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龙剑篇-垂帘听政 ...
-
皇宫大殿里,帝王慵懒地歪在龙椅上,听着朝中大臣们的报告,以扇掩面悄悄打了个呵欠。
“……秉陛下,臣以为,我朝国库历年大开已近亏空,不足以应对河西大旱,理应征调当地富户财资……”
帝王懒洋洋地打断:“此等小事又何须朕操劳!爱妃,汝怎么看?”
龙座旁却有一席竹帘垂地,帘后一道模糊的白影翩翩而立,一把不辨雌雄的嗓音柔和地传来:“富户也是我国子民,如何可以以百姓之财济民。赈灾之事,官府义不容辞。臣看朝中诸位大人不如牺牲一二,扣下个一年半载的薪俸,这赈灾款的数目也就差不离了。”
臣子嘴角一抽,眼神闪烁几下,只好无奈应下。
此时又一大臣上本奏道:“秉陛下,前日娘娘提出的《削藩令》在藩王间推行得十分不畅,各路藩王阳奉阴违,互相之间明来暗往上下动作络绎不绝,惹得朝中一片怨声载道,臣下以为……”
帝王再次挥手打断:“推不畅,那就继续推!爱妃之令岂会有错?些许蠡蠹藩王何足道也,有谁不服,自去狱中说道。”
阶下大臣面面相觑,额间冷汗密布,心中大骂这无道昏君为女色所迷不辨是非,一边又痛恨这祸国妖女分明妇人之见,却偏要事事自作主张装什么深明大义。
帝王被一片□□的静默惹得不快,猛地拂袖站起,斜睨着下方朝臣漫声问:“还有何事?无事便退朝。”
终于有一人战战兢兢出列:“秉陛下,自削藩令颁下,平西王府中兵将调遣频频变动,军官任命迁调多数不符规制,臣恐其已起反意……”
“反意?纵是当真反了又如何?”就听那座上帝王负手傲然道,下巴高高地扬起,优雅而轻蔑地哼了声,“我朝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区区平西王一个,翻得出多大浪来?汝等凡事皆喜小题大做,似这等捕风捉影之言,今后不必提起。汝等到底还有何事?无事还不退下。”
看出帝王明显酝酿着的不耐情绪,大臣们顿足长叹,很快如潮水般退了个干净。空寂寂的一殿清冷弥漫开来,空气的温度骤然下降几分。
帝王淡漠看着门外晨光,摇扇嗤笑的姿态傲慢不可一世。
忽然自那垂下的帘幕后,一声淡淡冷哼响起:“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这声音与之前雌雄莫辨的嗓音完全不同,清淡铿锵,出尘硬朗。
帝王立马回身,变戏法般地换出一脸暧昧,笑吟吟地接口:“快了,快了,吾这计划也该到了收官的时段。”
“快快快,这个字你说了许多年,早该一文不值。”
“啧,帝王之诺一字千金,也只有到了道长手上才被弃之若敝履,真真是遇人不淑,遇人不淑啊!”
“果真不淑?那这帝妃之位的扮演,陛下还得另请高明了。”语毕,一截青铜剑鞘自垂帘下伸出,将帘子一挑,走出个白衣白发风姿卓然的道士来。这道士浑没有为人臣下的逢迎姿态,清淡地一瞥高台上的九五至尊,浮尘往肩上一撘,抬脚就往殿外走。
“唉呀,兹事体大、兹事体大!道长万万不可误会。”帝王连忙下了台阶挡到道士身前,哀情脉脉地凝视着他的双眼,“想汝吾两人自相识起扶持至今,何等情深意重,道长汝却说走就走,实在好不绝情。”
“我实在不知你的脸皮为何这么厚……”
帝王一点也不脸红,闲闲自若地笑出两个梨涡:“吾听说‘教不严,师之惰’,汝觉得如何呢,前太傅大人?”
道士沉吟片刻,反而微笑起来:“要我严也可,烦请陛下坐回龙椅上,每日乖乖地勤政爱民鞠躬尽瘁,这大好河山自有我代陛下赏览。”
“道——长——啊,”帝王蹭蹭蹭后退几步,以扇抚心作幽怨状,“为了留汝等吾同往,吾这些年可是不惜亏空国库以接济天下。而今汝方吃干抹净,立刻就要始乱终弃,此举将置吾于何地耶?”
道士脸色一黑,还欲再辩,忽听殿外传来一阵骚乱,紧接着数名近侍抢进大殿来,满面慌乱地拜倒在地:“报——平西王谋反,禁卫军挡他不住,而今已经率叛军杀进宫来了!”
帝王一怔,继而华扇掩面挑眉一笑,风情万种地对那白衣道长说:“如何?可不就成了?”又转头问那近侍,“平西王伊打的是什么旗号?”
近侍结结巴巴地答道:“好、好像是除妖妃,清君侧……”
“咳,既然成了,还磨蹭什么?”道士显然一刻也不想多待,上前一把挽住帝王的手肘,拽着他就往外扯,“按照约定,一旦有人主动接过你这劳心劳力的烫手差事,接下来四海游历五湖泛舟就由我做主——我们先去扬州。”
“别拉,别拉,唉,形象,形象……”
“你……”阶下拜伏的近侍听着谈话内容不对,愕然抬头一看,就见帝王被一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拖得直趔趄,不由怔怔问,“……是谁?”
显然没人搭理他。帝妃二人联手将天下人耍了一把后,已经自顾自走得没影了。
从此,世间开始流传一个传说。
是曰: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