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伤好后,我问他要不要去嵌月楼。
他看着我,神情游离。半响才缓缓摇头。
蜀中本是高山峻岭环绕,古树藤萝繁盛,一年到头也难得一日晴,看月,自是奢侈。
嵌月楼在蜀川和西北交界的地方,雨水极少,又没有西北的干涩,月朗风清,那里的月十分有名。
十五年前,我和他俱是少年,曾去过一次,只是,那次不巧的赶上西北黑风暴,嵌月楼然然仅是沾了个边,却还是满目黄沙,不见天日。
后来一直想着再去一次,却因为各种俗事,终不能成行。
七七生病了。他说,眉头微蹙,眼中是深深的担忧。
七七病了,我也是知道的,鬼医天天进出七七住的风花阁,我也有所耳闻。
没事,鬼医在,七七不会有事的。
况且,我暗想,在芙蓉城的几年,七七壮的和小牛犊一样,怎么会随意生病?只是,却不能够说出来。显得我更加小气。
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七七身上,每天睁眼的第一句话就是七七怎么样了?
看的我嫉妒得不行。
我受伤的时候也不见得如此关心。
和当初一样,我也去风花阁看过七七,不过是空着手,冷笑一声,就出去了。
层层锦帐,昏暗幽深的房间,弥散的药香,到还真有病患的样子。
七七皱着眉头,死活不肯喝药,嫌苦。
他就慢慢劝,一勺一勺的喂,喂完了,赶紧递上一碟子蜜饯。
七七一边吃着蜜饯一边抬眼看我,眼角眉梢都是得意。
我知道他在示威,除了暗地生气别无他法。
当然,我也知道七七的病是假的,却不能点破。
七七吃完了蜜饯,趁着他转身放碟子的机会,对着我咧嘴笑,做了一个口型。
我瞪了他一眼,大步走了出去。
到门口,狠狠锤了回廊下的柱子一拳。
七七说你在吃醋。
我承认。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追出来。
站在我面前,不说话,低着头,只看见长长的羽睫忽闪忽闪。
哥,七七从小身体就不好。他迟疑,哥,能不能借你的凤凰玉,七七总是说冷。点了炭火也不管用。
他苍白的脸色慢慢浮起一层极淡薄的红晕,如同即将消逝的晚霞。
七七病好了就会还你。见我不语,他又急忙补充了一句。
我看着他的眼睛,七七是不是病得很重?
他点点头。
景,十年来你第一次找我要东西,我如何说的出不。
不是,我……
食指轻点在他的唇上,阻止他接下来的话。
从怀中摸出凤凰玉,又撕下一截袖子包好,递给他,没事,其实我挺开心的,给,小心烫手。
一块玉算什么,比起他来,一文不值。
只是,那玉是唐门门主的象征,更是我的救命符。
可是他要,即使是要给别人,也不容得我说一个不字。
他接过,不小心触碰到的手指,居然冷冰冰的,带着微微的薄汗。
他还要说什么,我赶忙说,还不快把玉给七七送去。
嗯。长长的衣袍在他转身的时候翻飞如青蝶。
他偏爱青,雨后的天幕一般颜色,空茫,寂寥。
我偏偏,就爱看他青衣翩跹的模样。
胸口一阵绞痛,突如其来,没半分准备,生生呕出一口黑紫色淤血,落地成冰。
用脚拨了些泥土,盖住血迹,服了一颗雪融丸,感觉才稍稍好些。
我低估了粹寒珠的寒意,也高估了自己的功夫。
我学功夫晚,心法不稳扎,即使后来用尽心力,终究是补不上来。
慢慢将地上的土踏实,踩平,看不出丝毫不妥,又站了会,也转身去药庐。
许久没有人来,药庐积了厚厚一层灰,暗沉沉的光线,有种阴森森的错觉。
之前炼好放在碧玉瓶中的药还躺在窗边的桌子上,是上次和鬼面刺客打斗时碰翻的,幸好用的是方型瓶,没有滚落到地。
一打开瓶塞,淡淡的沉水香气,温雅馥郁,沁入肺腑。
他在秋季阴雨连绵的天气最容易头疼,每年都要用去整整一瓶子的沉香丸。
还好没有被毁掉。
小心收好瓶子,看了一眼药庐正中的药鼎,也是一层灰。
药庐里只有我进来,他只喜欢看诗词古史,对药典医方提不起兴趣,更不喜欢研究各种草药的药性药理。
从小到大,似乎只是被父亲逼着进了两次药庐。
父亲去后,自然一次都没有进过。
他不喜欢,我也不会逼他。
身为唐门的人,不会药理也不是什么大事。
有我在,自能护得他一世周全。
即使他只是个白痴,也是全天下最尊贵的白痴。
细细拂去药鼎上面积累的灰尘,青铜的鼎尊,已经磨得光亮,鼎边一圈纹饰,绘着唐门从创建到繁盛的过程。
这段历史我给他读过,现在基本上不记得什么了。
看书一直不是我喜欢的,尤其是那些故事。
看来看去,都是一群无聊的人,在干着同样无聊的事。
简单打扫了一下药庐,探身从药庐后面通风的窗子翻出去。
药庐后面就是药圃,翻窗是最近的路。
落地的时候,脚下一个踉跄,晃了一晃才稳住身子。
满园的凤凰尾开到了尾声,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花还依旧娇艳。
更多的,结了浅棕红色的果子,一串串,每个都有小指大小,在风中摇曳。
再过些日子,颜色会变成深红色,像是凝固的血液,那时候,就成熟了。
成熟后的凤凰尾在《唐典》中记载:其色赤,炙如火,解寒毒。
《唐典》是唐门祖师爷唐京彦撰写,翔实、实用,历来是唐门圣典。
蹲下身,拨开一株凤凰尾,手指有轻微的灼烧感,然而收回手,指尖微红,却不见伤痕。
传说,凤凰尾本是开在红莲血狱中的花朵。
全株嫣红如血,灼烫如烈焰。
暮然间,一段早已遗忘的往事涌上心头。
看守血狱的小鬼私自逃去人间,带来了开自地狱的花朵。
他为什么要逃离血狱?
还是十岁的他歪着头,不解地问道。
这个……我抓抓头发,反正他就是逃去人间了。
血狱不好吗?
呃……也不是不好啦,只是他不喜欢。所以就跑了。
哦。
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因为是开自红莲狱中的花朵,所以其色赤……
哥,我还是想知道为什么那个小鬼要跑。
小小的脸皱成一团,眉毛眼睛都挤到一处,想着我随口编的故事中的小鬼,却一点也不为自己背不出《唐典》,明日就要受罚而担心。
我想一下。
脑子飞快的转动,只是随口编的故事,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
看到他期待的眼神,又有点不忍,慢慢说道,因为当时天降大雪,人间多受寒毒入侵之人,小鬼不忍心人们受苦,就带来了救命的良药,所以才从血狱走了。
孩子的脸上突然笑开一朵花,拍手笑道,就知道,那是个好小鬼。
好啦,是好小鬼,那你是不是也要记得《唐典》中是如何记述他的,嗯?要是哪一天你也看见了受寒毒入侵的人,是不是也要知道如何救治,就像那个小鬼一样?
花朵飞速凋谢,小手拽住我的一只袖子,摇来摇去,可是有哥哥在啊,哥哥知道就好了,哥哥知道,我可以问哥哥。
风乍起,一阵秋凉。
我半眯着眼,看满园的凤凰尾在风中起伏摇曳。
要是有一天,哥哥不在了,你怎么办?
这样一想,眼泪突然就掉下来,落在火红色的叶片上,嘶一声,化作一阵白烟散去,半点痕迹也无。
记得少年时,有一个方士,说我一生杀戮过重,不得永寿。
那时是不信的,唐门医术无双,我如何不能活得长久。现在看来,或许是真的。
纵然自负无双,终究敌不过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