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天禧宫的东暖阁内,元拓海、元琨兄弟及公孙岱正与南融密使柴顺安闭门议事。元拓海放下茶碗,笑对柴顺安道,“平郅世侄雄才大略,正当有所作为,本王却是一把老骨头了,动不得刀枪,只想过安稳日子了。”
“大汗春秋正盛,何出此言?”柴顺安忙道。
“这些年大翟与大殷相安无事,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只要我大翟内外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本王也就心满意足了,多一座城池,少一座城池,又有何分别呢?”
“大汗,国主的意思是,大殷看似繁盛,实则外强中干,尤其近几年来,冗官冗员,以致财力枯竭。”
“财力枯竭?”元拓海不可置信道,“大翟每年进贡的岁币是两千万两白银,这么多的银子,许世铭都花哪儿去了?”
柴顺安微微一笑,“大汗,实不相瞒,大殷朝中,有我大融不少的内应。”
元拓海讶然道,“果然英雄出少年,看来平郅世侄这一招棋,已经走了有些年月了呢。”
“这是老国主的韬略,老国主年老体弱,未竟之大业,便只能交给国主了。”
“相比之下,本王真是不思进取,实在惭愧啊!”元拓海道。
“大汗老骥伏枥,定能重振雄风,当年顷州之战,若非后方粮草补给不足,顷州城定然已被大汗收入囊中。”
“本王记得,当年大殷领兵的乃是许承勖最小的儿子,叫做许世钜的,对么?”元拓海转向一旁的元琨。
“回父王,正是许世钜老贼。当年许世钜为争储君之位,主动请缨,虽然最后凯旋而归,但却还是没捞着太子的大位,真是苍天有眼。”元琨讥笑道。
“武威王见教得极是,但是大汗,国主却说,如今大殷最难对付的人物,却恰恰是这位昭王。”
“此话怎讲?”元拓海问道。
“当年许承励篡权夺位,不仅逼死了许承勖,还杀了太子许世铮满门,这样的血海深仇,许世钜是断然不会忘却的。”
“你接着说。”
“是。不知大汗可曾听闻那‘脚踩七星’之说?”
“本王不知。”元拓海摇头道。
“传闻那昭王的幼子,也即被许承勖册立为昭王世子的许子翎,一出生便有脚踩七星的异象。大汗知道,脚踩七星,乃是帝王之象。”
“这恐怕都是市井野闻吧?以讹传讹,便神乎其神了。”元拓海不以为然地笑道。
“大汗有所不知,大殷朝野上下,信奉此说的人,并不在少数。”
“柴大人的意思是,许世钜恐有谋逆之心?”元瑨插话道。
“回平凉王,许世钜乃是许世铭的心头大患,却又奈何除之不得,便只能将许子翎留质宫中。”
“平郅世侄的意思是,要本王与他一同坐山观虎斗?”
“大汗圣明。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给他们添一把柴火。”稍顿,柴顺安又道,“国主已有周密布署,只待大汗接应。”
“此事须得从长计议,且容本王仔细想想,”元拓海起身道,“柴大人就请在凌州多住几日吧。”
“是,下官告退。”柴顺安躬身而退。
元拓海重新回到座位上坐下,捻须笑道,“那阮家父子,可真是迫不及待呢。”
“儿臣看柴顺安那一脸得意之色,像是当真以为我们对大殷朝局毫不知情,实在好笑!”元琨笑道。
“崧岳,你有何见解?”元拓海转向一直没出声的公孙岱。
“回大汗,臣以为,阮家父子不过徒有一番壮志罢了。”
“嗯,你说说。”
“以南融的兵力、财力,要想与大殷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便我大翟与之连横,也无胜算,”公孙岱继续道,“大殷近些年冗员不假,国库枯竭也不假,但许世铭将几乎过半的财政,都用于军费。尤其是去年年初,建立虎翼营,专司训练重装骑兵,为得就是对付我大翟。”
“崧岳所言极是,本王也是这样想,许世铭并非昏庸之主,要取他的江山,恐非易事。”元拓海赞同道。
“臣以为,阮平郅虎狼之心,志不在大殷。”
“本王自然知道,他是想要一统天下,做第二个始皇帝。”元拓海大笑道。
“臣以为,我大翟地少人稀,物力贫乏,凡事须得量力而行。”
“嗯,这些本王心里都有数。”
“大汗圣明!”
“对了,赵衍那个后生,崧岳以为如何?”
“回大汗,臣以为,赵衍天资聪颖,人品贵重,才堪大任。”公孙岱答道。
元拓海点头道,“既是如此,就由崧岳好好栽培吧。”
“父王,”元瑨忽道,“儿臣听闻,璎珞有意选赵衍做驸马?”
“是又如何?”
“儿臣以为,赵衍乃外族人氏,来历不明,一旦招为驸马,恐有隐患。”
“有何隐患?”元拓海反问道。
“万一他是大殷派来的奸细,那么,于璎珞、于大翟,都将是万劫不复,请父王三思!”
“这些,本王并非不曾想过,本王早已问过慕容赜,赵衍实为慕容庄主故人之子,因家道中落无以生计,因而前来投靠。慕容赜愿以项上人头作保,本王岂能不信?”
“父王,”元瑨又道,“儿臣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儿臣反复思量,总觉得一切都像是经过了一番周详的布置。慕容庄主历次来凌州都只带慕容清瑜一人,多年来皆是如此,为何今年忽然变为赵衍?而这个赵衍,此前从未听璎珞提过,亦不知根底。”
“父王,大哥的担忧,不无道理,”元琨插话道,“只是,慕容庄主的为人,父王也是知道的。儿臣以为,慕容庄主是聪明人,所以断不会卷入殷、翟两国之争。赵衍才智过人,又是故人之子,慕容庄主分外疼爱,也在情理之中。况且,姻缘天定,若然璎珞对赵衍无意,那么任凭是谁人的布置,也都是无济于事的。”
元拓海蹙眉不语。公孙岱见状,沉吟道,“大汗,臣以为,对赵衍的来历,可施计检验之。”
“如何检验?”
“此事,就交给臣吧,臣保管办得妥妥贴贴。”
“嗯,本王知道崧岳足智多谋,有得是好主意。”
“谢大汗,为大汗分忧,是臣的职责。”
许世钜陪鹿琰容用完晚膳,又一起吃了会儿茶,这才离开绘雪堂。一回到书房,便招来卜衡,“池教头人呢?”
“回王爷的话,这会儿,怕是已经歇下了,池教头素有腰疾,听说这几日又犯了。”
“你去请他来见我。”
“是。”
不多时,池金云跟在卜衡身后匆匆地来了,一见许世钜,急忙行礼道,“奴才参见王爷。”
“卜衡,你且在门外守着,任何人不得入内。”许世钜望向卜衡。
“是。”
“不知王爷有何差遣?”
“池教头,咱们换个地方说话吧。”许世钜领着池金云绕过屏风,向内室走去。许世钜拿起案上的烛台,随即轻轻挪开墙边的多宝槅子,一扇暗门应声而开。“许世钜回头道,“池教头,这边请。”
池金云惴惴然跟着许世钜进了暗室,只见暗室约有三丈见方,摆着一张圆几,两把圈椅,别无他物。“池教头,请坐吧。”许世钜率先坐了下来。
“王爷有何差遣,但说无妨。”
“算起来,你来府里,也有十九年了吧?”
“当年多得王爷慈悲,救下奴才,又将奴才带回府中养伤,使奴才得以活命。”池金云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快起来,快起来,好好的说这些做什么?”许世钜俯身扶起了他,笑道,“当日我一见你便知是忠义之士,池教头凛凛正气,令我也是十分钦佩!”
“王爷言重了。”
“你我名为主仆,却如金兰,如今我也不想瞒你,两三年之内,我或有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
“王爷……”池金云大惊失色。
“这么多年,我始终都是皇上最大的一块心病,再过几年,皇上必会为太子登基扫清障碍。”
“既是如此,王爷岂能坐以待毙?”池金云急道。
“没错,我不能坐以待毙,但是,这一家老小的性命……”
“奴才誓死追随王爷!”
“我知道你是忠心的,就算我赶你走,你也是不会走的。就算皇上将我满门抄斩,你也会陪我上刑场。只是,我不能断了世宗一脉的香烟。世子现在上京为人质,我这几个儿子,只怕一个也走不了。”许世钜叹道。
“王爷有何吩咐,但说无妨,奴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郡王妃滑胎之事,你也是知道的,我疑心这府里有皇上派来的内应,”许世钜直视着池金云,缓缓道,“以至于侧妃有了身孕,我都不敢声张。”
“王爷的意思,奴才明白了。请王爷吩咐吧,要奴才如何做?”
“这几日,我想来想去,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将你和侧妃送出府去,从此隐姓埋名。”
“奴才领命!”
“只不过,此事操办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许世钜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府里无端少了你和侧妃,早晚是会走漏风声的。”
“不知王爷有何布置?”
“所以我在想,与其暗着出去,倒不如明着出去。”
“请王爷明示!”
“池金云,你与侧妃暗通款曲,该当何罪?”许世钜忽然厉声道。
“王爷,”池金云先是一惊,继而便明白了许世钜的用意,“王爷,如此,只怕会毁了侧妃的清誉。”
“和性命比起来,清誉这些个身外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许世钜轻叹一声。
“王爷说的是。”
“你既与侧妃私通,我总得给你些责罚方能逐出府去。”
“是。”
“再者,你终究是个男子,”许世钜斟酌着用词,“日后若与侧妃孤男寡女一处,我终究还是有些不安……”
“王爷,奴才这条命,是王爷给的,王爷不论要奴才身上的什么,都请尽管拿去吧!”池金云一脸恳切道。
“贤弟,”许世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许某在此给你叩头,叩谢你的恩典,侧妃腹中孩儿,便是你的义子,承你香火。如若他日能成事,你于我,便恩同再造,我肝脑涂地也一定要报答你!”
“王爷,王爷,你这是要折煞奴才!”池金云也跪了下来,“奴才在此向上天起誓,奴才定然不负王爷重托,照看好侧妃!”
许世钜闻言,只觉得心头一松,整个人随即都松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