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永随 ...

  •   雍正篇第十三章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短暂的好转之后,朕的病情又严重起来,在御书房中晕倒后,皇后搬到园中来照顾朕。眼看着病情是捂不住了,为免后宫前朝惊慌,朕索性停了早朝,令军机大臣共同理政。

      病逝长久难安,朕难免担忧有一日会有不幸之虞。

      西北之事日见平息,准葛尔虽未平定,噶尔丹策凌却已经弃部出逃,眼看着难成气候了。平了他的王帐后,战争阶段可以说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是安抚拉拢,这并非一日之功,朕可以让弘晖回来了。

      立太子,也是时候了。

      其实,朕曾经想过,有生之年不立太子,免得经历汗阿玛那样的尴尬痛苦。但经历弘晖与弘历相争之事后,朝臣需要一个太子,朕不能让立储之争延续到新朝,闹得不可收拾。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之时,朕的兄弟们还在为太子之位苦苦相争,朕却早已和幕僚们定下了韬光养晦,不争朝夕的斗争策略。这一政策让朕收获了最后的胜利,却也为朕的皇权埋下了隐患。设若朕曾被汗阿玛立为太子,那老八他们还敢说朕得位不正吗?

      为了让朕的儿子们不至于骨肉相残,在朕生前立下一个地位稳固的太子,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朕心中尚且有些疑问。

      皇帝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要做一个好皇帝,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自律精神。有的时候,还需要你对这片土地有真正的热情、真正的热爱。

      很多人都说,朕是个冷面冷心的人。但是我扪心自问,我做皇帝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

      二十几岁的时候,黄河决堤,我受汗阿玛之命巡视河工,看到饿殍遍地,生灵涂炭,朱门内歌舞升平,一条街之外的平民聚居区,穷人们卖儿卖女尚且求不得片刻温饱。

      一样是人,上天为何令他们有贵贱之分?为何令穷人贱如草芥?

      那时候我对自己说,既然看到了,就一定要为这个世道做些什么。我相信,有很多事情只有我能做到,在这世界上,我是被上天选中的人。

      曾经脏了手,曾经脏了心。但当时的初衷我始终铭记于心。

      如今我要把皇位传给我的儿子了,他们虽然是我的孩子,但并不是我,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信念。让他们完全和我一样,秉持我的信念精神走下去——这样自大的想法我从未有过。

      自信的君主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做不了开拓进取的帝王。

      弘晖能力比弘历强,但他和弘历不同,他拥有更广阔的世界。我至今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舍弃修仙之途而重入红尘。如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会不会扔下这一重担重回自己的世界?修仙中人向来视天地为炉万物为铜,他会不会在做惯了皇帝后刚愎自用、视众生为无物?

      而弘历虽然能力稍弱,但他一生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无非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这决定了他至少在二十年内会用心对待这个国家。

      男人在年青有力的时候,总觉得能够征服全世界。

      但到年老无力的时候才会发现,我这个帝王能做的,也不过是选择更适合一些的。我什么也无法保证,只能冒险,做出一个赌博。

      当年汗阿玛选我,是不是也是这个心态呢?

      想起弘晖在西北的这场大胜,再想想弘历再朝中暗地里做的手脚,我的心很难不向弘晖偏斜。这些事当然也要考虑朝中重臣和宗室的意见,但在势力方面,朕这两个儿子几乎是打成平手的。

      想到这些,朕心情更沉重了。为了避免新君登基后的朝政动荡,必须尽快立太子,必须稳固他的势力,这已刻不容缓。

      在朕真正下定决心之前,或许,朕还可以问问宣妃的意见。

      她是个真正的聪明人,或许她会和张廷玉那老狐狸一样支吾不言,不发表任何意见。

      但是,我总该弄明白她对此事的真正看法,就算她不说,我也能看出来她的心思。

      朕唤来宫女传唤宣妃,宫女说宣妃去熬药了,我没有急着宣她,只是闭目沉思。

      是的,我在考虑另一个让我难以决断的问题。

      如果我死了,那明莼怎么办?

      如果福惠这孩子还活着,那有多好。朕可以把他交给明莼抚养,封他一个王爵,让他在朕死后奉养明莼。或者阿莼和朕有个孩子,那一切又都不一样。

      我想象着一个小公主,像阿莼一样美貌;或者一个小皇子,有他母妃的聪慧。

      那一刻,心跳激烈起来。

      忽然就明白了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心情。董鄂氏生下四皇子后,他竟公然宣告“此朕之第一子也”,全然无视福全和玄烨两位皇子——也就是朕的皇阿玛和皇伯父。

      太宗皇帝对宸妃海兰珠,也是如此,她产下皇八子后,太宗皇帝公然宣称“此朕之第一子”,并当即立那个小婴儿为太子。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以死来句读。

      那一刻,我的情感波动成巨大的海啸,竟然想着——我对于阿莼,也可以如此。

      但这样的迷惑不过转瞬,我清醒过来之后只是苦笑不止,阿莼对我无情,未尝不是命运赠给我的最好礼物。

      珠帘碎响,进来的是莲步姗姗的明莼。她端着药碗,脸色有几分憔悴。她屈膝向我问安,我看着她,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惆怅。

      前年她过生日的时候,我送她一只还在吃奶的小熊猫,她很喜欢这小东西,为它画了很多幅素描。其中有一幅,小熊猫抱着一只金球滚在草地上,皮毛黑白分明,眼睛懵懂天真。她在画纸的右上角写上一句英文。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我虽然也习过西洋字母,却不是很明白这些小女孩子的玩意。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句情话。

      你是我眼中唯一的珍宝。

      其实为她想过很多退路,让她收养一个小皇子——可惜我却并没有儿子;让她收养一个公主——可惜我的兄弟们没有适龄的女儿,且公主是要和亲蒙古的,对她的境遇并无帮助。如果皇后之位空着,我便立她为后,这样无论继位的是我哪个儿子,新帝都不得不礼遇她——可惜皇后还在。

      她无儿无女,娘家无靠,与皇后或者熹妃的关系都不好,我死之后,只怕许多人都会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吧。

      想起史书上帝王宠妃们的结局——戚夫人、赵和德、王皇后……

      实在令人不能不心惊后怕。

      或许皇后和熹妃不是这等样人。但明莼这样绮罗从中娇养大的人,失去了权势宠爱,下人饭食衣物上稍稍克扣几分,就足够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她直起身来,一双黑眼睛带着些湿气,温润又无辜地望着我。

      真不知道怎么安置她才好。

      她看我在发怔,小声提醒我:“皇上,该服药了。“

      我压下了一声叹息,温声说:“阿莼,过来。”

      她偎在我身边,我抚着她的头发。我低头就瞧见了她的手腕,很美,像是细腻温润的美玉。但是,也很纤细,很单薄,苍白的皮肤下能看到青色的血管,简直一箍就碎。这孩子实在可怜。

      她几乎就没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

      当初我对太后承诺,保她一生荣华富贵,我做到了。瞧着她手腕上的金镯,那镯子十分名贵,做工精美,手腕摆动间能听到沙沙的轻响。但是现在瞧着,就如同镣铐一般。

      如果当时把她嫁给外臣,就算不如今日尊荣,至少不必担心明日命运,不必担忧牵连家人。

      想想,人世间美好的东西,亲情、爱情、自由、希望、未来,她全部都没有。没见过父母,父母不过是臣子;没有疼爱她的夫君,丈夫是帝王;没有孩子,连想想都不可能。

      心爱的人,你却不能给她幸福,这是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

      我问她:“阿莼,你怪朕吗?”

      她停了片刻,静静摇头,脸上还带着浅浅的微笑。习惯性的笑容。

      她越来越乖巧温顺,我却为日前对她的冷待而感到无比的后悔。

      人生确实很长,但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岁月,其实很少。

      人和人的面,见一面,少一面。

      如果知道,我和明莼的这一辈子,会这么快就走到尽头,我一定、一定好好爱惜她,尊重她,宠爱她。

      对她比谁都好。

      雍正五年她成为我的嫔妃,雍正十年我即将离她而去。相处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仔细回想,她在我面前甜蜜微笑的时候,竟然没有几回。我和她相处的时候,加起来也不到一年。我总在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冷待她,因为太后、因为十四、因为我不高兴、因为平衡势力需要……

      其实这些权力之争,世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它们哪里有阿莼重要。

      明莼笑着的时候,我只会泼她冷水。每次她哭了,我才感觉到稍稍的不妥当。

      系我一生心,我却是负你千行泪。

      现在说后悔,已是太迟了,太迟了。

      我最后能说出口的不过是:“你觉得弘晖怎么样?”

      她肩膀一下子绷紧了,我看见她眼中的慌张和警惕。我知道,我把她从园中赶回宫里后,皇后因后宫干政的事情责罚过她不止一次,众妃嫔对此也多有嘲笑。

      很多次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因为她没有回应我,我就可以这么生她的气。不管不问,狠心到我自己也惊讶的地步。

      让她参与政事是我的决定,最后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阿莼一个人。

      她小心翼翼地说:“不知陛下说的是何事?”

      她希望我否认,希望我转开话题。我很想对她说不要害怕,但这些虚假的温情,早已徒劳无功,无法掩饰实质上的伤害。最后我只能直接说:“朕说的是立储之事。”

      可能我的姿态和语气太过冷漠无情,阿莼怒了。她冷笑着讽刺我:“国家大事,何问妇人?”

      我知道,她诉的委屈不仅仅是这一桩。她是说,当初我问计于她,百般信任,为何事后翻脸无情,连对臣子手下的基本信任都不给她。

      她生气的样子,其实很漂亮。黑眼睛里光芒闪烁,神情张扬,下巴扬起,挑衅的神色如同乍放光芒的钻石。我想起她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激昂样子,比她生气的时候还要漂亮,而且气势非凡。是层层的后宫规矩和我的反复无常,把她压得恭顺安静、低首无声。

      我想起她挥舞着书卷长篇大论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很想告诉她我现在的心情:“如果你有孩子,我就立他做太子。现在你没有……我立个你选的太子,不好么。”其实在你来之前,我还在想,如果我们有个孩子,他会多聪明漂亮。

      明莼一下子就哭了。

      她气息不稳,满眼是泪,压抑地质问我:“我不知道陛下这么恨我,若是陛下想要我死,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了,我绝不敢再碍着陛下的眼!”

      我愕然地看着她。我怎么是恨她?我不过是宠她……爱她。

      她这样子其实已经是大大违礼。但瞧着她无声的哭泣,泪落如珠,我只能叹息着去擦她的眼泪,轻声安慰她:“不要哭了……你总是误会朕。“

      我知道她怕什么,我哪里是想要把她推倒风口浪尖上?我是这么狠心无耻的人吗?

      她眼泪落得更急,我无奈地夸她:“你虽然是妇人,却比许多大臣更有见地,朕深信之,故以立储大事问计于你。”她抬起湿漉漉的睫毛看着我,我逗她,“这么说,你高兴了吗?”

      她不哭了,别扭地说:“我才不是求这个……”

      我赶紧截口,免得翻旧账:“那么,弘晖和弘历,谁更好?”

      她顿了片刻,脸上流露出坚决的神色来。

      我没想到她这么笃定。她说:“弘晖。”

      我原以为她不会表态,我更没想到她会这么坚决地支持弘晖。弘晖和她毫无交集,弘历好歹是和她一同长大的,虽然弘历对她有别样的心思,熹贵妃更对她多番打压,但是看在幼时的情面上,弘历也会对她有所照拂。

      更别说明家和弘历走得更近了。

      明莼说出的话语却是冠冕堂皇的。“弘历极为崇拜圣祖陛下,但只学其形,未得其神。孝经曰,孝者,三年无改父道。若弘历上位,只怕三月便会废除您的种种举措。雍正朝多年改革,终究徒劳无功。”

      她这是完全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

      更让我震惊的是,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未曾想到的。但是我不能不承认,这些事情,的确非常有可能发生。

      弘历不会继承我的思想,这也罢了。但我绝不能容许我的继任者,废除我的功业。

      他不是懂得感恩的孩子。我不计较孝与不孝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为之奋斗一生,我绝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

      我和大臣们熬干了心血成就的改革大业,不能让弘历任意处置。他从来不懂我的想法。

      如果弘晖上位的话,哪些人会反对呢?

      宗室,残余的八皇子党。

      我愕然地发现,自己的思绪已经转向废掉弘历的方向。我下意识地说:“然而宗室之中,拥护弘历者居多……”

      明莼嘴角抿起了一丝清丽的微笑,她看起来就如同一株带刺的蔷薇。

      她真的是下定决心了:“弘历阿哥待人宽厚,素得人心,便如同圣祖的八阿哥一般。”

      允禩!

      我倒抽了一口凉气。

      脑中纷繁的思绪,我自己也难以理清,但第一个跳出脑海的想法,竟然是——

      明莼为何这般打压弘历?在朕不知道的时候,她已然和弘晖、或者说皇后打成了某种共识吗?

      弘晖一党连朕的宠妃都拉拢到这个地步,到底又有何居心?

      我想我的表情一定很可怕,明莼跪在地上,战栗了一下。

      我赶紧收回目光。

      她已经卑微地匍匐在地上,她泣不成声。

      阿莼竟然自请殉葬。

      她说她心甘情愿,她说她并无怨怼。她说只希望我多多怜惜她的家人。

      她看到了我对她的怀疑,她是自愿用死亡洗清自己的嫌疑。

      我误会了她,明莼始终在为我的大业考虑。我想起每一次接到捷报时,阿莼真诚的笑脸。

      她是个善良的姑娘,一直以来都最是关心民生。立储之事关系万民,她不会因私废公,我对她这点了解还是有的。

      我已经相信她并无私心。但是……

      但是我竟然心动了。

      人生从来没有公平可言,无论是生还是死,有些人总是拥有得多些,有些人却不得不受制于人。唯一相同的可能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恐惧、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悲伤。

      帝王和乞丐的死亡是不同的,但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却可能一样。

      我终究不能像汗阿玛一样超脱,不可否认,我曾经试图接触上界之人,求得长生之法。此路不通,又不能不醉心于黄老之说,想要通过服用丹药益寿延年。

      如果……如果阿莼能够陪着我,那我绝不会恐惧死亡。

      不不,岂止是不恐惧,我简直要期盼了。或许,在那个世界里,我能够和她抛却一切往事,从头开始。

      此事过后,朕待阿莼又别有不同,雍正十年朕正式立弘晖为太子,天坛祭天之后,朕迫不及待地把阿莼的位分由宣妃提为宣贵妃。再过上一两年,朕会把宣贵妃拔擢为皇贵妃。

      仅次于皇后的妃子。

      历来只有皇后之父才能获得恩爵,但想起阿莼伏在地上梨花带雨地说祈求我多多怜惜她家人的样子,我还是寻了个借口封了明莼之父一个伯爵的爵位。

      新君可能不再恩宠明家,但爵位世袭,至少可以保障明家三代的富贵。

      爱情果真让人头脑发昏。

      ————————————————————————————

      到雍正十年十二月,万寿节的前夕,朕正在园中接受臣子的例行朝贺,忽然传来消息,说宣贵妃在园中溺水。

      这次万寿节不比寻常。

      首先,这次是朕登基十周年的重大节日。其次,今年朕还立了太子。今年数次祭天,每次的重大节日都比往年更为慎重,万寿节自然也是如此。

      弘晖曾向我提议,效仿圣祖在万寿节当日举行“万叟宴”,朕十分心动,但想想还是拒绝了。

      圣祖是在康熙六十年办的万叟宴。我自然等不到雍正六十年,但如果真要办,还是等到我六十岁的时候吧。

      虽然弘晖的提议没有被采纳,朕还是把金龙大宴的一例事项都交给了他办理。因他毕竟没有经验,我特许皇后住进园中,他这些日子,跑皇后宫中也跑得勤快。

      听到宣贵妃溺水的消息,朕一路紧张地往外赶。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阿莼怎么会无事跑到水边去?天气这么冷,就算她没淹出个好歹来,只怕这凉气也受不了……

      勉强扯出一丝理智来估算了一下,她能活下来的几率不过一两成。

      是朕大意了。

      朕给她、给明家的恩宠太过分,会让满朝臣子、宗室亲贵、后宫嫔妃一致起来反对她。朕心中知道,待朕死后阿莼就会死去,明家也会失去依靠,这样的权势不过是水中浮萍。

      但其他人不知道,他们只会觉得,宣贵妃已经打破了平衡。

      一路急走,朕甚至等不得步辇。

      圆明园实在太大了,朕一路看着福海,湖中有人工岛,水中遍植荷花。夏日时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但在冬天,结着薄薄冰层的湖面映着数枝残荷,看上去难免凄凉。

      朕一向很喜爱圆明园中的水面,常常在夏日带着阿莼登船去湖心蓬莱岛游玩。有一年北京地震,朕还是从水面逃生。

      我从来不曾想过,这片象征福气的湖泊,会成为葬送明莼的死地。

      恐惧之情像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要吞噬朕的心。

      早已下定决心,无论是生还是死,我和她永远在一起。绝对、绝对不能允许她猝然离世,借死神的力量逃离我的掌控。

      有的时候,真的很庆幸阿莼是女子,就算我和她没有孩子,她也是我的妃子,永远是我的女人。

      一路急行,心跳激烈之下,脑中竟然一直在胡思乱想些有的没的。

      阿莼很爱想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她不止一次问过我,如果她是男孩子,那现在会是什么情况。

      我总是说,那你便是朕之卫霍。

      其实第一次说,不过是因为朕正为朝中无将之事烦忧,所以随口敷衍而已。但她实在高兴,咯咯笑了半天,后来还又问,每次朕这么回她,她都笑得死去活来。

      现在想起来,突然恍然大悟这个答案的暧昧之处。万般急切中,朕心中竟然浮现了一丝笑意。

      小拱桥上围了一圈人,朕急急驱开人群去看,太医已经赶到了,有女医和几个力大的宫女正在用力按压明莼的胸肺处,她被人包在毯子里,湿衣服还没换下来。

      她脸色灰败,嘴唇发紫,朕赶紧去摸她的脉搏和口鼻,好在还有一丝气息。

      明莼被医生转移到了最近的宫殿,朕在赶过去之前愕然地看到,弘晖站在一边,也是脸色青白。他披着一件大氅,头发、鞋子、衣物竟然都是湿哒哒的。

      皇后几乎是一路跑过来的,她心疼得远远地就尖声说:“弘晖!这么冷怎么能跳到水里去?赶紧换衣服,让太医来开药!”

      弘晖眼神怔怔的,神情恍惚。

      皇后摇晃他几下,哭道:“我的儿!莫不是冻傻了?快传太医!”

      我实在看不得她这副撒泼大闹的样子,咳嗽一声正要说话,弘晖清醒过来,赶紧说:“儿子无事,太医都去看宣贵妃了,她状况危急,应当由太医好好调理。儿子喝碗姜汤就好,额娘不要担心。”

      皇后冲口而出:“让太医过来!太子都冻坏了,宣妃何德何能把太医全都占着?我的儿,她怎么能和你比?”

      说着,她怨怪地看过来。

      我火了。

      当然,阿莼从实质的重要性上来说,是没办法和弘晖比。但从情感上来说,。她和弘晖,都是我最重要的人。

      阿莼气息都快没了,皇后还有脸说风凉话。这事儿说不准就和她有干系。

      弘晖跪下秉道:“儿子碰巧路过这里,见着宣贵妃落水,便把她救了上来……皇额娘是关心则乱,并非有意责怪宣贵妃,儿子且先和额娘回宫中换衣服。”

      我压下火气,是弘晖救了阿莼,他一向是个好孩子,又对阿莼有大恩,看在他的面子上我懒得去理皇后。叮嘱他回去好好喝药暖身,便让他们走了。

      我立刻去看阿莼。在殿外等了许久,太医说宣贵妃已无大碍,朕才放心进去。

      好在这次运气好,她竟然没有大事。

      她脸色苍白,蜷在被子里睡着。漆黑的发丝和雪白的脸,看得人心疼。

      我看了她许久。

      血滴子已经回了朕,这次事故的起因是宣贵妃不带侍女在园中走动,在桥上时一时不慎滑下水,砸破了薄冰层落了下去。幸好太子远远看见,及时把她救了上来。

      不需要仔细研究,朕凭着直觉就可以看出,这件事情中至少有三桩势力的插手。

      追究责任的话,可能弘历、熹贵妃、新近怀孕的谦妃、几位朝臣、宗室、内务府都逃不过吧。其中具体牵涉的人,又不知凡几。

      不可能追究了。

      阿莼错过了万寿节。她醒过来之后我愕然地发现,她居然失去了短期的记忆。

      这种例子我也听说过,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往往本人记不清楚之前的具体情况。

      她都搞不清楚自己怎么就躺在床上病了这么久。

      我赶紧下令,后宫之中不得再提此事,让阿莼以为自己得了伤寒所以卧床不起,比知晓这寒意逼人的真相要好得多。

      所有的事实都让我一次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阿莼一同走。皇后就不说了,太子待阿莼也很是冷淡,上次基于古道热肠把阿莼救起来后,可能是回宫听了皇后的抱怨,他竟一次也没探过阿莼的病情。

      阿莼根本不晓得弘晖救了她,所以也没有回礼感谢之事。皇后自然更是不满。

      我走了,她不知道要受多少冷待欺负。

      ————————————————————————————

      之后的两年多,朕对阿莼无比纵容。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披服纨与素。

      阿莼对这个道理倒是理解得很透彻,常常成天价地和侍女胡闹玩乐。她甚至拒绝了我的召寝。

      但是在经历过差点失去她的恐惧后,没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就让她多开心几天吧。

      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朕再次病倒了。本来七月到了,为苦夏之故朕常在这时生病,但这次不同往常。

      在把准备已久的礼物送给阿莼的时候,朕遭遇了此生最大的遗憾。

      说是后悔已极也不为过。

      当在那间小小的密室里,阿莼像做梦一样地抚摸着每本书的书脊,笑着哭起来的时候,朕就明白了一些什么。

      她第一次主动握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吐露心声。

      “好多次,我都已经把刀子比到手腕上了,可是就是没有划下去。”

      “活着实在欢乐太少,还不如永久的安睡更让人向往。”

      “只是,我特别害怕,我怕自己悄无声息地就死在这个宫廷里面,烂了朽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

      她泪眼朦胧,瞧着我哭道:“我和这里的人都不一样,不一样,你知道吗,陛下?”

      仿佛有滚烫的东西从心里流过,我温声说:“我晓得。”

      她大哭着说:“为什么要把我送来这里?让我死都死得不安心……要是一开始,就在这个地方,我又怎么会这么难受?活着永受煎熬,死了也无家可归……”

      “我犯什么错了,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你追求长生,我真不明白是为什么。人活着已经要受这么多煎熬了,为什么还要长久地受罪受苦?”

      “如果真有轮回,真有转世,我绝不投胎,我不想再有下辈子……”

      她声堵气噎,喃喃地重复道:“我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个孤魂野鬼啊。”

      我安慰着她,一直在柔和地笑。

      心里面,却特别后悔。

      压根儿从一开始就弄错了,她要的,根本不是什么权势富贵、尊荣稳固。她甚至不要未来。

      原来,她是真的想要向“未来的人”证明自己的存在。

      想起她对于修史书、对于立说立言那种令我无法理解的热情,我恍然了解了自己的失误。

      我不该否认她的特别,我应该尊重她的想法,理解她的奇思。

      对她来说,可能去文史馆当个编修,比做贵妃更让她高兴吧。

      就像她常说的,时间和空间都错乱的时候,只能妄图抓住时间的轨迹。

      这样子莫名其妙的话,我当时不过付之一笑。

      现在依然不解其意,但我早该想到的。做什么要去纠正她的想法,逼她成为合格的嫔妃。她的想法和我是否一致,有那么重要么。

      只要我和她都开心,其实就是最好的时光。

      ————————————————————————————

      在明莼身上,我遭遇了太多的“没想到”。

      上次她哭完,心情复杂的我就派人送她回镂月开云馆。

      怎么也没想到,那一次以泪水为终结的相会,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可能,真的不该服食丹药。

      热毒发作的时候,朕想起了很多往事。

      想的最多的,还是朕的江山,朕的大业。谁继位也不能完全放心,但时候已到,无可奈何。

      也会想起阿莼,从我认识她开始,她的眼泪像是一滴一滴的珍珠,渐渐融化了我的心,排列成珠玉一样珍贵的爱情。

      很多很多次的后悔,很多很多次的错过。

      有的时候,甚至会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突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带给我许多无谓的烦恼和伤心。

      现在忽然开始感恩,我的生命就像是一颗郁郁的高树。少年、青年、中年,都是青瘦坚硬的枝干。到末端的时候,却忽然在树梢开出繁盛的花来。

      这些事情,想起来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大抵是缘分所赐。

      有种爱情,在回忆中最美丽。

      磨去那些因为生硬刺痛的部分,这段情感仿佛珍珠一般,在我的人生中放出柔润的光芒。

      你来,你说这世事艰辛。不如我陪你长睡不醒。

      朕早已给皇后和十四下了密诏。

      什么我都不要,只要阿莼。

      这次的渡口,可能比以前经历的种种,都要更黑暗可怖。或许明莼又会绝望地大哭。

      但就像她很喜欢的那句诗曾说的,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我一定会去接她。以后一直珍爱。

      黑暗层层笼罩上来,口中渐渐有了苦涩掺杂的血腥味。

      案上还放着宣贵妃宫中敬上的桂花糖,只是还没来得及吃。

      想起来年少的时候游戏的诗作。那时可没想到如今会一语成谶吧……

      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永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