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7章 前明遗老 ...


  •   查办堤防的事告一段落后,皇上并不急着回宫,而是直奔苏州。几日来却不见半点动静,每日例行会见地方官员,甚而显得有些清闲。

      直至某日胤禩求见,皇上正读着书,听人来报,急急道:“快宣!”立时站起来在屋里踱开了。

      胤禩刚进来跪下,皇上就问:“事情办得如何了?”

      胤禩恭谨答道:“托皇阿玛洪福,已请到万斯同,徐乾学两位,就等皇上示向。”

      “好!好极了!朕要越快见到他们越好。他二人乃江南士子之首,若得此二人,满汉相和,乃为社稷之首。尔等需以礼相待,切不可怠慢。”

      “嗻。儿臣这就去办。” 胤禩领了旨匆匆离去。

      原来康熙爷打的是这主意。那万斯同,徐乾学何人也?前者乃黄宗羲得意门生,后者乃顾炎武的外甥。

      看来皇上到苏州,是特意为了安抚江南士子,求贤入朝的。想当日江南反清最为激烈,如今仍有不少遗老遗少,若收得他二人,确为天下黎民,江山安泰的头等大事。

      只是,这黄宗羲、顾炎武俱是抗清名士,此二人即是其门下弟子,怕是没有这般容易。

      不出二日,太湖上画舫已备,皇上、八阿哥,并两位士子,共赴佳宴。

      早听说,万斯同“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大明洪武至天启年间的“实录”,皆“能暗诵”,而徐乾学也是妙笔生花,一手文章博雅通彻。

      怀着得见江南名士的雀跃心情,想到教授在史学史课堂上论及时满脸崇敬的表情,便自觉神情紧张,揣揣不能自持。

      皇上对二人十分礼遇,胤禩作为皇子,却不另设上座,与他二人皆就下位。

      隔着轻幔,我自打量起二人,万斯同为人清矍修长,徐乾学则儒雅风流,两人皆是谈吐得宜,不卑不亢,一派名士风范。

      天子为大,故此番虽是皇上要见二人,却不如官场,似朋友一般由二人作东,尽地主之宜安排宴席,只请皇上鸾驾而已。

      彼时众人坐定,一婢女托着一瓷盘,内放四只青色异样茶杯,跪在当地敬献上来。

      宫里的规矩,皇上的茶水要由我或李公公先接了,才能侍奉上去。
      如今这不分尊卑,花色各异的杯子,叫我如何分拿?

      好你个万斯同、徐乾学,只等我错了尊卑,看皇上笑话不成?

      我定了定心神,走近一瞧,那四只杯子虽为一色青瓷,却质地非同。只见左边上手第一是个天青色极精致的莲子杯,依次往下,一只梅子青和一只粉青釉的精巧茶盏,最末则是个五瓣花口茶碗,古朴雅致。

      等定睛再看,只把我楞在当地,两眼发直,好东西。

      这左手第一件一看即知,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汝窑的雨过天青。
      这第二、三件色可醉人,从器形着色上可断定是龙泉窑的东西。
      而这最后一件,似玉如冰,瓷色淡若春水,通体莹洁无瑕,若不是曾在法门寺亲眼所见,何以得知这便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惊得我是一阵冒汗,直把大学时所里老先生教的看家本领都给使了出来。

      不禁抬头望向一边的万、徐二人,二人不愧为天下名士,尽能弄到这样的东西!

      万斯同见我以目光探询,竟面有惭色,想必是觉得为难康熙,连累我一个无辜宫女实不是什么磊落行径;而那徐乾学却面有笑意,破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看来今日是要让两位失望了。

      我小心翼翼地端起那个秘色茶碗,恭敬地走到康熙面前,行礼奉上。又将那个雨过天青的奉给胤禩,见他眼里闪过一丝讶异,也不理他。再去取了那个梅子青的给万斯同,他起身接过,忍不住道:“姑娘好眼力!”把那个粉青釉的给徐乾学,乐得看他一脸不敢置信。

      “好,好。”皇上眼含笑意,不露半点声色。

      此时只听胤禩赞道:“两位竟能寻得久已失传的秘色瓷,非常人也。古有云之:‘越瓷乃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今二位费尽心力得献于圣上,实为佳话。”一番话讽得万、徐二人脸上一阵红白。

      胤禩淡然笑之,又道:“唐《茶经》云:茶具以‘越州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明前的碧螺春配以越窑秘瓷,可谓人间极品。”

      他语峰一转,又把玩起手中的莲子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瓷之魁的汝窑,虽略逊于秘瓷,却也是御用之物,据传南宋时已属难得之品,两位先生搜罗宝贝的本事,着实让人佩服。”

      “至于那龙泉的梅子青,通体碧绿剔透,堪比翡翠,而粉青釉柔和明净,更似青玉。终因二者仅以色为上,不堪胎质,亦为民间所用之物,只得今日席上末流。”

      一席言毕,只听得我目瞪口呆,再看看康熙竟似已习以为常,而两位名士虽口中称赞,却也只稍有肯定之色,可见今日在座之人俱非常理可论,心内却寻思着,若是自己弄一个来,日后吃喝不愁啊。

      等到撤了茶去,摆上席来。一时徐乾学请康熙歌舞示向,皇上点点头,即是准了。

      他二人一击掌,便听得帘后琵琶声起,我只觉这琵琶声与往日所听大不相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闻得乐声渐行渐近,那琴师穿帘而过,不过是一十四、五岁的姑娘,她双目紧闭,需人搀扶,竟是盲的。

      再看她手中抱的琵琶,檀木嵌贝,五彩折光,上绘胡伎歌舞图。

      一、二、三、四、五!这女孩儿竟会演奏盛唐的五弦琵琶!想当世只有日本正仓院中所藏一把,不料今日能错乱时空得见。实在是无语……

      那琵琶所奏指法特殊,音域宽广,尤以低音为前所未闻。一曲终了,只觉意犹未尽,看不够,听不够。
      只消一人一琵琶,便胜过宫中教坊无数。

      “两位先生花了不少心思啊,朕也只在书上读到过这五弦琵琶的绝技,今日得闻,着实名不虚传。”
      “皇上过誉了,这位姑娘是当今五弦琵琶唯一传人,身世飘零,孤身一人,其师过世时,曾忧她年纪尚小,志不坚而难成大气。此女遂自毁双目,以誓决心。”

      皇上略一颔首道:“无大志则难有所成,来人,看赏。”

      此时,八阿哥起身退到帘后,不一会儿,托了个赏盘出来,盘中银钱竟有十两黄金之多。连康熙都是一脸疑惑看着胤禩,却不好说什么。

      胤禩因是皇子多有不便,遂向我示意,把赏银递给那姑娘。

      我缓缓向他走去,心下更比康熙疑惑,这是怎么一回事?

      眼角一瞥,却见万斯同略有所思,而徐乾学无疑是大喜过望。

      刹时明白,原来这两人已是二试康熙!

      孤女、琵琶,琵琶、孤女……
      失了大明朝的遗老遗少和身世凄凉的孤女;满腹才华无处报效的万、徐和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好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原来竟是唱的这出。那胤禩赏给这姑娘十两黄金可就别有用意了,分明是向他二人示意,入朝则飞黄之日可待。亏他如此玲珑心肠,知此二人之心啊!

      再看康熙,也已是了然之色。
      从胤禩那接过托盘,我不禁对他点头一笑,不及看他表情,转身去给那姑娘看赏。

      走至孤女跟前,我心下一想,赞道:“姑娘今日所奏之曲,犹胜江州司马昔日名作,只不过——‘虽为天涯沦落人,但得知己又何妨?’” 随即将赏赐递过。

      “呵呵呵!”皇上大笑三声,那琴师千恩万谢的去了。

      前有看茶问路,后有听曲闻音,这真活脱脱一个鸿门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7章 前明遗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