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五月初的一天,她们登上了某个江南小镇的杜家老阁楼,阴雨绵绵,阁楼旁芳草萋萋,露珠摇摇欲坠,水气扑面而来,婉转的鸟啼在雨中更加娇柔清新。走进阁楼,时间便恍若停止了。
杜小麦摆了茶具,茶香袅袅,取了《不寿谱》递给疏影,她在一旁坐下,疏影的指尖划过书页,入眼为序:
“一蓑烟雨,一纸戏言,一伞之隔。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入梦即病,一往而深,莫当真,莫当真!且解千千劫。”
第一曲为《戏言》,词如是:
“后/庭花,台城柳,
万种温存,遇秋成恨,直把鲛绡透。
笙箫暗启,钿头云篦胭脂扣,
深描浅画戏本勾。
莫把戏言当山盟,真情假意翻水袖。
暗消瘦,梅子时节酒。
何年比翼恋某某?
朝看飞鸟暮倚楼。
心事难说,风亦难留,
戏中情意切,只借作,他人口。”
杜小麦喃喃道:“这后/庭花,台城柳都是些无情之物,杜牧有诗:隔江犹唱后/庭花,韦庄也曾道:无情最是台城柳。用这些来说戏子的真情假意倒也还算可以理解,可是为何还直把鲛绡透?”
林疏影微微一笑,端起杯子轻抿了一口茶,放下后才说:“杜鲲先生的故事记录在了曲谱里,这词是他给那段故事的题词。你闭起眼,我给你吹奏这曲谱,兴许你能看到那段故事。”
杜小麦将信将疑,如果能听到古曲,中文系的她还是非常期待的。
箫声响起,入耳是淅淅沥沥的江南春雨……
那年的雨下得缠缠绵绵,如丝般细细密密地沁入肌肤,那一日正是三月三,上巳节,杭州的儒生们受沂水春风的影响,水边的宴饮甚是热闹、郊外踏春的人也不少,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黏黏的雨丝倒是给这宴饮增添了诗情画意。
杜鲲提着一壶酒,游走在这江南沾衣欲湿的杏花雨中,松松垮垮的发髻,歪歪扭扭的脚步,突然大声唱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水边的才子们纷纷哂笑,这追求实在俗气。
雨天的暮色来得比平时早,一只只游船画舫渐渐在西湖上轻轻滑动起来,红帐暖灯兴正浓,咿咿呀呀的吟唱声掠过水声隐隐约约地飘来。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华灯初上,丝竹管弦纷纷奏起,正是繁华的开始。
在钱塘著名的戏院凤栖阁里,一声尖叫划破了这欢乐平和的气氛。
第二日,杭城流言纷纷,说是昨晚子时,戏班里打杂的阿三半夜起来上茅房,居然听到有人在唱《牡丹亭》的第二十出《寻梦》,这出是已经死去的名角沈三七最爱的一段,那人竟然唱得和沈三七如出一辙,虽然渗得慌,阿三还是猫着腰想去看看究竟是谁有这能耐。
黑夜里他推开一层层的帘幕,到最后一层的时候,他看清楚了!在月光下,居然是沈三七穿着他生前最喜欢的兰花戏服在凤栖阁的栏杆前唱戏!那身段和生前一模一样,阿三一下子软倒在幕后,反应过来便吓得发出了一声杀猪般的尖叫。
之后的几天,凤栖阁里人心惶惶,又有同为戏院的百花楼派人放出流言,说凤栖阁阴气重,去那边听戏,会折了阳寿。眼看着凤栖阁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三天了,半夜子时那唱戏声依旧,戏班里也人心惶惶,凤栖阁的老板周悦来沉不住气了,终于请了道士前来开坛做法。可是一连请了三个道士,凤栖阁里都快贴满符了,那夜半的唱戏声依旧。病急乱投医的周悦来死马当活马医,到了第六天,终于请了看起来不是太正经的杜鲲来瞧瞧。
杜鲲来到凤栖阁里闹鬼的地方,赶紧撕了几张符收起来,大概准备以后招摇撞骗的时候多些糊弄人的道具吧。看到陪同的周悦来疑惑中带着担忧的眼神,杜鲲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些符对那妖物没什么用,我且今晚会它一会。那个……周老板,贫道的肚子好饿啊!鸡鸭鱼肉就够了,不用太麻烦!”
周悦来愣了一会儿,这道士哪里都看不出仙风道骨,倒是脸皮够厚,虽这般寻思着,也将信将疑地招呼着帮杜鲲准备鸡鸭鱼肉去了。
杜鲲嘿嘿一笑,吟道:“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有意思!”
入夜,杜鲲招呼着大家赶紧去睡,千万不要下床,已经用法力给大家布了结界,不然出了事他不负责。戏班的一众人等忙惶惶然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