你,好生准备着族里的讲学,莫要出漏子才好。”
许氏和林瑜一起给了林玤一个白眼。
林玤哭笑不得,倒是黛玉在旁边掩着嘴角轻笑了起来。
因着林瑜的到来,林家年轻一辈便又聚集了起来。第二日,林瑜刚用过早饭,便被林玤的大儿子林谨给拖了出去。
林谨二十来岁的年纪,身材修长,面白无须,细眉长目,隆鼻朱唇,端的是玉树临风——这是他娘许氏的功劳。可惜,林谨却是个绣花枕头,自小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就是林玤下死力气鞭笞过几次也不肯安心向学。但好在他脑子灵活,林家的双木书坊如今就是由林谨在负责的。林谨在生意上确实很有些天赋,在他的经营下,双木书坊并不像别的书坊只是制作贩卖书籍之所。书坊的每一个分店的主人都是饱读诗书之士,由主人亲自为书局命名。平日里书局会举办诗会或辩论会邀请当地文人士子参加,并常邀请名士来为学子们讲学。主人不仅仅要经营书坊,更重要的是与这些文人交流,并资助穷苦士子读书考试。因此,双木书坊在全国都极为有名,且名声甚好。每个书坊的主人也都被当地所尊敬。双木书坊就这样在林谨手上发扬光大,遍布全国各省。前几年里,林谨是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地跑着,气得他家媳妇儿扬言要“休”了他,这两年里才老实了下来,只在江南一带游走。
林瑜虽然打三岁起就离了姑苏,之后也不过几年才回来一次。但林家年轻一辈却是以他马首是瞻。只是林瑜在家守孝,他们却是不好上门。好不容易,林瑜出外走亲戚了,大伙儿就推了林谨作代表邀了林瑜出来。
这次林家年轻人的聚会时选在林珏家里。林瑜和林谨刚跨进院子就受到了大伙儿的热情招待。那些不熟悉的或是差了辈分儿的还矜持些,只上来行礼。当年和林瑜一起胡闹,还是同一辈分的林珏,就不那么好打发了。
林珏嘴边噙着坏笑,看起来很是玩世不恭,穿着一身质地普通的长衫,半趟在树下的摇椅上,手上把玩着一把纸扇,见旁人都行礼结束散了开来,才慢悠悠地开口,“哟!小子们都小心这些,这可是个爵爷!要是碰坏了哪儿,你们赔得起吗?”
林瑜听了这话,拿脚踹了林珏的摇椅一把,竟直接把林珏的摇椅踹翻在地。幸而林珏反应快地站了起来,才没颜面尽失。林珏脸上笑得更欢,不紧不慢地整了整衣衫,才沉下脸色,瞪着林瑜道,“这才几年不见,子瑜的心眼越发的小了!”
林瑜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心眼原本就是极小的,倒是疏之你,怎么还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就你这臭嘴,以后进了官场还不得把上上下下都给得罪个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