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高孝琬 ...

  •   天统二年,河间王府。
      墙上有一幅画像,高孝琬静静地站在房里,抬头望向那幅画。恰巧这时,一名女子款款而来,刚至门外,便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哭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她听得还是很清楚。
      女子缓步近前,虽想推开房门看个究竟,却又有些犹豫。
      高孝琬明显察觉到外面有人,于是冲门外高喝一声:“是谁?”
      她慌了一瞬,随即应道:“殿下,是我。”
      高孝琬一听便知是自己的小妾陈氏。他很快上前,将门推开,看着她问道:“有事吗?”他一向如此,总是对她不冷不热的。
      陈氏勉强一笑,低声道:“妾身听下人们说,殿下一整日都没有进食,所以拿了一些饭菜……”
      高孝琬脸色未变,对于她的诚意,他并没有表示多么欢喜,而是仅仅向她道了一声谢,然后让她将饭菜端了进来,放在桌上。
      他仍是站在那里,没有一点要进食的意思。陈氏见他不领情,就想开口劝说,可是看到他一脸冷漠,又不得不将话生生吞了进去。
      她没有再劝他,而是站在高孝琬身侧,顺着他的目光,将自己的眼睛转向墙上那幅画像。
      画上的人看着很眼熟,却分不清究竟是谁,因此陈氏便开口问了一句:“这画上的人是?”
      高孝琬轻声答道:“是我的父亲,文襄皇帝。”
      陈氏接着看向他,道:“没想到文襄皇帝都走了这么久,殿下还是如此挂念。”
      高孝琬叹道:“可惜,现在不仅父亲走了,连大哥也离我而去!”
      想来,能让他伤心落泪的人,除了父亲以外,便是兄长高孝瑜了。他们二人虽是异母所生,却也是兄弟至亲。
      高孝瑜被害以后,朝中诸王因怕齐主淫威,所以都不敢吱声,唯有高孝琬一人大声痛哭,使得齐主对其产生不满。

      高湛在位期间,整日沉迷酒色,不思朝政,一切国事皆交由大臣处理。河间王高孝琬对此常有怨言,一直不满佞臣执政,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却又无法劝说皇帝,所以就命奴仆做了个草人,时常用箭射它,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愤怒。
      兄长高孝瑜离世前,就曾对高湛说过“皇后是天下之母,不该随便与大臣亲密地接触”,这话明显在说胡氏与和士开之间行为不检,走得过于亲近。
      高湛倒是接受了他的劝谏,只是高孝瑜此举彻底得罪了和士开。
      他与其他大臣屡次向高湛进谗,说河南王高孝瑜过分奢靡,又说在山东百姓只知道有个河南王,却从未听说有皇帝这个人。由此,高湛也对这个侄子心生忌恨。
      高孝琬因是文襄皇帝嫡子,向来骄矜自负,也根本不把这些奸佞放在眼里。如今,他又行此举,自然引起了和士开等人的不满,于是他们向高湛进谗言,说是“河间王编了一个草人当做陛下,常用箭射它以此发泄。之前突厥进犯,高孝琬摘下头盔,掷于地面,还说‘我又不是老妇人,何须带这些东西’,这话明显是在暗讽陛下。河间王一向自负,现在又不把陛下放在眼里,若他再这样肆意下去,天子的威严何在?”

      记得两三年前,突厥和周朝大军一同进犯,周国大将杨忠带兵攻克齐国二十余座城池。当时,齐兵准备防守陉岭险隘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杨忠击破。
      不久,突厥可汗带领十万骑兵与周军会合,打算兵分三路,从恒州一起进攻。高湛听闻此事,很快离开邺城,经过九天时间到达晋阳。
      仅仅十一日后,周师以及突厥士兵一并逼近晋阳,高湛恐敌不过两方大军,于是披上戎服要带宫人向东而去,准备避难。高孝琬和赵郡王高睿却立即进谏,请求将部分军队委于高睿指挥,必定会严整有序,击退敌军,高湛最终依从了他的建议。
      高孝琬当时就脱去了头盔甲胄,将要出兵抗敌,没想到高湛看见他如此行径,很快就命人前去将他追回。
      想到那时的自己,还有和士开的话,以及高孝琬的举动,高湛心里不由暗恼。
      强敌与突厥一同入侵,被大肆掠劫,已经让他很上火了,现在又听说受到侄子的讽刺嘲笑,高湛自然不会对高孝琬有什么好印象。
      祖珽见他面有愠色,便开始火上浇油:“魏朝曾有一首童谣‘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头金鸡鸣’,河南、河北皆指河间一带;金鸡鸣,是暗指高孝琬将要夺位,大赦天下。”
      这俩人知道皇帝喜好的同时,自然也清楚天子最反感什么,这番话也确实引起了高湛对高孝琬的猜忌。

      事过未几,高孝琬在一个和尚那里得到一颗佛牙舍利,置于自己的宅邸,夜间还会发出奇异的神光。
      高湛听说后,就命人去搜整个河间王府,却没想到在里面发现数百兵器与军帜。高湛怀疑高孝琬有不臣之心,想要谋逆篡位,于是将他的各姬妾抓来审讯。
      陈氏因为自己不得宠,所以打算诬陷高孝琬。想来,与其有个丈夫守活寡,倒不如等他死后选择改嫁。
      思及此,陈氏立即开口,对高湛道:“高孝琬作了陛下的画像,经常对其哭泣。陛下可派人去细搜,便知妾身所言并无虚假。”
      高湛依言,详细搜查河间王府,果然发现此物。他大怒作色,立刻把高孝琬抓来,命人将他整个身子高高地悬挂起来,让一名武卫抡起鞭子狠狠抽打。
      高孝琬惨叫不止,身上被打得甚痛,却没有一丝求饶之声,还连唤高湛为“阿叔”。
      高湛再次恼怒,冲他喊道:“谁是你的阿叔?竟敢唤我作叔!”
      高孝琬依然嘴硬:“神武皇帝的嫡孙,文襄皇帝的嫡子,魏孝静皇帝的外甥,为何不能唤为阿叔?”
      高湛见他不肯服软,心中便愈发不快。
      鞭子打不了他嘴软,那就用杖刑。
      高湛命左右上前,将高孝琬的两只小腿打断。片刻后,只听得一声声哀嚎,比方才叫得更为凄惨。
      高孝琬一直唤高湛“阿叔”,及至气尽身亡方才停止。
      他亲眼看着侄子倒地,身上鲜血淋淋,死状极惨。最后,令左右侍卫把高孝琬抬出大殿,将亲侄的尸体匆匆埋在了西山。

      元仲华直到深夜才知道高孝琬被杀的消息。听见侍女传来这个噩耗,她心里的悲愤与郁气都凝结在心里,最后化为一抹鲜红的血,从口中喷出溅落在地上。
      侍女大惊,慌忙跑出门,要去请太医诊治,元仲华却立即阻止了她,说是“不碍事的,不要去麻烦太医了。”
      侍女忙道:“可是娘娘……”
      没等说完,元仲华便打断道:“别去,你别去。”
      听见她这么说,侍女也不敢去找太医,只好依言行事。
      宫婢们都认为元仲华是因为急火攻心,所以才会吐了一口血,过段时日便会康复。等到她们发现病况严重,想要请御医时,可惜都已经晚了。
      心病难医,元仲华的身体越发不适,病情愈重,久久不能治愈,最后于武平年间抑郁而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