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童年 ...
-
有时候,小牧觉得自己像一条游弋在记忆里的鱼。记忆的河流蜿蜒地通向心底最柔软的地区。河流中有浅滩与暗流,有明澈与清凉,曾叫她痛苦到窒息,沉醉到迷离。
曾经听说,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当时还极为羡慕,那是否代表了它们很容易忘掉悲伤?是否代表着它们很容易开始一段新的快乐?小时候,小牧总是问妈妈,鱼也会痛吗?也会流泪吗?妈妈总是那么那么耐心的蹲在小牧身旁,那么那么温柔的回答:当然,宝贝,小金鱼也会痛的,所以小牧要怜惜它们啊?
现在想想,那不会说话的鱼,即使是肝肠寸断,又有谁会看到哪一颗才是它落在水底的泪
时光的对岸,站着小牧渐行渐远的童年。她很想知道,到底会有多少孩子和她一样有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的刻刀在她那刚刚坦呈给世间的稚嫩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果真如伍佰在《挪威的森林》中唱的,将她的心儿摘下,试着将它慢慢融化,那么她的心中绝对是疤痕累累,而绝非是完美无瑕。
每每打开记忆之门,小牧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结痂的伤口,去搜寻一些童年短暂的快乐,仿佛那些疤痕随时都会再次被撕开,滴血成河。因而,那些童年的往事,幸福的片段,对于小牧来说,就像某些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少一点,尘封在心底的峡谷,是小牧不肯轻易触碰的甜蜜。尽管这些甜蜜如同孩子手中让人垂涎的棉花糖,看着大大的一团,原料却原来就那么一点点。
将小手伸向妈妈与之相握的那一刻,小牧笑眯了眼睛。虽然每天都如此,但小牧真的很喜欢这一温柔的触摸,妈妈柔软的手包裹过来,让小牧登时觉得温暖与安心。因为,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妈妈,就是她的整个的世界。
这是一条通往学校的林荫道,每天清晨,妈妈都会牵着小牧的手,从这里经过。清晨灿烂的阳光透过树丛照在她们的身上,留下清晰的斑驳的树影,调皮的在小牧身上跳跃。
小牧不时的抬头看看妈妈,柔软的刘海儿因小脸的上扬而自然的滑向两边,露出她饱满光洁的额头和娟秀的眉毛。小牧的眉毛黑而密,而且眉形异常精致而清晰,眉峰自然上挑,不需要任何的修剪,羡煞了弄堂里爱漂亮的阿姨。小牧说话的时候,会不经意地扬起眉梢,同时,牵动着眼睑跟着张大,使得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在长长的睫毛的煽动下,越发的灵动起来,仿佛有无尽的波光在眉眼之间流转,让人炫目。
弄堂口闲坐的阿婆,常常会摇着蒲扇,对妈妈笑道:
“你这家这个小囡呦,将来怕是要迷死人的!”
就连街坊邻居的婶婶们,在教训孩子的时候,都会尖着嗓门,拿她做范例: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小牧,总是文文静静的,又会读书,哪像你们几个,怕是要疯上天哪!讨债鬼呦------
“小牧的妈妈才好呢,说话软软的,好好听的!”小孩子不服气的顶嘴。
“对啊,对啊,小牧妈妈从来不打小牧的哦------”又有不怕死的扇风。
结果------当然,新一轮的混战,孩子们四下如鸟兽散。
而小牧这时候,总是感觉有一种叫做“幸福”的暖流,在心头扩散。
当然,小牧也会有多多少少的遗憾。每当晚饭后,小孩子们做完了作业,陆陆续续地跟着捧着茶壶的爸爸到巷口纳凉,或撒娇的挂在爸爸身上讨要一根冰棒,或急急忙忙地催着爸爸去看一场马戏,竹板鞋一下一下地敲在石板路上,清脆而快乐。敲在趴在窗台上眺望的小牧心上,一阵阵的难过与感伤。
小牧的目光眺向悠长悠长的小巷。
以前,每当家家户户飘起晚饭的香气,爸爸挺拔的身影就会在巷口出现,那样的神气,那样的英俊,熟练地拉住小牧小火车头一样冲过来柔软的身体,向高处一抛,成功地落在爸爸结实而安稳的臂弯。巷口处就会洒下一片银铃般的笑声,传到不远处等候的妈妈的耳里,妈妈的嘴角就会抑制不住的上扬。
“嘿,我的小公主,今天开心吗?”
小牧搂着爸爸的脖子,忙不迭地点头,“开心,开心,开心------”虽然,她的目光会不时地瞄向那个会变出各种礼物的皮包。
小牧也很怀念一家人一起郊游的时光,爸爸会带着小牧做很多很多的游戏,让她快乐得感觉要飞翔。妈妈总是带着笑那么那么温柔地看着她------哦,或许------或许,是在看着爸爸。潘阿姨怎么说妈妈来着?嗯------小什么人?小鸟人?不不不,不对,是------对,小鸟依人。对,就是这个词,连自己都快乐的像小鸟儿呢!何况妈妈?!
可是,爸爸最近好像总是很忙。他在镇上开了间规模不大的服装厂,每天总是很晚回家,有时小牧都会几天看不到爸爸。有时候,可是盼着爸爸回来了,爸爸坐在沙发上都会睡着。小牧这时候总是很乖,她知道爸爸一定很累很累,就倒一杯水给爸爸,安静地在一边等他醒来。当然,也会抱怨,每每这时,爸爸总是带着疼爱,带着歉疚的表情,抱着她,
“宝贝,再等等,再等等,快了,爸爸要给你最好的生活!”
可是,小牧不明白,难道,一家人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不是最好的生活吗?
八岁的小牧,其实是问了一个世上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问题: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
世上的人们总是在汲汲地追求,固执而痛苦地看着自己,比着别人,期待着茫然无知的未来与变数,却总是忽略了现在。到头来,人们苦苦追求了一生,最终也无非又归于至纯至简的境界。
“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拼了命的去握住手中的沙,最终谁又能比谁多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