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五十八章 ...

  •   文熙看着大殿之下跪着的一排人,和颜悦色的说:“都平身罢。你们寒窗苦读不容易,现在金榜题名,步入仕途,切莫忘了多学多看。做官不仅要清廉,也要可以放开手脚,真真正正为朝廷做些实事,朕想你们将来也必定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这殿下跪着的正是殿试出来的前二十四名进士,今天正式觐见皇上,每个人都十分紧张,尽管文熙说了“平身”,这些人站起来之后还是都低着头。
      文熙拿过名册,说道:“王杞……”站在第一个的人猛地抬起头,声音有些发抖地说:“皇上……”
      文熙笑着点点头:“新科状元,了不得……听说你是韩大人的高徒?”翰林院韩子墨是京城有名的才子。
      王杞低下头老老实实地答:“正是。不过恩师才识,王杞望尘莫及。”
      王杞一副书生面相,文熙心道恐怕是适合做翰林院的修编,他接着往下叫道:“司马然,你是河林人士?”
      “正是。”司马然稳稳地答道,“皇上那时出访河林,臣当时也有幸识得圣颜。”
      河林当时是萧立本的地方,文熙之前去那里办差,所以司马然有此一说,文熙见他玉树临风,气质不凡,让人一见便觉亲切,文熙心里有数,又接着点探花:“严珩……”
      等到点完名子,文熙冲李公公点了点头,李公公便喊道:“开宴……”
      于是乐音传来,一队队的宫女端着各种菜肴进来,文熙说了“赐座”并自己赶紧夹了几口,这些新科进士才敢小心地吃了起来。
      吃到了一半,文熙离席,走进偏殿,接着又命文璟,司空凌和陈子瑞三人进来,商讨如何安置这些进士。
      文熙先问道:“朕记得司马然当时写的文章和王杞不相上下,翰林院是如何分出一二的?“
      文璟答道:“皇上,最后评判的是翰林院大学士黄征,臣记得他当时说司马然的行书太过潦草,给人心浮气躁之感……所以就评在王杞之下。”
      黄征出了名的古板学究,肯定是更偏爱王杞一些,文熙心下了然,于是说道:“王杞肯定满腹经纶,所以还是进翰林院做修编,这个适合他。探花严珩朕打算让他去南方,在贺立手下磨练一下,至于这个司马然……朕想留在身边。”
      三个人都有些吃惊地看着文熙,文熙忙说道:“朕一直在想,司空大人年纪大了,总是跟着朕拟旨,有些太累了他,每天那些政务就已经很多,所以不如找个年轻人来跟着朕,司马然文采不错,想必可以胜任。”
      司空凌有些感动地说:“皇上这一片心意,臣真是……不胜感激。”
      文熙又拿出名单看了看:“就这样定了。剩下的由吏部妥善安排,后天给朕上个奏章。”

      司马然进京赶考没多少天,已经在京城小有名气,他每日进出酒楼,与人吟诗作对,文采风流无人能及,是很多京城文客和官宦子弟想要结交的人物。自从他金榜题名得了御前侍奉这一职位,巴结他的人就更多了去。
      但司马然不是笨人,初涉官场,他也是小心翼翼。几日下来,发现文熙并不是难伺候的主儿,只是十分勤政,每日除了议政就是议政,爱好不多,而且决没有什么奢侈□□的事情,他之前想像皇上所到之地必定声势浩大,但文熙却是极其简朴,毫不喜欢招摇。
      他觉得文熙最难得的就是宽容,有一次无意中聊起了京城的小吃,文熙便说喜欢吃福雅斋的桂花糕,可惜现在尝不到了,他一激动,说下次进宫给皇上带几块来,刚说完就想到皇上用膳都是要试毒的,不能随便吃外人带进来的食物,他马上惶恐地谢罪,但文熙微微一笑,并没有责怪他。
      这日他正陪着文熙批阅奏章,忽地听见李公公传报:“太后驾到……”
      文熙有些吃惊,忙起身迎接,还未到门口,太后已经走了进来,旁边还跟着文璟的母亲丽太妃,太后面色红润,气色很好,她笑着说:“熙儿你在忙?哀家刚刚在清音阁听戏,之后便顺路到你这里看看,没打扰了你的正事吧?“
      “母后说哪里话?儿臣只是在看奏章。这是司马大人……“文熙扶着太后坐下,又去搀丽太妃,之后指了指司马然。
      司马然惶恐地行礼,还在琢磨是否要退下去,但文熙已经在那里和太后聊了起来,不容他插话。
      文熙先问了太后的身体,又问了问看戏的情况,命人给太后和丽太妃都端上了燕窝莲子羹,太后喝了几口便说:“璟王爷有时请安就说,皇上是太朴素,哀家倒是欣慰你能如此清廉自律,但身体也是要紧的,你看你给我们端来两碗,但自己却不喝,这怎么行?“
      文熙笑着说:“母后您知道朕一向不喜欢吃甜的,何况燕窝莲子,本是对女子更有益的,所以就只命人端了两碗来。“
      太后叹了口气,又说道:“天天勤政,你要更加爱惜身子,现在快到秋天了,正是转凉的时候,千万别病着。“
      “母后放心,朕会当心的。“
      这时丽太妃说:“对了……太后,昨天晴慧公主不是来找您……“
      太后马上想了起来:“正是,熙儿,哀家差点忘了,晴慧现在大了,之前先帝就说过她和陈将军赐婚的事情,你抓紧地把这件事给办了吧。“
      文熙一听晴慧二字,就已经想到是何事,心里一紧,慢慢地说道:“这事也不能太急……朕看晴慧还小,不如再等一年。“
      太后说道:“何必再等,那丫头已经大了,昨日里请安,还特意暗示哀家这意思……她都想嫁了。“
      文熙皱着眉:“那朕也得再问问陈将军的意思。“
      “还用得着问?将公主嫁与他,本来就是荣耀的事情,何况晴慧模样端正,品性淑良,怎么看都配得上他。
      这时司马然说道:“太后……容臣说一句,公主出嫁不是小事,光是陈将军府里就要好好收拾一番,而且现在快到秋天,哪能在这秋风萧杀的时候出嫁呢?臣看不如等到明年开春,一副焕然一新的景象,公主再出嫁不迟。“
      太后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逐点了点头:“也罢,熙儿,先去问问陈子瑞,让他做好准备,他府上要为晴慧多添派人手。明年开春了,再让晴慧风风光光地嫁过去。”
      “是……儿子记下了……”
      “那你忙罢,哀家先回宫了。”
      文熙送太后和丽太妃走了出去,这时回头望着司马然,半响说道:“你果然聪明,朕没看错。李公公,把昨天上贡的那对扇坠赏给司马大人……”
      司马然接了赏,还有些恍惚,他听出文熙想拖一拖这婚事,所以灵机一动开口帮腔,但是没想到竟能得了重赏,可他想不明白的是,这桩婚事看似对谁都没有坏处,文熙为何要阻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