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二十一回 佩纶志大 ...
-
二十一回佩纶志大
李鸿藻约请朝中亲信来府上饮宴。张佩纶对盛昱言辞激烈。“你”,盛昱受不了张佩纶讥讽之言,脸涨得通红。翁同龢、吴大澂赶忙劝解,“幼樵,幼樵,你这是干什么?大家都是同心,纵有过失,也是无心之举,你就不要多言了”。
张佩纶一甩袖子,“哼”,他自顾自坐下。这时李鸿藻进来。大家起身相迎。李鸿藻让大家入席,酒菜摆上。张佩纶给李鸿藻斟酒,“相国,学生真为您和翁师傅赶到不忿”。盛昱闻言,低下头。李鸿藻说道:“幼樵,这也不算什么。你们都不必因为我的事耿耿于怀。太后撤换军机恐怕是早有此意,但这绝对不是针对我们。将来必定还有重新进入枢密的机会”。
张佩纶抱拳说道:“相国,学生但上奏折,必然先请相国过目之后,才往上呈奏。可是盛大人自说自话往里面递折子,莫非是有意为之吗?”。盛昱起身,对李鸿藻抱拳,“相国,我实在不是这个意思。我本想参奏恭王,谁知到太后能把军机全班尽撤呢?我冤枉呀”。
盛昱又看着翁同龢,“翁大人,您倒是帮我说句公道话呀”。李鸿藻一摆手。张佩纶咄咄逼人,接着说道:“佩纶不才,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但是本年之中,我弹劾的人就有二三十人之多,也没有一件像盛昱这样厉害呀”。
盛昱坐在座位上,脸上的汗躺下来,坐立不安。李鸿藻见张佩纶没完没了,插话道:“幼樵,这个事已经过去了,多说无益。我今天请公等来,是想说说幼樵你的事情”。
这句话才把张佩纶对盛昱的讥讽止住。张佩纶一听有自己的事,“相国,不知道您对学生有什么吩咐?”。李鸿藻说道:“吩咐谈不上,不过我是为你们三位信任的会办大臣担忧”。
陈宝琛和吴大澂也赶忙说道:“相国请明示”。李鸿藻言道:“你们三个虽然才学过人,但对于军事,指挥打仗这样的事,不十分在行,这点难道太后不明白吗?可还要让你们去前线会办海疆之事。我实在搞不懂太后的意思”。李鸿藻说着手捻须髯,头微微晃动。
翁同龢说道:“相国所言我也有同感”。李鸿藻对翁同龢说道:“书平,我相信你将来还有再入军机的可能。我们清流议政的重任就要落在你的肩上了”。
翁同龢起身抱拳,“相国抬举同龢了。但愿有那么一天吧。只是这次太后派幼樵等三人前往会办军事我也感到奇怪”。
张佩纶头一晃,十分不以为然,“各位大人,这有什么奇怪呢?你们看看前方那些封疆大吏,一个有用之人也没有,如不然大清国也不至于被外国人欺负至此。太后圣明,才派我等三人分别会办军事。旁人我不敢说,佩纶一定不负太后和皇上的重托,到福建去打几个漂亮仗,振振我大清国的威风”。
陈宝琛也说道:“幼樵所言极是。李相国和翁师傅是受人拖累被逐出军机。太后心里再明白不过,此次正是盼望我等到前线杀敌立功,好壮一壮我们清流的声威”。
李鸿藻摇摇头,“只怕是恰巧相反。太后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张佩纶十分不爱听这样的话,“相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您的意思是说太后让我等去送死吗?”。李鸿藻说道:“这样讲未免太严重。但至少能把败仗误国的罪名加到你等的头上”。
张佩纶的脸腾一下红了,“相国,难道我等都是废物点心吗?难道说我们就必败无疑吗?”。李鸿藻见张佩纶急了,安抚道:“幼樵,我当然希望你能打胜仗。如果打了胜仗,皆大欢喜,再好不过。我是说万一”。
张佩纶起身,“相国,没有万一,佩纶此去定要灭了法人的气焰。您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李鸿藻点点头,“但愿如此。幼樵,去了福建,你一定要与当地的大员通力合作,不要擅做主张。他们毕竟比你熟悉情况”。
张佩纶点头,但心里根本不服。
几个人在李鸿藻的府上边谈边吃喝,但基本上都没怎么动筷子。李鸿藻又再三叮嘱之后,大家散去。
翁同龢从李鸿藻府上出来,又进了皇宫,去毓庆宫见光绪皇帝,查看皇帝的功课。翁同龢刚到毓庆宫,长春宫的小太监来传旨,慈禧太后叫翁同龢到长春宫见驾。
翁同龢赶忙来到长春宫的正殿。慈禧太后穿戴朝服,坐在御座上。翁同龢在殿外跪倒,脱下红顶花翎的帽子,伏地叩头,“微臣恭请太后圣安”。慈禧太后让翁同龢起来回话。慈禧太后先问了问光绪皇帝的课程如何。翁同龢说皇帝勤勉好学,功课十分优异。慈禧太后点点头,“翁师傅,皇帝的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离着亲政的日子也快了。我的意思是你多花点心思在教习功课上,别的事先放一放。将来等咱们皇上亲政了,一定会再派你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翁同龢赶忙跪倒谢恩。翁同龢心里明白,慈禧太后这是在安抚自己。这次从军机处撤出,将来兴许还有重进军机的一天。翁同龢谢恩出了养心殿。
慈禧太后伸伸懒腰。李莲英赶忙上前,“老佛爷,奴才陪您到花园走走吧”。慈禧太后点点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笑笑,“不换衣服了。我就穿着这身朝服,咱们到处走走”。李莲英赶忙吩咐小太监备软轿子。慈禧太后一笑,“今天什么都不要,我这身子都坐懒了。从今往后啊,我上朝都走着去”。李莲英陪着笑,“太后,您哪儿能每天走着呢?来来往往的那么些人,冲撞了您还得了?”。慈禧太后说道:“嗯,我倒要看看谁敢冲撞我?咱们走吧。就你跟着,旁人都别去了”。
李莲英陪着慈禧太后从长春宫出来。慈禧太后冲着毓庆宫的方向走去。这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主仆二人到了毓庆宫门口,慈禧太后一摆手,不让毓庆宫的太监进去禀报。李莲英搀扶着慈禧太后轻手轻脚地进了毓庆宫。王商一眼看到太后,刚要说话,慈禧冲他一摆手。王商赶紧跑过来,跪倒请安。慈禧太后柔声细语问道:“皇上呢?”。王商回道:“回禀太后,皇上正在上书房读书”。慈禧太后点头,“我去看看”。
李莲英扶着太后进了上书房。慈禧太后一眼看见光绪皇帝的桌案前摆了好些书。小皇帝正在苦读。慈禧太后脸上泛起笑容,站在门口看了一会。这时有小太监端着茶点客食给光绪送来。慈禧太后示意李莲英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托盘。主仆往里走。
光绪皇帝听到脚步声,也不太后,说了声,“放下吧”,就接着读书。李莲英将托盘放在书案上。光绪皇帝随手拿起一个小点心,就往嘴里塞,好像饿极了的样子。慈禧太后一见,忍不住说道:“皇帝,当心噎着”。
光绪皇帝赶忙太后,一见是慈禧太后,他赶忙放下手中的点心,离座下位,跪在慈禧面前,“儿臣不知亲爸爸驾到,有失远迎。请亲爸爸治儿臣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