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上半年的种田收获 ...
-
昨天刚把田施肥完,溜子今天一大早就清点起上半年的种田收获。
先从最小的种类分量清点。
玉米6亩,每亩收150斤,共计900斤。
6亩玉米套种花生,共收300斤。
40亩棉田套种花生,每亩收30斤,共计1200斤。
2亩甜高粱,每亩收300斤,共计600斤。
这些是第一天清点的数量,统一记在纸上,用阿拉伯数字记,等下午散馆,让木娃子誊抄到专门的账本上。
阿大阿二阿三三个人,抬杠(传统的秤是需要两人抬一根木棍子抬起来的,这就是传统的抬杠。)辛苦了!
明天就好了。
第二天清点番薯。在收割的时候,一亩番薯就当场称了一次,所以今天就只是大概估算一下。
亩产4000斤,20亩,共计80000斤。留种5000斤,挖断掉3000斤左右的番薯。余下7200斤地窖货。
坏掉的番薯做成的淀粉,做了1250斤。
余下番薯渣2000斤,晒干之后1500斤。
100麻袋的番薯菜干,每袋50斤,共计5000斤。
第三天清点。
糜子50亩,每亩200斤,共计10000斤。
芝麻10亩,每亩收15斤,共计150斤。
这是白天清点的。
傍晚清点了番薯藤20垛,玉米杆垛3垛,花生秧14垛。糜子杆和高粱杆52垛。芝麻杆10垛。(垛就是堆成一堆磊起来的高度。一般3-4米高,正方或圆形或长方形都可以,看地形放。)
由于柳三爷家门口方圆三里没人,他家门口就有的是地方放草垛。所以垛就堆的很大。比村里一般人家的大。
至此,花了三天时间,清点完毕上半年的收获。
晚上晚饭吃好以后,家里面全部的人都坐在一起。木娃子对着账本。一样一样的,把家里边的收获,说给所有的成员听。
这样的会议,三五不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召开一次。一开始阿大还有点不好意思和他们坐在一起。觉得自己是属于下人。不应该听这些东西,也没有资格听这些东西。
可是木娃子会安他的心。告诉他:“他们家没有下人!有的只会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的家里人。”
阿大三个听了以后,心里面很温暖。大的誓言他们不会说。但是心里面已经决定。要好好的在这个家庭里过日子。珍惜在这里的日子。
溜子知道了,具体的收获以后。才和所有人一样,心里面安心下来。
家里面这么多的人。之前一直都是向村里面的人买粮食吃。每个人都不敢多吃。觉得多吃一口就是在浪费钱。
木娃子也知道大家心里面的想法。豪迈的说的:“以后家里面的人,可以放开肚皮吃了!”
这时,所有人都笑起来。开心的笑容也意味着丰收的喜悦。
连续几天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家里面的氛围也轻松了很多。毕竟生存压力小了很多嘛!
好事双喜临门!
大丫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之前为了防止冬天的时候,大家饿肚子,大丫也很着急。她就拼了命的晒一些菜干,做一些酱豆。
大酱晒了三缸,每缸三十斤。
茄子干晒了两麻袋。丝瓜条晒了三袋。胡萝卜干腌了两缸。冬瓜条晒了十麻袋。秋葵干晒了五麻袋。空心菜晒了十麻袋。韭菜腌了十缸。葫芦丝晒了十麻袋。
还有其他一些野菜,也晒了一些。
就这些东西占了一整个房间。听说的时候不觉得,看到后却很壮观。
每个人都能看出来大丫的努力,对于她的心意懂事的几兄弟商量一下,就想给大丫找个好人家。当然也要考虑当事人意见。
木娃子这件事不好插手,就找到爷爷,和他说清楚事情经过以及众人的想法。
柳三爷叫大丫到跟前打听道:“大丫啊!你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溜子几兄弟都知道了,他们想给你找个好人家,将来过好日子,你怎么看?”
大丫一下子好慌了,觉得,她好好的为这个家努力干活呢,他们怎么想把她嫁出去。
年幼无知的大丫慌的一下哭出来,跪下求道:“求老太爷不要赶我走,我会更努力干活的,求求老太爷了!”
溜子几兄弟也想知道大丫怎么想,就在隔壁听着。一听大丫哭,就慌张的跑进来看发生什么事?
等问明原因,就解释道:“真不是想要你离开,实在是你大了,想给你找个好人家,让你过好日子。”
大丫急切的道:“溜子少爷不知道,虽然大丫才来这家里一年,可这里实在是户好人家,我实在想要长久的呆着的,不舍得离开,求溜子少爷开恩,让我留下吧!”
溜子道:“你已经大了,再留就把你留成老姑娘了,这可怎么办?”
大丫没办法,只好道:“原先在族长家,都是掌家太太开恩,丫头配小斯的。”
话不说明,溜子也懂了她的意思。
溜子问出来:“那咱家没有小斯,只有阿大,阿二,阿三,你愿意吗?”
大丫点头。
溜子问:“那你钟意哪个?”
大丫年纪大了,自然钟意能干的阿大,便指名阿大。
溜子叫大丫起身,在这里等候,出去门外,在院子里问阿大的意愿。阿大也同意了。
又把两个人叫到一起,最后一次问他们两人,是不是愿意与对方成家的。俩人互相看了看,一同回道:“愿意!”
溜子叫两人起身,便和叫大丫先回去,留下阿大,和他商量办婚礼的事情。
阿大和大家的婚礼定在两天以后。当天请木娃子舅娘。过来烧饭。也请了阿大的以前的朋友和大丫以前的姐妹。加上自家人,一共三桌酒席。热热闹闹的办了一场。阿大和大丫就成婚了。
至于新房的摆设,过节前造房子的时候,就已经把家具都置办好了,所以也不需要另外新添,只需要把大丫的箱笼搬到前院。
唯有二丫,有点不适应。好在大丫平日里做活还是和她一起的。又有点后怕,幸好大丫没有嫁到外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