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93、94 ...

  •   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整个皇宫就象蒸笼一样,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太后和一些娘娘都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在皇宫大院里的确让人感到郁闷,更何况康熙皇爷自幼就喜欢在马背上磨练,他经常独自出宫,涉足江湖,在江湖上屡遭奇遇,无意间炼就了一身绝世武功。尤其是深得神叟贾若真谛,传授他一种精奥绝伦的掌法,此掌法名叫“乾坤回轮掌”。况且又得天下第一高手凶神陈天龙将浑身近百年功力倾馕相赠。早年,在江湖武林中就混得了一个“少年王”的雅号,令江湖武林人刮目相看。
      话说这日(1676年农历七月初八),康熙皇爷在宫中闲着纳闷,便带领一队御林军和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以及花仙狐葛宝珠出外狩猎。那康熙皇爷在一山坡下一株两搂粗的柿树旁勒马站定,他手搭凉棚,见前面不远处是一片开阔的荒草地和一大片森林。康熙皇爷令御林军围剿过去,轰赶躲身在森林之中的猎物。工夫不大,就见十数只山鹿和几头野猪从森林里跑出。康熙皇爷从紧随左右的花仙狐葛宝珠手中接过弓箭,随着他一声“中”,但见一支利箭带着破风的呼哨正中一只山鹿的颈项,那只山鹿应声倒下。康熙皇爷又取弓搭箭,射中一头野猪。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在一旁一个劲儿地拍手叫“好”,称赞不已。不料,那康熙皇爷正玩在兴头上,不妨从柿数茂密的枝叶中突然跳下一个蒙面人,手持一把利剑,半空中一个鹞子翻身,单足点地,一式“蜻蜓点水”,紧跟着一招“银蛇出洞”,只见寒光一闪,真个是剑身合一,直刺向康熙皇爷背后心窝。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哈成,犹如电光石火,奇快无比,让人防不胜防,想不到一代帝王倾刻之间就要命归黄泉,怎不让人替他捏一把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连武功高强的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也望尘莫及、一筹莫展,眼看着生死立判。千钧一发之际,但见倩影一闪,那花仙狐葛宝珠挺而走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刺向康熙皇爷后心的利剑。那蒙面刺客不觉一愣神,剑走游龙,只听得“吱”地一声,锋芒扫过,正中花仙狐葛宝珠膀臂,入肉盈寸,鲜血飞溅。康熙皇爷根本就顾不得回转身形,就势在马背上一个旱地拔葱,旋即一式“风轮飞转”,半空中一技“乾坤回轮掌”拍出,只听得“嘭”地一声,再看那蒙面刺客,瘦小的身形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被康熙皇爷那浑厚的掌力震得倒射出去,正好撞击在那株两搂粗的柿数的树干上,当场昏死过去。
      康熙皇爷理也不理那蒙面刺客,带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回过头来一边撕下龙袍内衬,亲自为花仙狐葛宝珠包扎伤口,一边寻问花仙狐葛宝珠还伤在哪里,显得异常关心,使花仙狐葛宝珠倍受感动。其实,就凭康熙皇爷的能耐,根本就用不着花仙狐葛宝珠挺而走险,但花仙狐葛宝珠能够舍身护主,单就这一点而言,已在康熙皇爷心灵深处打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与此同时,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也没有闲着,他飞身下马,走到那蒙面刺客跟前,撕下蒙在刺客脸面上的黑纱,他万万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刺客竟然是一位少年美貌佳丽。但此时已是香消玉粉,魂归故里。看那刺客临死的表情显得十分安详,就好象没有半点忧伤和怨恨,仿佛熟睡一般。其实,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哪里知晓,那蒙面刺客的五腑六脏早已被康熙皇爷的掌力震得粉碎,来不急有任何感觉的表现。
      如果每个人都是同样一种心态去面对死亡和生活,就显得十分平庸,看来那蒙面小女子选择了眼前这种轰轰烈烈的死,倒显得十分从容,或许这就是她一生中所追求的一种惨烈的壮举,或许其中包含着难以摆脱的纠缠和无奈。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见此女子已然死去,对她的来龙去脉根本无所查究,可说是万般无奈,他只好向康熙皇爷如实呈报,静待康熙皇爷的论处。康熙皇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人既然已经死了,再查她何益,就让她入土为安吧”。
      说实话,这种事康熙皇爷经历得多了,也就不以为怪。但这么以来,已打消了康熙皇爷狩猎的兴趣,他一边搀扶着花仙狐葛宝珠上马,一边令内务府总管哈尔多大人打道回宫。
      一路上,康熙皇爷在心里暗自思忖:看来这蒙面刺客出现得的确有点蹊跷,想她事先就隐身在那茂密的枝叶中,不知她如何获悉朕今天一定要去狩猎,难道她有先见之明不成?
      康熙皇爷也曾在心中揣度:难道这又是皇后娘娘所布的局,要是果真如此的话,那皇后娘娘的用心也特阴险了吧。说实话,康熙皇爷对她等争荤吃醋、相互勾心斗角,还真没有放在心上,但要是把事儿做过了头,失去了节度,酿成祸端,那么,他就不能不管了。然而,这无非是他暗自猜测,没有真凭实据,他也不能硬拿屎盆子往皇后娘娘头上扣呀,看来此事只有慢慢查访,有道是网包兜猪娃,早晚会漏出蹄爪来。不过,通过这次事件的发生,康熙皇爷打心里对花仙狐葛宝珠格外看重,对她宠爱有嘉,这确实令其它贵妃、娘娘羡慕不已。
      闲话稍说,却表这皇宫后院里,真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接连不断的发生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搅得人心惶惶。
      是啊,那简直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梦,一个娘娘由于忽视防范,被人陷害致死,七窍流血、血肉模糊。
      那简直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梦,一群女人,为了争宠,不断掀起腥风血雨,悲剧令人惨不忍睹。
      梦醒时,让人深深地体会到,那不是梦,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就发生在昨天,就发生在我们眼前。
      人,仍在死亡中挣扎,鲜血,仍在流淌。家中,哇哇待乳的婴儿正翘首期盼着母亲的到来,然而,噩耗传出如同晴天霹雳,使整个皇宫震惊。
      在失声痛哭中仿佛能够听到家中亲人的呼唤,一声声、一字字,犹如杜鹃泣血。那么,皇宫内究竟又发生何事呢?有道是:
      盘古至今开天屏,
      日月轮回皆平衡;
      花开花落由自然,
      凋零何必怨秋风。

      距北京城往南五里处,有个大村庄叫做五里堡,堡主姓项名权,字继祖,项继祖在江湖上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少年王康熙每逢离京南下时,总要到五里堡坐客,一来二往,便与堡主项继祖成了莫逆之交的好朋友。为了慎防江湖人在北京城内惹是生非,少年王康熙便与项继祖商酌,将此次武林英雄大会设在五里堡上,项继祖满口应承。当然,召开这等天下武林英雄大会,项继祖的确不够分量,但有少年王康熙主持,谁又能说出什么呢。为了确保此次天下武林英雄大会的隆重召开,少年王康熙还暗中派出数万大内高手加强对庄园的保卫,况且,少年王康熙又相邀了几位江湖上武林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坐镇,想必寻常人等绝不敢从中作梗。说实话,随着少年王康熙的身份渐渐揭开谜底,以前与他有过节的江湖中人早已隐退山林了,就连一些武林中□□上的巨霸也很快销声匿迹、杳无音讯了。一则来是少年王康熙的武功飞速猛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二则是谁又敢与官府为敌,那不是吃饱了撑的,老寿星上吊显命长吗?假如一道缉文昭告天下,还能有你的立锥之地。孰重孰轻,江湖人自然清楚。
      争夺九龙玉砚的擂台就设在庄园的一角,有七八丈方圆,一丈二尺多高,是用混合土堆积而成的,四周用一搂粗细的林木环环相扣,看上去坚实无比。因为此次天下武林英雄大会非同凡响,江湖上一般小帮小派根本就捱不上边儿,别说夺得九龙玉砚,就是能亲眼看到九龙玉砚可谓是造化非浅了。
      进入八月,擂台的一切事宜已经基本安排就绪,各路的武林英雄也相继赶往北京,一些小商小贩老早就争抢地盘,准备趁机捞上一把,这些个不知道死活的商贩,追嗅着铜锈气蜂涌而来,哪里还顾及什么腥风血雨。
      眼看着到了农历初五,岂料,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珍藏在皇宫密室里的九龙玉砚却不翼而飞,让人盗了去。这么一来,可急坏了少年王康熙。是啊,他如何向天下武林英雄交代,说九龙玉砚被人盗走了,谁信呢,可事已至此,急又能怎样,到时候如果拿不出九龙玉砚怕是很难说得过去。于是,少年王康熙把刑部、督察院、大理司的主要官员以及锦衣卫首领喧唤到内阁,下了一道圣旨,不管付出何等代价,须在五日之内破获此案,否则提头来见。
      圣旨一下,那些个官员可就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宁了,看来万岁皇爷龙颜震怒,动真格的了。大伙都知道,当今的万岁那是言出必行的主儿,哪个还敢有丝毫怠慢,到了这等地步,那真是有人的托人,有关系的托关系,也别管是□□白道,只要能探得九龙玉砚的消息才是正道。不过,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没有人敢走漏半点风声,否则,家灭九族。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四处派出去的人连一点九龙玉砚的消息也没有回馈回来,这可使那些个官员整日如坐针毯,一道接一道秘函下到各府、县,责令他们严加查寻九龙玉砚的下落。于是,在全国展开了一次卷席式的大搜查,就连一草一木也不放过。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您还别说,第三天午时,一些个官员在一家酒肆无意中还真探得一则信息,说九龙玉砚实乃神物,将万岁皇爷引至山西洪桐县,看来王烧饼的冤案昭雪有望了。尽管这是不着边沿的传说,少年王康熙至今仍在京城,根本就没有出宫,但此事传的蹊跷,那少年王康熙认为,这很可能意预着什么,看来真得去一趟山西洪桐县,说不定还真有意想不到收获,到了这般时候,也只有死马当成活马医了,啥办法呢。
      这天傍晚,在洪桐县大街十字路口一家上等酒楼里,正襟危坐着一位胡须皤然的老者,在他对面坐着一位衣着华贵,气宇轩昂的老夫人,一旁肃立着四个贴身保镖。看那架势像是富甲一方的霸主。的确,能出入这等地方的大多是一些路过的达官贵胄或经商的豪客,总之,都是些有钱人。要说也是,一桌酒席起码要千而八百两纹银,平常人家哪里消费得起。
      话说这二老正在吃酒闲聊,突然一阵骚乱,众人抬头观看,只见从门外进来一伙人,看样子像是官府中人,不错,走在前面的是山西府台大人,紧跟其后的是洪桐县知县大人,再后的是当地的名流和一群衙役。尽管府台大人和知县大人身着便装,但知道内情的人一见这些官府中人还有不惊之理,这年头,老百姓哪个不惧官,若是得罪了他们,轻者坐牢、受罪,重者充军、杀头。再说那一班衙役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上前驱赶众人,府台大人一边摆手一边道:“不必如此,有道是与民同乐,岂不快哉。”
      那厢二老对这阵势似乎见怪不怪,根本就不屑一顾。府台大人和知县大人拿眼朝那厢瞟了瞟,也没有说什么。要知道官有官道,民有民生,老百姓咋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定哪个与皇亲贵胄有牵连,一竿子能通天呢。
      话说府台大人和知县大人是这里的常客,酒楼老板当然熟悉,他见府台大人和知县大人大驾光临,哪敢怠慢,慌忙亲自让座、斟茶,殷勤侍侯。稍时酒宴摆上,无须多瞧,菜是奇珍佳肴,酒是百年陈酿,这伙人吃到兴起时,猜拳行令,口沫四溅,那里有一点官家风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