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十四 “重聚”那样开心 ...
-
张有胜从玻璃厂下班回家,进了院门,把车支好,从口袋里拿了自己学做的玻璃花球,送到在厨房烧晚饭的妹妹面前。有香喜滋滋地接过花球,颠倒着来回看,漂亮的花球让小姑娘看花了眼,突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不由地轻声地叫起来:“二哥,有你的信” 。
放假回家的第二天,张有胜就按照杨晓云留的地址,给她写了信。知道她家父亲很严厉,怕写给她的信会被家长拆了看,信里也只是写了自己对杨晓云考取大学的信心,和自己万一考不取的思想准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发挥不错,考取大学是没问题的,杨晓云理科一向较弱,虽然后来赶上了,但是怕会不稳,她考不上的可能性很大。他认为给女孩子提前打预防针是很有必要的。信的末尾,他让杨晓云在有同学聚会时,通知他一声。信寄出去以后,他天天都在计算收到回信的日子。
在乡村,谁家有信,邮递员通常会把信送到村口,喊上两嗓子。家里有人的,自然会出来拿;如果当时没有人在家,那信就会放在队长家。随后在晚上吃饭的时候,队长项群会在广播里喊,收信的人家听了消息去大队部拿。
有香今天下班的时候,在村口遇见队长,项群让她跟着去拿“你二哥的信”。信上哥哥的名字写得很是端庄清秀,有香猜很可能是女生寄来的,便收好了,不想被妈妈知道。
张有胜一听就知道是自己盼望中的回信,忙不迭地去妹妹枕头底下取出来,回到卧室去看。
和自己给她写的信差不多,也是考不取大学就应该怎么怎么想,激励自己“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在信的结尾,她说:“李艳和吕朝辉约好,7月30号去上党玩,你那天要是有空,也一起去吧,大家聚聚。”吕朝辉是上党人,跟自己同学三年,是铁哥们,到他家去玩,自己没有不去的道理,何况还能见到杨晓云呢! 晚上,他辗转反侧,把姑娘的信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那清秀的字迹像是刻在蚊帐顶部,他才在长久的凝视后,闭上眼,进入遐想的梦中。
张有胜在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上写上了 “晓云,一生平安,幸福”的祝福语,趁着师傅不在,利用自己独自做玻璃花球的机会,偷偷地烧了两个巴掌大小的小玻璃球,虽然接头的地方不够流畅,但是整体看起来很漂亮精致,他小心地放口袋藏好了,准备见面的时候送给杨晓云。之51
从12号开始学徒,已经连续上班半个月了,期间他从没有请过假,给工人师傅们一个认真踏实肯干的印象,他趁午饭后大家休息的时间去找车间主任,编了个“家里有事情”的理由,请了二天的假,车间主任还很热心地让会计把半个月的工资10元提前付给了他,说:“你是个大人了,做事可要有主见啊!”在谎言中有些忐忑的张有胜,跟母亲说了真话:“高中同学约好了,去聚聚”。
谢芳从儿子在家里的表现看得出来,孩子对上大学的把握蛮大的,想想他真的上学以后,跟高中同学见面的机会也不会多,就没有拦着。
7月30号,一大早张有胜就起了床,没等妹妹有香把早饭烧好,他就骑上车出发了。上党具体离窑村有多远,他根本就不知道,只是以前听吕朝辉说过一个大体的方向:沿着马路朝东,大约30里路的样子,骑自行车大约要1个多小时。一路走一路问,用了2个小时,终于在10点半,他到了吕朝辉的家:上党唐家村。
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山村,到处是杨柳和槐树,盛夏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枝,在地上洒下点点金色,柔和的一点也没有暑气。跟已经先他而来的李艳,王建强,打过招呼,张有胜终于在分别19天之后再次站在了杨晓云面前。
与张有胜忙碌的假期生活不同,杨晓云天天窝在家里。大夏天的,天气闷热,父亲杨顺财舍不得姑娘出去吃苦,说:“好歹也是高中毕业了,即使没有大学上,找个好工作也不难,不着急这两天,等成绩出来再说吧。”于是,女孩子就在家里,帮着做些家务事。
对于李艳约她去吕朝辉家玩,杨晓云充满了期待。身为李艳的好朋友,她对吕朝辉有别样的心思,杨晓云是知道的,只是因为学生的身份,制约着女孩子的行为。毕业了,两家隔着二十几里路,想来个不期而遇是天方夜谭,于是李艳想出了一招“同学聚会”,借机探探“那个他”的口风,为自己的感情找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理由。王建强是隔壁村的,跟李艳从小就是同学,他没有能撑过预考,5月回家后,他已经在一家五金厂上班了,见老同学喊自己陪着去同学聚会,“当保镖”是不容推辞的,于是就约好了7 月底去上党。
杨晓云在家里,等来了李艳和王建强,带上准备好的水和烧饼,便骑上车跟他们一起出发了。也算是王建强做事比较小心细致,在信里让吕朝辉在上党镇上邮局门口等他们,所以一路还比较顺利。
等进了吕朝辉的家,满面笑容的吕妈妈拉着姑娘们的手,虚寒问暖的,把早就浸在井水中的西瓜捞起来,客气地招呼大家先吃了。就又去忙着把煮好的绿豆汤小心地放到井中。安顿好四个老同学,坐在天井里的葡萄架下他们开始打扑克牌,吕妈妈和吕爸爸则乐颠颠地去给他们忙中饭去。
张有胜在村上打听了寻过来时,他们已经休整好了,牌局斗的正酣。吕朝辉招呼张有胜去打牌,自己准备到菜田里再摘两个西瓜回家,李艳见了,忙说:“我们一起去吧,我从来没有见过西瓜藤呢!”收到李艳递过来的眼神,杨晓云也迎合着:“我也去学学怎么看西瓜熟吧。”见大家都很有兴致下田,吕朝辉也就带着他们一起去了。
望着紧跟吕朝辉的李艳,张有胜有意放慢了脚步,等杨晓云发觉了,回头看时,他朝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走慢点。见女孩子站在原地等自己,他才紧走几步到了她身前,把一直握在手里的玻璃花球从裤袋里拿出来,递给她:“送你,我自己做的。”杨晓云惊讶地张大了眼,彩色的玻璃花球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眯着眼细看,彩纸上居然有温馨的祝福,是光的刺激还是感动,她分不清,只觉得鼻头发酸,有泪流出。“傻丫头”,张有胜见女孩竟然哭了,忙不迭地向前,用指腹轻轻摸去杨晓云粘在睫毛上的泪,轻斥道,半个多月思念的心苦,一下子消散在夏日烈阳中。
等吕朝辉他们从田里摘了新鲜的西瓜回头,已经不见了杨晓云和张有胜的影子。他们去了哪里?大家都不觉得惊讶,毕竟他们是全班公认的一对情侣啊!分别十几天,有些私房话要说,太正常了。
唐家村家家四周都有高大的树木,搭成了一顶顶天然遮阳伞,伞下吹过来凉凉的风,张有胜跟杨晓云沿着树荫走走停停。呆在家里都要快发霉的杨晓云,催着张有胜讲上班的事情,张有胜便把自己上操作台烧制玻璃杠的细节,活灵活现地描述给她听。听说操作不当就会有烧伤的事情发生,杨晓云便坚持要看张有胜的手,等她看见三处已经结疤的烫伤,她再也忍不住心疼,拉过他的手,低下头轻轻地吹气,张有胜见状,将微颤着轻抚自己的玉手握紧了,说道“你多陪我一会儿,就不疼了!”
吕朝辉喊他们两个回家吃中饭时,两人正站在村小学的院子里。在吕朝辉脑海中,小学校园里的这颗粗壮的银杏树,已经成为家乡的代表,渴望长大的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环保它,看看自己的怀抱是否已经长大。张有胜跟杨晓云手拉着手环保着大树,见证那一刻,吕朝辉发自内心地期望岁月能停驻,让这幅画面隽永,尤其是多年以后在同学聚会上再见两人,分道扬镳的“无缘”叹息中,更平添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概。
吕家的午饭极其丰盛。吕妈妈拒绝了两个姑娘的帮忙,坚持让儿子陪着朋友们,大家围坐一桌,说说笑笑地聊着,让她看了打从心底里喜欢。
吕妈妈和吕爸爸两个,走马花似地从厨房到客厅,忙进忙出地,不一会儿就给大家上了一桌子菜:有甜香的糖醋排骨,肥美的猪爪炖黄豆,青翠的大蒜炒豇豆,酸甜的西红柿炒鸡蛋,清凉的黄瓜拌凉粉,鲜爽的土豆海带汤。吕妈妈脸上带着满心的欢喜,不停地招呼着孩子们“多吃点”,那种对客人真诚的欢迎,通过美食传递给儿子的朋友们。
连续吃下三块糖醋排骨,杨晓云用胳膊肘拐了拐与自己相邻而坐的李艳,对上李艳疑惑的眼光,杨晓云转头看向吕朝辉,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吕朝辉,你妈妈的手艺真好,你可真有口福啊!”吕朝辉扬眉应道:是啊,不自夸地说,我妈做的菜是真的很好吃,有机会你们可以多来几次,尝尝我妈妈的手艺啊!”杨晓云捉挟地对李艳眨了眨眼,道:“你烧菜的手艺怎么样?要不要多跟吕妈妈学学?”闻言,李艳红了脸:“我哪里有什么手艺,能煮熟就不错了,想跟吕妈妈学,就怕她不肯收我这么笨的徒弟!”
吕妈妈在一边接口道:“你会读书就好,学作什么菜啊,想吃啊,就来我家,我煮给你们吃!”张有胜听了,用筷子指着吕朝辉笑说:“听见了,以后隔三岔五地,你可得去喊李艳来你家吃饭,我们喊不喊不要紧。”吕朝辉愣怔地瞧了瞧脸都快要埋到碗里的李艳,再看了看对他咪咪笑着的张有胜,他的脸不由地也红了起来。顿了一顿,吕朝辉给两个女孩子透露了一个秘密;“张有胜的妹妹烧菜的手艺也不错,他经常带菜给我们吃,都是她烧的。”见话题被成功地转移到张有胜身上,李艳也开始反击:“张有胜,你妹妹的手艺那么好,你什么时候喊我们去吃啊?”
“要不今天晚上去?”王建强提议道。他是陪李艳来聚会的,而李艳请他时的借口是:“杨晓云想跟张有胜见面,让我陪着去。”因为知道张杨二人的情缘,王建强便有意想帮着他们。“反正我们也已经出来了,索性就玩个够,以后想出来也不一定能得到父母批准呢!”张有胜听了,心里不由一动,约请他们去自己家玩,晚上男生跟自己睡,女生跟妹妹睡,自己可以跟杨晓云相处更长的时间了。想到这里,他忙不迭地说:“那就说好了,今天大家都住我家,明天下午再回去。”七嘴八舌的附和声里,不容杨晓云表态,下午的行程就被决定了下来,大家开始做晚上住高桥乡窑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