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入瓮 ...

  •   立夏那日,宫中女子皆卸下金簪,换上了温润生凉的玉簪,衬着颜色鲜妍的各式堆制绒花丝绢,如春日含芳,清新可人。
      桃花妖冶灿烂,转眼已缤纷落尽,御花园里绿树繁茂,枝叶油碧,蓊郁青葱,碧池里莲花绽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岸边垂柳如丝,水波潺潺,昔日春光,已是另一派绿意葱葱的光景。
      景致变了,不变的是雍正对菀贵人一日盛过一日的恩宠。
      凤鸾春恩车一次次载着春风得意的菀贵人,驶过长街,驶过寂寞的各宫院落,一直驶向君王所在。
      年世兰按兵不动,只作壁上观,皇后见她竟如此沉得住气,脸上也没有丝毫的怨怒,不禁连连称奇——皇后原本的打算,是纵容菀贵人在宫中专宠,等华妃按耐不住出手加害,和菀贵人争个你死我活时,她只在一旁添油加醋,让火烧得更旺,待两大劲敌两败俱伤之后,她再出手将二人一一击败,也好坐收渔翁之利——可是如今菀贵人声势渐大,华妃却保持着异常的冷静和清醒,一点也没露出嫉恨菀贵人的样子。
      虽然皇后屡屡在华妃和菀贵人二人之间挑拨生事,上次还以内务府私心怠慢了菀贵人为由,将华妃的亲信内务府总管黄规全撤了,可华妃依旧岿然不动,冷笑旁观,丽嫔和曹琴默多次相劝,也不见华妃起意与菀贵人为敌,皇后安插在翊坤宫里的耳目也都没发现什么异动,难道华妃另有打算?
      年世兰不急,皇后却急了:若不是她多年隐忍,咽不下华妃多次冲撞她的那口气,她怎会纵容菀贵人日益得宠步步高升?眼见着菀贵人已有羽翼丰满之势,华妃却不闻不问,若再不加以遏制,菀贵人以后恐成大患!届时左一个荣宠多年嚣张跋扈的华妃,右一个颇肖纯元心机深沉的甄嬛,还有其他新晋妃嫔在一旁虎视眈眈,她这个皇后的宝座,还能坐得稳么!
      皇后着急上火的同时,年世兰却是喜上眉梢悠闲快意,连甄嬛的得宠,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好心情——她派去西北给兄长年羹尧送密信的顾元山已平安归来,且带了年羹尧的回信与她——自重生以来,夜夜失眠难梦,只有在收到兄长的回信的那一刻,年世兰方将悬了几个月的心渐渐放回原位,虽然兄长的回信简短得近乎随便:
      从头到尾,只有“放心”两个大字。
      却是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大字,叫年世兰重生后第一次笑得畅快开怀,她在信中,并未将自己重历一世之事坦白于兄长——毕竟太过匪夷所思,只在信中将皇帝和太后十几年的暗中谋划和部署事无巨细全部告知兄长,告诫他早作准备,且将欢宜香一事一并说了,并言明自己已是不孕之身,此生再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在信尾,她郑重劝诫兄长,看完信后不可轻举妄动,皇帝早对他生了猜忌,或者说皇帝从一开始便未信任过他,任他如何辩白都是无用的,年氏一族生死危亡,全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了。
      信的内容关系重大,然而他们兄妹自小一起长大,自有自己联系沟通的小暗号,即使顾元山途中将信失落,被皇帝的人发现,也妨碍不了他们丝毫。
      年羹尧虽在沙场扬名立万,战功赫赫,向来以武功著称,其实他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还曾中过进士,并不是个只会逞匹夫之勇的武将。年世兰自幼同兄长一起长大,耳鬓厮磨,兄妹情深,记忆中的哥哥文武双全,颇有才智,且对她这个妹妹颇为疼爱,可惜她枉为人妹,进宫后仗着兄长的功劳在后宫作威作福,成了雍正和太后牵制迷惑年氏一族的幌子,不仅没能照拂兄长一二,反而成了雍正将年氏一族拉下马的棋子······
      这一世她若不能保兄长一家平安喜乐,又有何颜面再见哥哥?!
      看毕兄长年羹尧的回信,年世兰怜顾元山千里跋涉,委实辛苦,便叫他且先回去休憩一二,待顾元山一走,便命颂芝将信笺放在火盆里烧了。
      有了哥哥的话,她就什么都不怕了。
      年世兰心里高兴,自然不会藏着掖着,第二日去与皇后请安时,脸上的神情十分坦然自在,皇后见了,心里又是一堵,忍不住开口道:“皇上竟已多日不去华妃宫中了,华妃要多体谅皇上,千万不要生了什么心思才好。”
      年世兰扫了一眼在场的妃嫔,新近得宠的菀贵人赫然在列,一袭宝蓝掐金挖云绣缠枝莲琵琶襟上衣,下面系一条青金闪绿的百褶缎裙,细褶上刺绣极华丽的碧色花纹,头上挽一支长长的镶宝石坠珠流苏玉簪,双颊微红,星眼流波,沉静中别有一股妩媚风姿。
      “皇后多虑了,臣妾还不至于这样小家子气——倒是皇后宽容大度,皇上常年不去景仁宫,也未见皇后有何忧色,还多次劝诫皇上要多多宠爱新人,好绵延皇家子嗣——皇后贤德,臣妾心感佩服,皇后都不生气,臣妾哪里敢使小性子呢?”
      年世兰轻抚着金丝琉璃镂花护甲,淡淡笑着道。
      皇后的脸一僵,神色已见几分不喜,齐妃不敢接话,只作没听到状,敬嫔也随波逐流,和身旁的妃子说起了笑话,菀贵人见状笑了笑,轻启朱唇道:“臣妾进宫时日尚浅,便数次听闻皇上夸赞皇后娘娘贤能,娘娘贵为六宫之主,宽和有度,实乃臣妾等的表率。”
      一直默默无闻的安陵容也恭敬的道:“臣妾等仰慕皇后娘娘日久,只盼日后能跟在娘娘身边,能多向娘娘学一些后妃美德,便是臣妾等莫大的福分了。”
      皇后被她们二人一哄,心里高兴,脸色方渐渐转晴,年世兰不说话,斜挑着嘴角往菀贵人和安陵容身上一一扫过去,菀贵人并不看她,转了头去和沈贵人说笑,而安陵容默默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神。
      年世兰看见安陵容吓得素手微微一抖,心里嗤笑了一声,看来皇后和安陵容已愈走愈近了,这些时日她暗自费了不少功夫,在安陵容和甄嬛之间不知挑拨了多少个来回,且多次当着她们三人的面重赏甄嬛和沈眉庄二人,却每每忽视安陵容,以安陵容小家子气的性子,她再不反叛甄嬛,这太阳啊,就真的要打西边出来了!
      而菀贵人沉溺在自己的幸福甜蜜之中,应该尚未发现,那个一直躲在她身后,毫不起眼的好妹妹,早已瞒着她,寻了另一条出路。
      同时,在甄嬛长达数月的荣宠风光之下,安陵容和皇后暗送秋波,往来密切,沈眉庄则另辟蹊径,靠上了太后这棵大树。
      沈眉庄和甄嬛是从小一处长大的闺中姐妹,她深知自己容貌不比甄嬛,才华不及甄嬛,连心思都不及甄嬛灵巧聪慧,早在入宫前就立志不与甄嬛相争,只一心一意博一个温婉贤良,果然如她所料,姐妹几个中,惟有甄嬛最得盛宠,眉庄的性子也有几分执拗孤傲,做不来媚意献宠的事,也无意与亲如姐妹的甄嬛争宠,因此便将目光放在了慈宁宫太后的身上——她是要在绿瓦红墙的紫禁城待一辈子的,如若不给自己找一个有实力的靠山,那日子可就难过了。
      太后常年卧病在床,不理六宫琐事,轻易也不见后妃,除了皇后偶尔去慈宁宫请安以外,其他嫔妃都甚少踏足太后寝宫。眉庄每日清早拜见完皇后,必往慈宁宫去向太后请安,侍奉汤药,一连数月,风雨无阻,太后见眉庄端庄幽静,至纯至孝,果然十分喜欢,因此眉庄虽不得宠,有太后发话,内务府也不敢轻易怠慢了她。
      三姐妹中,惟有安陵容的日子最煎熬。她本来出身就低,无多少学识,进宫时身上带的银两积蓄也不是很丰厚,又不受皇帝宠爱,再加之和恨她入骨的夏冬春同住延禧宫,每日都要忍受夏冬春的冷嘲热讽,连内务府都敢随意克扣她宫中的用度——如此日复一日,安陵容只觉日子竟比原来在家中还要难熬百倍,甄嬛和眉庄都是大家千金,哪里能明白她一个小门小户的庶女自幼的艰辛和苦楚?
      安陵容也羞于向甄嬛出口求助,每日里看着甄嬛春风得意风光无限的样子,想想自己宫里的奴才连领几件夏衣都需忍受太监们的一番冷言冷语,她心里怎能好过?
      原以为只能继续忍气吞声任人欺凌,不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竟入了皇后的青眼,皇后不但夸她颇有自己当年隐忍坚韧的心性,还屡次出手帮她教训底下那帮狗眼看人低的奴才,陵容心中愈发感激,和皇后的关系也愈加亲密。
      菀贵人沉醉在皇帝的深情专宠里,尚未发现两位姐妹的异状,或者说她发现了,只是并未留意,她实在抽不出空来——她的生辰近了,皇帝特别交待了,要在宫里为她大摆筵席,庆贺生辰,届时除了皇上皇后和后宫妃嫔都要出席以外,还大力广邀各亲王福晋、五品以上的朝廷命妇入宫赴宴,甚至恩准了她的母亲那一日也可进宫,陪伴女儿。
      甄嬛谨慎,惟恐皇上对她的恩宠太扎眼了,恐六宫嫉恨,连忙恳辞了几句,奈何皇上正在兴头上,加之皇后在一旁暗暗撺掇,任甄嬛如何婉拒,皇上都不肯作罢。
      生辰的筵席摆在御花园的芳华阁,此处殿阁辉煌、风景宜人,一边饮酒欢会,一边隔着一池碧水,赏水榭之上华丽曼妙的戏曲歌舞,是何等的赏心乐事。
      这一日,甄嬛着一身碧蓝圆襟绣五福捧寿吉福,打扮得十分喜庆,周旋于满殿后妃、命妇之间,飞舞如蝶。筵席十分热闹,殿内人影幢幢,对着她的都只是一种表情,花朵般灿烂的笑脸。千篇一律的祝语说完,便是琴瑟清逸奏起,舞姬翩然起舞,众人享受佳肴美酒。歌舞美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笙歌燕舞间,白臂婀娜,身姿妖娆。七彩绢衣在殿内四处飘动如娇柔的波毂,缤纷荡漾。
      筵席之上,连久病的端妃都强撑着出来参加了酒筵,随着众人说了几句贺词。
      甄嬛早就听闻过端妃,却一直未能得见,端妃位份资历高过她许多,又和她从无交情,今日竟给了她这样大的脸面,她哪里敢泰然领受?忙亲自捧了一杯果酒与端妃案前,连称不敢,端妃啜饮了半口,一笑置之。
      皇帝久不见端妃了,见她面色苍白,不免意思意思地问了几句,端妃淡淡笑道:“多谢皇上关怀,臣妾身子不好,常在屋子里待着,难免有些烦闷,今日趁着菀贵人的好日子,便出来散散心怀。”
      皇后担忧端妃身子受不住,特叫人给她换上参茶,端妃谢了皇后的好意,眼风微微一扫,和华妃的眼神正撞个正着,两人心照不宣,隔着喧闹的人声和曼舞的歌姬,遥遥地互敬了一杯。
      一口饮尽杯盏中的酸甜果酒,年世兰的嘴角微微勾起,看来端妃已经想通了,她总算在后宫中,找到了第一个盟友。这个盟友,曾经也是她的死敌,所以,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后宫里的人,包括心机深沉的皇帝和太后,都不会料到,她竟然和端妃达成了协议,所有人都以为她们必定仇视对方,不死不休。
      在年世兰以为端妃害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在端妃以为年世兰的那一碗红花汤葬送了她的身子时,她们确实是将对方恨之入骨的死敌。可是,如果有一天,两个女人发现:她们的终身不孕身子孱弱,其实都是一种叫“欢宜香”的搀了大量麝香的香料造成的,太后和皇帝出于各自的算计,多年来刻意使出身武将世家的她们交恶,并成为死敌······
      知晓了背后血淋淋真相,在深宫中苟延残喘的端妃,还会对一直利用她的皇帝和太后忠心耿耿吗?
      年世兰笑着放下酒盏,白玉指尖轻轻叩在黄花梨黑漆描金案桌上,她敢去找端妃,并告知对方欢宜香一事,是因为她心里早就笃定,端妃不敢将此事泄露出去。
      欢宜香一事关系重大,且牵扯把持军权坐拥西北的年氏一族,皇帝和太后一旦发现有人知道他们暗中做的手脚,为了安抚年氏一族,一定会将知情人尽数杀戮,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的替罪羊。后宫里谁不知道华妃和端妃不和?端妃和端妃的娘家便会是太后和皇帝用来安抚年氏一族最好的人选,端妃不笨,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她只能选择和年世兰合作,才能摆脱现在每日苟且偷生的凄凉惨状,谋一个安乐平和的好前程。
      想到屡立奇功远在西北的兄长,年世兰心里安定了几分,这时听得皇后对菀贵人温言道:“菀贵人甚得皇上和本宫的心意,太后也常夸你伶俐可人,父亲又是朝中大员,家中女眷自然也要有封诰,本宫已下了凤谕,封你母亲为正三品夫人。”
      年世兰心里冷笑了一声,果然看到皇后带着些许得意的眼光向自己横扫了过来。
      年世兰的母亲是正三品夫人,她曾向雍正邀封,请封自己的母亲为正二品夫人,却被皇后多加阻挠,断言拒绝,让她在六宫妃嫔面前颜面扫地,如今皇后当着六宫妃嫔的面封菀贵人的母亲为正三品夫人——与她母亲如今的诰命同级,显见着是要看她的笑话了!
      大殿内知道当年请封一事的,目光都向她身上汇聚了过来,带着几丝看热闹的心思,或讥讽,或冷嘲,只不过是一眨眼的瞬间,众人又换了一副欣喜的面孔,去看甄嬛,嘴里连连道:“菀贵人真是好福气!”
      甄嬛脸色一变,知道皇后特意在众妃嫔和命妇面前这般抬举自己,不过是为了讨皇帝喜欢,顺便挑拨自己和华妃的关系,抬头看了皇帝一眼,跪倒在皇后面前,从容笑拒道:“臣妾能够侍奉皇上皇后左右,已是天大的福分,哪里还奢望这样的荣耀?且臣妾入宫尚浅,一于社稷无功,二于龙脉无助,实实不敢领受皇后这番恩赐,还望皇后收回成命。”
      皇后浑不在意地笑了笑,朱唇轻启,朗声道:“凤谕已下,岂有再收回的理儿?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你当得起,你便当得起,今日又是你的生辰,只当是皇上和本宫为你庆贺生辰罢!”
      说着看了看皇上,啧啧叹了两声,道:“皇上你看,菀贵人如此谦逊,倒叫臣妾不知如何了。”
      皇帝闻言,满脸是笑,望向甄嬛,柔声道:“皇后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你母亲该当册封,别人也没什么闲话可说,就别再推脱了。”
      甄嬛还要再说话,安陵容已端起一杯葡萄美酒,恭贺道:“恭喜姐姐,贺喜姐姐,姐姐生辰,又逢此喜,真可谓双喜临门,妹妹身无长物,只以此杯,略表心意。”言罢,仰头将白玉杯中的红色酒液一饮而尽,她向来以勤谨温顺示人,喝酒的姿态却甚是洒脱干净,众人见了,也都跟着笑了起来,纷纷端起酒杯,向菀贵人表示祝贺。
      一时皇后私下安排的宫女早讲册封甄夫人的谕旨传到了偏殿命妇席中,甄夫人忙敛了衣冠,到君前谢恩,甄嬛见事已至此,知道皇后早做了完全的准备,心中无奈,也不愿拂了皇上的好意,这才对着皇帝绽出一个清新如雨后荷花的笑容来,皇帝见了,果然十分欢喜。
      “为人子女,能以己身,为父母挣得诰命尊荣,方不负父母一番养育之恩。”年世兰举起一杯果酒,眼睛扫过殿中众人,最后落到了菀贵人的席位前,“菀贵人,令尊令堂有你这个姿色出众、聪慧灵巧的好女儿,可真是好福气。”
      甄嬛微微笑了一笑,耳畔的红宝石耳坠子熠熠夺目,转了头向身侧满脸宠溺的皇上道:“父母养育之恩,臣妾从不敢相忘,今日能让母亲得此殊荣,多谢皇上体恤关爱。”说着亲自为皇上和自己一人倒了满满一杯酒,两人相视一笑,微笑对饮。
      年世兰夹起一块尚有余温的豌豆黄,放在殷红唇边,细细咬了一口,满意地看到一直站在甄嬛身后的浣碧在听完她刚刚那句话后,苍白了的脸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入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