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三十四回 边报喜讯 ...

  •   三十四回边报喜讯
      李莲英在京城有数处宅院,从内城到外城,涵盖大半京城的多所宅院。李莲英拿着翁同龢的字幅来到自己在恭俭胡同的宅子。他进了自己的书房,将字幅交给家人,让小心收藏。
      李莲英从宅子出来,直接去了同仁堂,买了千年何首乌,装在精致的盒子里头。这才赶忙带着两个小苏啦,打马扬鞭,转会紫禁城。
      李莲英来到长春宫,慈禧太后正在查看大臣们送来的寿礼,心情正好。李莲英赶紧捧上自己买来的寿盒,“老佛爷,这是奴才孝敬老佛爷的寿礼,奴才祝愿老佛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慈禧太后听完笑了,“连英,我真活到那么大岁数,谁伺候我呀?”。李莲英面带至诚,“老佛爷,奴才生生死死都是老佛爷的奴才,都伺候着您”。
      慈禧太后哈哈大笑,“你就是说变成了鬼,也缠着我了,哈哈”。李莲英面露窘相,“老佛爷,奴才”。“行了”,慈禧太后一摆手,“我看看,你拿什么孝敬我”。李莲英边打开盒子,取出何首乌,便说道:“老佛爷,奴才听说这何首乌还有个故事在里头”。
      慈禧太后笑呵呵问道:“什么故事呀?”。
      李莲英说道:“说是有一对老夫妻,院子里有一口井,井边有一颗古藤挡住了井口。老夫妻发愁,只能从别处取水,年岁大了,十分辛苦。有一天来了一个花白胡须的老道,说是要伐藤取水解渴。老道帮着把井口的古藤移开,取水饮用。临走之前,砍下一段古藤木带走了。老夫妻俩自然高兴,从此就不用到外面挑水了。老两口喝井水,才喝了十几天,头发都黑了,牙齿也不松动了。老两口都活了一百多十多岁呢”。
      慈禧太后今天特别高兴,听完李莲英这个蹩脚的故事,笑得眼泪也下来了,“行了,你这就算是把古藤木给我拿来了,是吧。我该怎么报答你呀?”。
      李莲英噗通一声跪倒,“老佛爷,奴才不敢,奴才就是愿意老佛爷长寿,奴才不是给老佛爷送古藤木,奴才自己就愿意变成古藤木,让老佛爷吃了”。
      慈禧太后说道:“行了,谁对我怎么样,我心里清楚着呢。看赏吧,五百两”。李莲英蹦蹦磕响头谢恩。他买何首乌不过二十两。慈禧太后收住笑容,问道:“连英,正事儿办得怎么样了?你去毓庆宫了吗?”。
      李莲英回道:“奴才去看了。老佛爷,奴才看见皇上正在给老佛爷写寿词呢”。慈禧太后从碟子里拿出瓜子磕了一颗,“嗯,那皇帝都学些什么呢?”。李莲英实话实说,除了该念的书,旁的什么都没有。慈禧太后点头,“行,不过你得常去着点,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没机会,没胆量蛊惑皇上”。
      李莲英领命下去。他还有好些事要办呢,这几日忙得不亦乐乎。
      李莲英赶奔储秀宫,忙着摆放陈设家俱。虽然这是内务府的事,但他们都得问李莲英怎么摆放,否则不合慈禧太后的心意,全得重新来。升平署唱大戏的戏码,也都得李莲英亲自安排。此外还得负责修缮畅音阁,里面的东西是否好用,全都事先调试一遍。另外还要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打点。慈禧太后过寿,王公大臣打点太监做什么呢?
      不论是太后,还是皇上皇后过寿辰,都要赏王公大臣们听戏。一听就是大半天。那时候的权贵们大多都有烟瘾。但听戏当中,不可能出去抽烟。他们便事先打点太监。太监在上茶水之时,就会将罂粟壳放在水中,解一时之急,免去了瘾君子们在太后皇上面前哈欠连天的失仪之罪。
      这些都办好了,还得忙慈禧太后万寿节时的盛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要李莲英亲力亲为,才能保证让慈禧太后称心如意。不然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福建那边,继朝廷将何如璋个职查办之后,又任命刘铭传为福建巡抚,仍驻台湾督办军务。又过了些日子,福建当地的乡绅联名控告张佩纶。朝廷只得下旨,免去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之职,但仍然兼着船政大臣。
      慈禧太后对此事很不痛快。她十分看重张佩纶的才学,几次都没有因果治罪,不断给他机会。但张佩纶除了书生典兵失败之外,为人处世尤为不老道,处处得罪人。慈禧太后也不好再三庇护,只能等着左宗棠那边查清楚了,给他按律定罪。臣工们请旨,问太后是否要在京城搭点彩。慈禧太后说国事艰难,五十也不是什么大生日,不要搞了。
      不过多日,十月初十,慈禧太后的万寿节到了。京城里一派祥和景象,百姓们家家挂起红灯,买卖铺户热闹非常。宫里头,三日不上朝,都陪着太后听戏。光绪皇帝更是每日侍奉着太后听戏,喝茶,尽为人子的孝道。
      万寿节之后,不到两个月就该过年了。翁同龢知道李莲英还会来视察毓庆宫的学习情况。他不再给光绪皇帝带进宫外的书籍,也不再讲天下大事和各国风土人情。
      到了开春阳历三月,福建前线传来边报,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翁同龢神情激动,迫不及待地来到毓庆宫,告诉光绪皇帝这个好消息。翁同龢进来跪倒,施君臣大礼,“微臣请皇上圣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光绪皇帝问道:“翁师傅,朕有什么喜事?”。
      翁同龢满面春光,“皇上,打胜了。老将军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了法军”。翁同龢说着哭了,老泪纵横。光绪皇帝听完,一下站起身来,走到翁同龢面前,“翁师傅,真的吗?”。
      翁同龢点点头,“是啊,皇上,边报已经到了”。
      光绪皇帝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太好了。真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振国威之战”。翁同龢说道:“皇上,何止是您登基以来。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我大清国还没有打过这么一个打胜仗呀”。“嗯”,光绪皇帝十分高兴,“翁师傅,今天的课就不上了。你去歇着吧。朕这就去给太后请安”。
      “皇上慢着”,翁同龢说道:“太后一再嘱咐微臣要提醒皇上按时用膳。皇上还是用过膳再去请安吧”。光绪皇帝一笑,“好吧,要不然太后又要怪罪到你们头上了。传膳”。
      光绪皇帝用膳的数量和慈禧太后的差不多,也有一两百道,但质量相去甚远。太监们知道慈禧太后是个不管大小事,都要样儿的人,平时也不敢糊弄。可光绪皇帝不同,本来就胃口差,吃不了几口,又对这些事情不上心思。光绪皇帝每次只吃靠近自己身边的几样菜,只要把那几样弄得稍微像样点,其余的就是个摆设,馊了的饭菜拿出来走一下过场也是常有的事。
      今天光绪皇帝是人逢喜事,胃口很好,吃得比平日都多,也很香。吃完之后,光绪皇帝就要往储秀宫去。王商提醒皇上,太后午休了,去了也是等着。光绪点头,自己也休息了一会儿。
      到了下午三点多,光绪皇帝对王商说道:“朕现在就去储秀宫见太后。王商,你说太后知道了这个喜讯,得有多高兴,不定又得大宴群臣,赏戏三天呢”。王商赔笑,“是呀,皇上,这是我朝的大事。太后指定儿和您一样高兴”。光绪上了软轿,王商扶着轿杆,小跑跟着,一路来到储秀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