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思念 ...

  •   康熙三十九年八月,拉萨的夜晚十分的干冷,忙碌了一天的仓央嘉措终于可以独自一人了,只有众人都安睡的时刻,他才有了时间喘息。鉴于阿巴钦波(伟大的五世)的博才多学,第巴桑结嘉错对他寄予了厚望,每天给他的功课量大得惊人。第巴不仅亲自教导他,还为他请了□□罗桑益西为他的师傅,又请了拉萨最权威的三座神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第一讲经师为他授课,还从三大寺中挑选出了好几名年轻有为的喇嘛作为他辩经的对手。如此马不停蹄的学习方式,若不是那些从出生就存放在脑中的佛经,他恐怕也应付不过来。而且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显宗(1)学到了密宗,相当于一个十分聪颖的正常人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程度,这是多么可怕的速度啊。
      现在,他站在窗前,手边拿着刚刚看过的纸团,将它慢慢地焚毁。坚参嘉措和次仁旺堆一行人到了布达拉在朝拜堂面见他和第巴,向他奉酥油茶的时候,在杯中悄悄投入了蜡丸,杯深且酥油茶并不清澈,所以没有人发现。他一直含到刚才,一有了独身的机会,便迫不及待地将其取出,欣喜若狂地得知桑结现在就在拉萨城中,她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不是远在天边的打箭炉。他激动不已,毫无睡意,却也只能傻傻地激动而已。
      他出不去!布达拉的宫墙太高,一层又一层的守卫太多,就算他能像当初混进扎什伦布一样混出去,可是明天天亮之后怎么办,他没有机会再进来,第巴若发现他的去向,桑结在拉萨就呆不下去了。
      他整整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夜深人静,却仍然睡不着。他又陷入了美好的回忆,那些关于蓝天白云,牛羊马群和蜀葵花的回忆。一遍遍地在清醒时回想,一遍遍地在梦中回游,都不能使他感到满足。刻骨铭心的回忆只会带给他无穷无尽的寂寞却又甘之如饴,既是深植的毒又是救命的药,让人痛苦不堪,却也戒离不了。
      他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笑过,没有骑过马、唱过歌了,高高的围墙,空旷华丽的殿堂,终究不是那个他梦中的地方。那里即没有黄金的餐具,也没有镶满宝石的法器,更没有成群的仆人,只有高山绿水,草场树林,还有他梦中的人儿,老爷、夫人、雍七,还有桑结。
      他微微伸出手,想要触碰天上的明月,天上的明月忽地化成了桑结的笑脸,他不由自主地微微笑着吟唱:“从那东边的山顶,升起皎洁的月亮。未嫁少女的面容,时时浮现我心上。(2)”
      (1)显宗:显宗是指藏传佛教中通俗的佛法,是大家都可以学的,密宗是以师徒口口相传的形式秘密传承的佛法,不是大家都可以学习的。所以,一般以显宗入门,密宗是更加高深的佛学境界。要达到显宗的最高境界必须学习大量的经典,通过许多的考核,相当于现代教育的博士阶段,之后才能拜师学习密宗。
      (2)从那东边的山顶:这首诗是王沂暖的译本,“未嫁少女”是仓央嘉措所创的一个词汇,念做玛吉阿米,玛吉是纯洁的意思,阿米是母亲的意思,据庄晶先生考证,应该是像感激母亲一样感谢少女的意思,用在这里十分恰当。以后收录的诗作,大多采用于道泉先生的译本,该白话译本最早于1930年问世,此外刘希武的五言古体诗译本和曾缄的七言绝句译本也很有名气,于先生的译本朴实无华,简单而寓意深远,与原意最为相近,突显了出藏歌的淳朴,是以多采用此译本。当然其他译本在“信,达,雅”上各有所长,大家可以做欣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思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