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物宝天华 ...
-
景国依山傍海,湖泊众多,水路密布,交错纵横,颇有江南水米之乡的风韵。东临袤海,自北向南又有渭水、浣水、颖水三条大江滚滚汇入海中,东西往来漕运之便利自不在话下。西邻钜麓山脉,绵延数百里而不绝,恰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景国与西面的蜀国分隔开来。
一日清晨,长生边打着采买的旗号出了谢府,马车一路南行出了幻京城。
景国都城幻京方圆五十余里,城墙皆由丈余青岩砖所筑,宛若铜墙铁壁。城壕名为护龙河,水面宽阔,足有十余丈,两岸由辉绿岩铺就,岸边遍植杨柳,郁郁成荫,远看十分巍峨壮丽。
每座城门外皆设有瓮城三层,其中正南门曰朱雀门,直通幻京城郊,渭水去此不过数里。一条数丈宽的龙津渠引自渭水,与天宝街并行,沟通了渭水与幻京城壕的水路,以便漕运南方粮食土产入城。
龙津渠起始之处便是大名鼎鼎的鸣金渡,居幻京城郊外东南。自渡口货仓至龙津渠沿岸、天宝街两旁,店铺商户鳞次栉比,走卒贩夫川流不息,叫卖吆喝熙熙攘攘。一片市井繁华、人物阜盛景象。
龙津渠上从鸣金渡到幻京城外依次建有十二座桥沟通两岸:顺天仓桥、便宜桥、僳麦桥、磐若桥、蘅芜桥、飞虹桥、星汉桥、云骑桥、清惠桥、玄天桥、轩泰桥、永康桥,近幻京城的四座桥两旁上皆有禁军把守,严禁行人往来。
长生自云骑桥处下了马车,径自租了一叶小舟顺龙津渠而下。
只见不计其数的河道自龙津渡开枝散叶,深入至天宝街西侧大大小小的街道之中。不少一人宽的木舟缓缓驶过身旁,满载着青翠欲滴的莲叶莲蓬、白生生的藕节,一堆堆牛角似的漆黑菱角,少女叫卖声格外清脆动人。
那日长生穿着水蓝色缎面掐襟袍子,越发衬得身段俊逸,眉目清朗。来往船上的采莲女子朴实大方,见了这般俊朗少年免不了飞红了脸,更有不怕羞的隔空抛了莲子过来。
恰巧被岸边茶肆中的文人骚客们瞧见,有诗传曰:船动湖光滟,少年信船游。隔水掷莲子,徒惹半日羞。更有停驻于会仙居中的纨袴膏粱认出长生其人,隔着窗棂高声吆喝。一时间,谢家三公子风头无两。
溯游至便宜桥,船夫驻了船,扶着长生登上云梯。上岸后,视野所及一片开阔,竟是一片大集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经人介绍,才知道此处名为津渡集子,每月初八开市,历时三日方歇。因为官家不从此抽税,租地费用又廉,是以往来商贾摊贩,不论在这城中有没有铺面的,便是挤破了头也要占个位置的。累年下来,已经颇具规模。
长生汇入人流,仅容两人擦肩而过的小道将两侧店子分割成一块块,身在人群中竟一眼望不到头。而贩售商品种类之多,难以计量。小至木器竹篾、香囊绣包、鲜果时蔬、干货药材、鲜鱼肉脯,大至麻布棉纱、车舆马匹、猛禽牲畜无一不备。
一路信步向东而行,却见一粗大楠竹搭建而成的彩楼乐棚,四角皆立有桅杆,其上装饰有彩帛云锦,远远望去迎风浮荡,好似祥云袅袅。就近一看,杂耍、唱曲儿、说五代讲三国不一而足。人是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哨儿声、叫好声、哄笑声此起彼伏。更有总角小童背着烟草棒、薄荷酊的篓子于人群间穿梭贩卖,煞是热闹。
集子把北一角有一处简易木舍,被分隔成一间间小屋,不少杂货工匠罗立聚集于此,坊间唤之“罗斋”。但凡是家中要修葺屋宇、腻墙补壁、或是婚丧嫁娶,欲寻觅雇佣短工人力、幹人、酒食作匠、砖瓦泥匠、篾工木匠、僧侣道士的,皆有荐头牙人引荐搭线。门前一块平地上,竹木作料、泥瓦砖糨,都有铺席,十分方便。
却说长生兜兜转转,停停看看,待回过神来,已是薄暮时分。出了津渡集,极目南眺,渭水泱泱。颇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观景象。怔愣片刻,又复雇船回幻京。
夕阳余晖去得快,不一会,龙津渡两边的店家商铺就灯火通明。各色琉璃灯映照得渠水波光粼粼,与天上辰宿相映交辉。加之晚间水上薄雾升起,远远望去飘渺若银汉。临街的教坊勾栏也开始开张迎客,一时间,天宝街上骏马争驰、雕车竞驻。幻京的夜被装点得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宛若华胥之梦一般令人迷醉,真当不负“幻京”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