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爱看书的家伙 ...
-
爱看书的家伙
(2004年9月5日)
我从小就爱看书,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记不得了,好象是会认字就会看书了,而且从一开始就很着迷。
于是小时候,除了与小伙伴玩耍之外,我最爱干的事就是看书——说是“看”而非“读”,因为看是一个静态的动作,而读就有动态的感觉了。
于是邻居和父母的朋友们来的时候,总看见我静悄悄地一个人躲在一边看书,入迷时忽而微笑、忽而哭泣,旁若无人。这种现象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难免引起一点儿赞叹,于是大人们都说:“这小孩真是爱读书。”
在一般情况下,爱读书的小孩 = 爱学习的小孩,所以这种说法是属于夸奖的。父母大人也很高兴,因为我这样的小孩好管理,只要丢一本书过来,就像丢给小狗一块肉骨头一样,绝对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半天不再惹事,安静得好象没了这个人一样。
可是年纪稍大了一点,问题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爱读书的小孩不一定等于爱学习的小孩。也就是说,我虽然很爱读书,但爱看的书的类型与学校要求的可不太一样,于是,就出现了有点奇怪的现象——我每天花大量时间来看书,学习成绩却总是中不溜,有时父母催促一下,我就努点力,挤到前10名去,达到目的之后,绝不再多费一点劲,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我还多看几本小说呢。
所以上学十余年,成绩唯一的一次高峰是初二时转班,到了一个新班里,一不小心拿到了第三名,但这只能说明这个班的学生素质不如我原来的那个班好——使我很有点看不起这个新班。
到了初三的时候,爱看书的孩子 ≠爱学习的孩子这个定律正式被我父母确认了。
怎么说?
因为在这一年里,面临即将升学的压力——别人的压力,我是半点也没有感觉到的——我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看了大约一百多部武侠小说!对金庸大侠的尊敬与喜爱,就是那时树立起来的,并且延续了许多年,那时我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等我挣到了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买整套的《金庸全集》!宏伟的目标啊!
这个目标在数年以后终于幸福地达成了。
那时看书真叫一个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啊!记得看《笑傲江湖》时,连吃饭时都舍不得放开,自己一个人,躲在书桌前,把书立在饭碗前头,边看边吃(注意:“看”在“吃”前头,因为当时我是以看书为主,吃饭为辅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一看到“令狐冲”三个字,就会联想到闷面条,因为当时我吃的是闷面条。(影视版的令狐冲引不起我的联想,只对文字敏感)
看《射雕》时,深更半夜的不睡觉,父亲大人三番五次来催,我嘴里乖乖地应着:“嗯,马上、马上。”实际上却纹丝不动,终于引起了父亲大人高昂的怒火,强行关灯,勒令进被窝!于是我只好含泪躺下,静静地数到100,然后悄悄溜起来,把台灯用厚厚的毛巾被蒙住,继续做地下工作!
啊,现在想起来,真是愧对双亲的一片苦心哪。不过当时确实是丢不开书的,现在也一样,惭愧归惭愧,坏事却照做不误!嘿嘿,真是有违圣贤之道。
所以说初中毕业时我能够以中等偏上的成绩毕业,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由于十三岁时生过一场大病,身体一直不好,而当时考大学竞争激烈,高中学习是非常累的。所以妈妈一时心软,说我可以不必上高中,我不动声色地淡淡应着,心里却乐开了花!记得当时去跟班主任说时,她还很惋惜地说,我不上高中有点可惜,本来上大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静静地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也许因为生病时在生死关头打了好几个转,所以考虑问题的方法与一般人有所不同,觉得不妨及时行乐,自己高兴就行,反正多活一天也是赚的,能活多久还不一定,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小小年纪就有了这样颓废的想法,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恐怕就是沉迷于看书所导致的后果了,玩物丧志,这也算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吧?
于是上了一所中专,学幼教专业,当时也是要考的,两千多人只录取了两百人,对身高、相貌、声音、身体的柔韧性(因为要学舞蹈)、手指的长度(因为要弹琴)都有要求,面试很严格。我的文化课考了482分(满分500),发榜时排在第十二位,心里不免高兴了一下,又对这所学校的学生素质再一次不满,这样的成绩,在我原来的重点中学里,只能排到中间偏下去,在这里居然排前面……真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作风啊。
三年一晃而过,日子过得很轻松,画画儿、弹琴、唱歌、学舞,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消磨在看书上,简直是书就看,涉猎范围极广。
看的书多了,技术也随之提高,一本书好不好看、对不对胃口,只要翻几页、扫描几眼,就能够确定个八九不离十,再决定看不看,是粗看还是细看,遇到好看的书,我还会看完一遍,再快速重读一遍,有时再挑精彩的段落重读。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看书,于是看书时经常挑挑捡捡、哭哭笑笑、或击节而起、或惘然若失……我一头扎进这浩如烟海的文字里面,迷失了……
这世界上爱看书的家伙,又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