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电影《死亡实验》 ...

  •   突然想到上周三心理课放的电影《死亡实验》德国版的,据说是根据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看完之后,我倒是没有对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坏的体制会使拥有权力的好人变为坏人有什么感触,只是纠结,到底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归根结底,《死亡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过程,是逐步剥夺了实验者的人格、去人格化的过程,狱警,似乎成为了真正的狱警,而囚犯,也成了真正的囚犯,甚至,实验的观察者,也因为身在局中,不知不觉成为了实验的监督者,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伦理、反道德,甚至□□的局面视而不见。
      就像莫罗的那句老话:“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在实验过程中,所有人都将虚假的实验当做是真的了,所谓入戏太深,大致就是如此。而那些拥有了权利的“狱警”,人性的阴暗面不再被压抑。这些在社会生活中安分守法的良民,短短几天内就变了模样,在电影中,他们甚至希望实验永远的进行下去,因而对研究人员也开始下手,他们控制了研究人员,使得模拟监狱内的消息无法外传。如果他们成功了,那么谁能知道这样一个可怕的“实验”呢?当实验失控,这就已经成为了一座活的牢笼,一座秘密的集中营。
      2004年,津巴多应邀担任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案的专家证人,他提出的观点,阿布格莱布监狱事件其实和斯坦福监狱实验异曲同工,那些美军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我想这应该是有些道理的,可是,他们变成了坏人,因为去人格化,权力释放了他们内心的恶魔,时光无法倒流。
      突然想起一句话,人性,大抵是经不住考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只进行了6天,便因为臭名昭著而被记住,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大抵也是如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