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君住眉溪北,我住眉溪南 ...

  •   大李皇朝中期,三皇子李洛甫出世而母逝。由于自小得不到亲娘的照顾关爱,小皇子一直体质孱弱,病根缠身。在小皇子好不容易长到十岁时,为让小皇子能得到最好的休养,皇上决定派人把他送到西南方的一处世外福地——梅涧。

      这梅涧并不是一个偏僻的山谷,而是一个绕水而卧的村庄,依傍在一道溪水的两岸。溪的名字为眉溪,因其水黛碧如眉,其形亦蜿蜒如眉。眉溪的南畔,簇拥着一株株清瘦奇寒的梅树;北畔,则植满了挺立峻拔的绿竹。两畔风景奇佳,各有特色,彼此映衬,更不失其丰茂。梅骨纤枝虬,竹杆圆腰挺;梅隆冬傲雪而绽,竹迎朔风残雪仍翠;梅香幽而随风远扬,竹气清而经久弥散。

      清溪、繁竹、幽梅构成了梅涧纤尘不染、飘逸脱俗的风貌。这里既是个颐养病体的好去处,也是个怡情悦性的清修地。

      三皇子李洛的居所在眉溪北岸的竹林掩映处。此刻,他正站在院子里的一张大石桌旁边,右手无意识地缓缓磨着墨,眼睛透着灵动的光彩,出神地盯着溪面上相互追逐嬉戏的竹叶和梅瓣。碧水潺潺间,他迅速地把脑中的构思一笔笔挥洒在桌面的宣纸上。转眼之间,画已成形:在粗墨泼就的擎擎劲竹间,几朵素白梅花探头而出;轻盈素雅的花儿,点缀在墨绿苍翠的虬竹当中,既显得出尘大方,又不失俊逸飘洒,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之美。

      细细观摩了一会儿整幅画,李洛挥毫在卷轴的右上方写上:寒竹幽梅,香自作媒。

      突然,李洛停下挥毫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一只飘飘悠悠的小纸船。小船似是一只从上游走失的水鸟,迷茫地在漩涡和细流中打转、前进。

      李洛凝望着纸船,颇是惊讶于它的轻盈和坚持,更惊喜于它的突然闯入不仅没有破坏水面的美感,反而为这静态的自然美添加了一股灵动的人气,使得整个画面更显活泼,而且蕴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这小纸船是谁叠的?为谁而叠?

      小船继续施施前行,原本平静无息的水面却忽地掀起一阵小浪,把小船推到了岸边的水草丛里。
      看到这,李洛不假思索地扔掉笔,快步走向岸边,捡起了落难中的纸船。待把船捧在手中细看,他发现小船的内舱里居然盛着几片剪成梅花形的薄绸片,且每个绸片上都绣着小字。

      回到石桌后,李洛把绸片一一铺展在桌上。只见每一个绸片的花心处都绣着一个细楷字——“仪”;绸花分五瓣,每一瓣上都用红线描着一个字。再看仔细些,又发现那些字不是毫无意义的,每朵花上的五个字连成一个整句,四朵绸花上的四句话连成一首五绝:“自君赴京试,念如梅纷纷。愿君登科日,策马伴春风。”

      读罢,李洛不禁对折此船、作此诗的女子心生敬意和感动。想必这女子的意中人上京赴考去了,女子对他思念日切,但又不愿去信打扰他的修读和科考,故而折了这小船、绣了这绝句来聊解相思之苦。这等巧思柔肠,岂非常人可比!以纸作船,既能把自己的心思往远方捎送,又因纸不耐水,不能在水中停留太久以致落人手中,有损闺名;以绸作信,以线代笔,不但不会使自己的心思因沾水而消融,更暗喻了自己的心意永不褪色,此生不渝。

      想到这种种,李洛决定把纸船保存起来,免得它消融于不知名的河道中。但愿那女子的一腔柔情最终能有个安全圆满的归宿!

      手上捧着纸船,李洛快步向房间走去,完全忘了自己刚刚苦心勾勒的那幅“寒竹幽梅,香自作媒”图。一阵风吹来,石桌上的画纸随风轻扬,飘向空中,飞过水面,最后落入对岸一户人家的后院,停在一名正在暖阳下穿针引线的年轻姑娘脚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