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八章,监狱和刑场(中) ...
-
写了这么多,很高兴终于写到这里了。关于这场绞刑的背后,关于海尔森,他的野心抱负,他的谋划,他的思考……他是如何一个人?他又如何看待他的儿子?……有很多话想说,但似乎又不知该如何表达……从这部分绞刑的剧情说起,或许并不很合适。但还是忍不住想唠叨(笑)
第一点,首先八卦一下海尔森这个人。
我之前写道,海尔森是一个信仰非常混乱的人(或许你觉得他是个典型的圣殿骑士,仅从他的行事风格来看,他确实是。而我只是在谈论一些可能性,或许是我的妄想吧)——刺客兄弟会和圣殿骑士教团对立,这不是因为某个偶然的事件,或者因为个人恩怨,而是从最根本的信仰上的极端对立。
而海尔森,他生于1725年,当他伦敦歌剧院刺杀任务(1753年)达成,只身坐船前往美洲(1754年)招募手下、寻找圣物时,他还不满30岁——那时他已经习惯了他的圣殿骑士身份,强大,果决,有天赋般的领导能力。
——而离开刺客组织,似乎是他非常年轻,非常久远之前的事情。
提到他的“叛变”,有个关键人物,雷吉纳尔多·伯奇。(另外,肖恩的邮件中提到他推测至少海尔森的父亲肯定是个刺客,不过这并没有更大帮助,因为游戏没有追溯到他父亲辈,我们得不到任何相关线索。)
雷吉纳尔多·伯奇就是游戏中那个和海尔森在剧院中接头,后来又把海尔森派往美洲的人。他担任英国的教团大团长的职位,并且,也曾是刺客组织的一员。
海尔森在很小的时候认识了雷吉纳尔多。雷吉纳尔多对他来说可能是亦师亦友的角色——在海尔森很年幼的时候被介绍认识了当时青年时期的雷吉纳尔多,这之后,雷吉纳尔多负责教导他有关刺客的一切,一直持续到成年,他们都是刺客兄弟会的成员。然而更多的证据显示雷吉纳尔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名圣殿骑士(摘自肖恩),并且身居高位。
不久之后,也许是某个特定事件,海尔森发现了雷吉纳尔多真正的身份。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代主角阿泰尔·伊本·拉加德,相似的欺骗和利用,但海尔森却不同于青年时代的阿泰尔,不论基于什么理由,不论他如何挣扎或是思考,他选择了沉默。
他眼见混乱、苦难、谎言、欺骗、背叛。
最终,这个刺客的后代,天赋血脉的继承者,认同了这条凌驾于混乱之上的“秩序”的道路。
他袖箭上的刺客标记被他抹去(即使他依然一直在使用它)。他手上沾上了许多人的鲜血——敌人、仇人、无辜者。他清楚地知道无法回头。他曾经抛弃了另一种可能,另一个自我,不管那是多么珍贵或毫无价值,他已经抛弃了它——因为命运的愚弄,因为雷吉纳尔多的叛变——而现在,他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不容他一丝后悔和质疑。
-------/\-------
------//\\------
-----//--\\-----
---_//----\\_---
---\ (_--_)/---
第二点,说说海尔森对局势的思考和计划。
说到这里,忍不住吐槽这一代游戏的剧情架构——似乎因为玩家们抱怨前代的BOSS们刻画太无力了,刺杀他们的时候你可能只匆匆看过肖恩制作的幻灯片,有个“这货是坏人”的大概印象,然后你去杀他。原因?主角和他有仇,主角要调查真相,这就够了,管他到底是什么性格,什么人生经历呢。
所以这代就猛了,直接让你上来就当圣殿骑士。很好——当你培养出和角色的感情联系——当你充分了解这几个圣殿骑士——当你,有可能,渐渐喜欢上这些个角色时——你就可以顺着剧情杀二十年后的他们了!哦也!(宽带泪流满面)
犹记得当初当初还在第一、二章剧情中的时候,我默默对自己说“不要喜欢这个家伙啊”——因为出现在报幕画面的非主角必死定律!——但当海尔森淡定地指挥布局计划,当他在任务中从容优雅地挥剑迎敌,我还是忍不住看痴掉了……
咳……然后正经地说一下海尔森对局势的思考和计划,之前说的太简略了,所以再扩展唠叨一下。
我们回到1770年海尔森暗中挑起的屠杀事件,或者更早,1763年,海尔森带领他从1754年来到美洲后迅速发展壮大的教团队伍,把刺客兄弟会打压得渣滓也不剩——当他们无需再分出精力来对抗那些顽固如蟑螂的刺客时,他们开始有余力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掌控这片土地——并非受控于英王的统治,而是将权利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法国印第安人战争爆发,它是一场长达七年的拖延战,这场战争,圣殿骑士团或许有插手,也或许仅仅冷眼旁观。他们在历史背后蛰伏,等待更有效、一锤定音的时机。
直到赋税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殖民地民众表现出反抗情绪,1770年,这是个节点,海尔森立刻就察觉到了这其中有他想要的东西(或许他早有此意),所以他果断地下令暗中鸣枪,一下子煽动了这群本来只是抗议两句赋税严重的暴民。
这时候,还没有人会有独立建国这么疯狂的想法,即使华盛顿、即使塞缪尔·亚当斯也没有,所有的反抗者们只想向英王传达他们的声音,要求平等的权利——至少,降低赋税。
直到1773年倾茶事件左右,当殖民者们忍无可忍,波士顿的民众才开始大胆地公然对抗英军,而后,1774-1775年,反抗势力才蔓延到大陆的其他地区——我们要独立!我们要建国!这听起来很疯狂,对吗?但是人生疯狂这么一次也就够本了!我们会名垂青史(虽然更可能失败被吊死)!让英军滚回老家吃奶!
于是稍微回顾前文,康纳刺杀的第一位圣殿骑士,威廉·约翰逊,这个人表面的立场是在英王这方,为政府收购土地,顺便把多收到的部分占为己有。他的行为变本加厉是在1774年。而第二位,约翰·皮特凯恩。这家伙早在1771年就混上英军上校的职位,而且名声很不错,1774年莱克星顿与康科德战役中,他伺机刺杀两位核心爱国者。
海尔森五个手下中,有两个在英军中,剩下的三个呢?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华盛顿被推选为总司令的同时,查尔斯·李被任命为少将。接着,托马斯·希基成为华盛顿的近卫兵,“保镖”。同年的晚些时候,本杰明·丘奇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在华盛顿带领的大陆军中担任军医处处长。
海尔森一直致力于为圣殿骑士的势力发展铺路——他看好这群向民众散布自由言论的反抗者,推波助澜——也许事情刚刚有苗头的时候,他就等着它有一天发展壮大——这对圣殿骑士而言是个难得的契机,在英王的统治下发展势力,受到的制约太大了,而一个新的政权,他们能从中得到更多。所以他们密谋刺杀塞缪尔·亚当斯,约翰·汉考克,以及被推举为总司令的华盛顿,意图架空这个新生势力,并且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