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遭遇悍匪 ...
-
行到兰郡,此地最为著名的风景便是镜湖。
正直桃花盛开,湖岸花红柳绿,楼台映水,酒肆林立,风景如画如诗。
沈绉心情大好,多留了一天,让管事包了一艘画舫,叫了桌酒菜,沏了壶香茗,带着随行的一帮人优哉游哉去游湖。
出巡以来,路上遇到过几次状况,多亏众护院齐力相护,才没有遇到更大的危险。沈绉感激众人的护卫,想到今后还有不少行程要一起度过,便想借机让大家放松一下,这才带他们去游湖。
护院们好酒,往常赶路时,碍于两位管事的约束,一直极力忍着,此地任务结束,沈绉特意请他们喝酒,管事们也不好说什么,开心之余不免多喝了几杯,还把沈绉的贴身小厮沈富给灌醉了。
沈绉除了应酬,平时滴酒不沾,为了让护卫们尽兴,一个人抱着茶壶坐到了船头吹风。正陶醉在美景中时,忽然发现不远处一艘画舫上有人在打斗,忙叫人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护卫们奔倒船头,那艘画舫已经烧起来了,浓烟滚滚,“噗通”入水之声不绝于耳。
沈绉忙叫船夫将画舫划到出事地点附近,好及时搭救落水的人,护卫们也放下酒杯,全力救人。
被救的人中有两个妙龄女子,是唱曲的歌女。三月的湖水还是很冷,歌女们衣衫尽湿,加上受到惊吓,浑身不住地颤抖。
沈绉脱下外袍,给离得近的一个歌女披上。
眼看落水之人全救了上来,刚要松口气,突然一个护卫闷哼一声,捂着腹部倒在船头,鲜血流了一地。旁边的几个护卫也飞快闪身躲过近身攻击,迅速地抽出佩刀,背对背地将沈绉护在中心。沈绉这才发现,他张罗着救上船的人,不知什么时候竟拿出匕首对着他和护卫们,其中一把匕首上还在滴血。
怎么回事?难道他所救的不是落难人,而是盗匪?作案后跳水逃走,途中看到他这个笨蛋在救人,便心生歹念,欲顺手再劫一艘?
心念电转间,沈绉就猜了个七八分,当即转动脑筋思索对策。这些人应该不知道他的身份,可能是临时起意,敢在大白天动手,还这么有恃无恐,必然不是善茬。他带了十个护卫,伤了一个,对方只有五人,却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不由心底打鼓。
眼看对方就要冲上来,沈绉用官话高喊:“住手!有话好说。”见对方停住,拱手道:“我等初来乍到,不知庙门朝哪儿开,是以未曾敬香。既然今日遇到了,就算有缘,愿奉上纹银五十两作茶水资,还请各位壮士高抬贵手,容我靠岸救治受伤的兄弟。”
对峙的人群中有个矮胖的贼人,闻言狂笑:“哈哈哈,五十两就想打发老子?你当爷是叫花子?”
“五十两还不够多?这可是我们县令一年的俸禄!我等替人当差,东家的管家,一年酬劳才不过十两银子。”沈绉瞪大眼睛,故作惊讶之状,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要是有一百两,还可以考虑下。”又有一个贼人接腔。
“如果有一百两银子,我都想跟着各位入伙了。我们替人当差不容易,不知要看多少白眼、受多少气,磨破嘴、跑断腿,才能勉强叫一家老小吃顿饱饭。虽然辛苦,总算没有性命之虞。现在性命交关,要叫这几大家子多喝稀少吃干,从牙缝中抠个好几年,才能省出这五十两的活命钱。壮士们要再添五十两,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也拿不出来。既然这样,我等就只好搏命了。”沈绉表情丰富,时而为难,时而委屈,时而愤慨,直说得那个要加钱的贼人无言以对。
沈绉说得不错。大魏是银本位制,同时流通铜钱和金块。按当时兑换率,一两金可兑十两银,一两银可兑一贯铜钱,每贯一千文。一贯为十吊,每吊一百个铜钱。有的地方通行“九八钱”、“九五钱”,即每吊只有九十八文或九十五文,更有甚者用“九二钱”,每吊只有九十二文,起初是官府在采买时以此来盘剥百姓的,后渐渐形成惯例流通开来。一般三文钱可以买一个肉包,五文可买一碗馄饨,丰年三吊钱就可以买一石米。若折合成人民币,五十两银子约有三万元。
就在双方僵持时,几艘官府的捕盗船快速往出事地点驶来。贼众中貌似首领的人见势不妙,大叫:“不好!被这个小子拖住了,大家伙儿速战速决!”说罢奔向后面,威逼舟子将画舫后的小舟解下来。剩余四人揉身而上,挥动手中匕首和短剑,攻向沈绉一行人。
沈绉怕成为人肉靶子,立刻抱头滚到一边,给护卫们腾出最大的打斗空间。虽然沈绉人多,却没占到上风,同行的护卫中不停地有人受伤倒下,只有领头护卫老周情况还好一点,既没有受伤,也没落败。
而那两个和沈绉讨价还价的贼人可没打算放过他,一直盯着他。眼看护卫们倒得差不多了,胖贼人奋力一刀,斩向挡在沈绉前面的最后一个护卫,一把抓过沈绉的衣领,将他往画舫后的小舟旁边拖。沈绉赶紧大叫:“周壮士救我!”
老周听到东家公子的呼叫,急了起来,连劈几刀,急往画舫后冲。胖贼人一看老周跟来,一脚将沈绉踢下画舫,转身就跟老周缠斗在一起。其他贼人见沈绉已被踢落到小舟上,迅速退至画舫尾部,几个人一起围攻老周。
老周遇到四个强手围攻,觉得吃力,手上的刀越来越沉,步法也渐渐慢下来,不一会儿就挂彩了,身上被捅了几个血窟窿,只好往画舫前面撤退。
众贼人一看老周撤退,也不追赶,一脚踢翻茶炉,转身跃下画舫,“噗通”、“噗通”落入湖中。
沈绉从画舫甲板跌落到小舟上,目测二者垂直落差是四米,心中惴惴,这个距离即使不摔破内脏,也要断胳膊断腿的,不想却砸到肉垫上,只擦破点皮。爬起来,发现肉垫是个年轻的公子,已经被砸得晕过去了,再看湖面,还有几只同样的小舟,舟上有贼人,也有被捆住手脚的年轻公子。
沈绉暗道不妙,活捉富家公子,看来是要绑票,想到自己的身家,无论如何都要逃走,见老周自顾不暇,从腿侧靴子里摸出一把匕首来——那是他为防紧急状况准备的——一把割断小舟的绳子,抓起浆就快速摇了起来。
沈绉没划过船,小舟不停在原地打着转圈,却不前进一步,顿时急出一头汗,其他舟上的贼人见状哈哈大笑。
沈绉想起物理学上的反推力,稳了稳神,慢慢摸索着将水反推到小舟后,小舟终于动了,忙调整下方向,快速向前划去。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画舫上的四个贼人跳落到湖里,画舫随之起火,木头燃烧的噼啪声响个不停。四个贼人见沈绉逃走,欲游过去追回,贼首看着越来越近的捕盗船,连忙喝止。
众贼驾着小舟飞快地向着反向穿梭而去,隐入层层芦苇荡中。
贼人逃走,沈绉赶紧呼叫老周:“周壮士!周壮士!你还好吗?”老周应声。沈绉吩咐老周趁着火还没烧到船头,将受伤的护院们转移到小舟上。小舟只能载四五个人,沈绉一行十几个人,外加那位被捆着的公子,根本乘不下,只好让伤势不太重的人趴在水里,抓着船舷,等待捕盗船的救援。沈绉带头跳到水里,扶着受伤的护卫。幸好捕盗船很快就到了。
三月的湖水果然很冷,即使沈绉上岸后立即喝了驱寒的姜汤,却还是感冒了。受伤的护卫情况更不妙,受伤严重,大量失血,伤口还浸了水,有人躺下后再也没能起来。
沈绉救下的那位公子,姓萧名辇,出身山东士族兰陵萧氏,后随祖迁到兰郡。
萧家对沈绉感激不已,极力邀请沈绉一行人住到萧宅,沈绉婉言谢绝。萧家便帮忙延医问药,每日派人探视。
萧辇完全不记得沈绉曾把他压得吐血,得空就跑到沈家行庄,传递消息兼给沈绉跑腿,很是殷勤。
沈绉从萧辇口中了解到,他们遭遇到的是镜湖黄花荡的悍匪。这帮湖匪神出鬼没,来去无踪,靠劫掠往来商旅为生,杀人越货,刀下从不留活口,官府多次围剿未果。此次他们明目张胆地出现在镜湖,杀人放火,绑架勒索,整个兰郡都震动了。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尤其是家有资财的士族和富户们,整日担惊受怕。
那些被绑走的人中除了当地商贾富户的公子,还有郡守的儿子。富户们接到的巨额赎金勒索信,郡守也接到了,大发雷霆,严令府衙各部迅速将湖匪缉拿归案。
沈绉和萧辇因见过匪徒,被官府叫去给绑匪们画影图形。画匠们按照两人所述,很快将众湖匪的头像画好。
沈绉见画像的脸型跟匪众们有几分像,不过辨识度不高,相同脸型的人有很多,如果照着画像去抓人,能错抓很多人,忙叫人四处找炭笔,欲亲手画下湖匪的人物肖像。他在现代从事广告业,涉猎广泛,漫画、素描都能画几笔。
可大魏朝是没有炭笔的,只好亲自动手,取柳枝烧成炭条,代替炭笔。不过柳炭条画出来的人物速写,效果比用炭笔画的差太多,画了几张纸,都不满意。
萧辇初看沈绉烧柳条还很纳闷,及至看到他用烧得焦黑的柳条作画,才恍然大悟,派人去买女子画眉用的黛石。
见到到黛石,沈绉眼前一亮,这不是天然石墨吗?制造炭笔、铅笔的原料,还可以用来画眉。当即用匕首把黛石切成细条,用纸条裹起来,做成简易铅笔,然后凭着记忆将几个匪徒的肖像画了出来。
沈绉画的湖匪肖像,人物特征鲜明,跃然纸上,萧辇直呼不可思议,赶紧差人将画像送到府衙捕盗厅。捕盗厅见画像辨识度很高,让沈绉多画几幅,张贴到各交通要道。
应付完公差,沈绉四处寻访名医,重金邀来为护卫们诊治。即便这样,当天就有两个重伤的护卫,由于失血过多死掉了;第三天又有两个伤口泡水的护卫,因伤口感染死了;第九天又死了两个,死因是破伤风。
六个护卫之死,让沈绉自责不已。如果不是他想去游湖,就不会遇到湖匪;如果不是他好心救人,也不会惹祸上身。
萧辇见沈绉神情抑郁,日渐消瘦,想方设法开解他,只是他的方法很不高明,竟然是邀沈绉到风月场所寻开心,沈绉断然拒绝。
没过几天,萧辇乐颠颠地拿回一封信给沈绉,语气暧昧地让沈绉好好谢谢他,至少得请他吃一顿花酒。
信封上画着桃花,系着粉红色系带,没有署名。打开来,是粉色的桃花笺,内容是请沈绉到望春楼一聚,以答谢沈绉的相救之恩,顺便把衣服还给他,落款是惜琴。沈绉这才想起,那天遇匪时曾救起两个唱曲的姑娘,后来忧心护卫们的伤势,忙得昏天黑地,就忘了这事。只是没想到,他救起的竟是望春楼的头牌惜琴和她的侍女,据说这个惜琴不光琴艺了得,美貌在业界也是数得着的,不少京城达官贵人都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看到萧辇口水都要流下来的样子,沈绉仔细回想,那天只顾着救人,没仔细端详惜琴,直到后来遇险……不对!遇险时惜琴和她的侍女在哪里?画舫明明着火了,老周救人时也没有发现还有其他人,难道是弱女子自己逃脱的?不大可能,此间女子极少有会游泳的,除非是船娘、渔家女,若说望春楼的头牌会游泳,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若不是她自己逃走的,就只能是被人搭救的,当时能出手的只有湖匪,而被湖匪搭救后还能全身而退,没有沦为压寨夫人,这就值得玩味了。如果他猜得不错,惜琴和湖匪必有牵连。
沈绉进一步套萧辇的话,了解到惜琴色艺双绝,却号称卖艺不卖身,垂涎她的美貌的人有很多,却无人敢染指。据说是因为惜琴跟兰郡郡守关系匪浅,京中也有达官相厚。遇险那天,正是郡守公子提议游湖吟诗咏春,才请到惜琴去操琴助兴的。
沈绉推测,惜琴并非是被胁迫的,而是早就跟湖匪勾结在一起,说不定连郡守都跟湖匪有所勾结,否则为什么每年花费大量银钱剿匪,却不见成效?因为一旦剿除匪患,朝廷就不会再拨剿匪银两给兰郡,郡守也没有借口向民间募集剿匪资金。
若真如他所料,那就太可怕了,他的衣服上绣了个“沈”字,官府也知道他的身份,绑他一个比绑一百个富户都强,亏他还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此地不宜久留,得赶紧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