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凤落宣文庭,鸟雀蹁跹去 ...

  •   宫中有一座庄严的大院子,是学士聚集之处,皇子讨论之地,同时也不乏谏官、武臣这样的人,这座院子之所以如此被这些处在权力中心的人看重,是因为在这个地方可以畅所欲言,这是天底下唯一一处即使跟圣上争论也不会论罪的地方,这院子是神圣的,因为有这个院子,言论才能畅通,江山才能秀丽。
      今日,这院子的大门却为一群女子打开了,因为这些女子当中会有一人将来贵为国母,承担起爱惜子民,为天子分忧的责任,为了这个高贵的女子,它的大门伴随着沉重的声音,缓缓开启了。
      大院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的字体与卷宗室一模一样,朱漆大字“宣文馆”在读书人眼中甚至比金子还刺眼,牌匾旁繁复却端庄的雕花无声延展,屋角上的瑞兽似乎偷偷睁开了一只眼睛,窥探宣文馆今日即将上演的好戏。
      夏若站在它的大门前,向里面张望,却只看到一个半丈高的石刻影壁,影壁上没有浮雕和绘画,只有镌刻的一排大字书道:当仁不让于师。
      夏若看着这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由先皇也就是大原朝的开国皇帝亲自所题的六个苍劲大字,胸中也不免豪气万丈,恨不得现在就化身成男儿郎。
      门廊前的太监手执一柄拂尘,笑意盈盈地看着夏若。那太监的身侧还摆置一个梨花木的小圆桌,桌上又有一个小竹筒,插了数枝竹签,夏若只顾着默默抒发自己胸中的豪情,倒把正事忘了。
      “刘姑娘,快来抽签吧!”那太监终于忍不住唤了她一声。
      这一声就像鞭子一样抽到了夏若身上,抽的她心口一紧。她的注意力再度回到她最不愿意面对的那个小竹筒前,搓了搓手,磨磨唧唧地走到桌前。
      她拿起竹筒,还没开始摇,忽然张口问道:“公公,黎庄夫人是贞顺传里的,还是节义传中的?”
      那公公愣了一下,掩嘴笑道:“公公我虽然已不是男子,但女子看的书,也不必去看。”他话音才落,夏若的脸瞬间就烧红了,她窘迫地偷偷瞄了他一眼,人家却已经放下袖子,含笑如初。
      夏若便一边晃着竹筒,一边抱怨道:“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何非要考什么诗书啊?”她正说着,竹签已经掉出来,公公拿起来,伸手准备揭掉粘在竹签上的纸,夏若却扣住他的手,又问:“公公,贾谊的诗作是否会考?”
      任是再好的修养,也会被她气死,别人临时抱佛脚,她却是逮着个人就抱,那个公公看了一眼夏若扣在他手腕上的爪子,目色平和,依然笑道:“刘姑娘,平时偷懒,此刻便不要怨怪他人。虽古有言曰,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我朝先皇却最看重女子的才能,先皇曾说,一个女子,若不知诗书,也难知真正的德为何物。姑娘,你且放宽心进去,凡事但看缘分,不必强求。”这公公看起来四十岁年纪,却颇通世事的样子,几句话就抚慰了夏若不安的心,夏若这才松手,他轻轻撕掉那层纸,竹签上露出一字小楷,棋。
      夏若心下雀跃,若不是后面还站着那么多人,她已经激动地大叫了。她颤抖地拿着那竹签,无可抑制又拼命忍住笑,身旁站着的苹儿看她那使劲压抑自己的模样,就猜到她一定是抽到琴或者棋了,便问她:“小姐,是什么?”
      她抓紧苹儿的手,道:“苹儿,是棋,是棋!怎么样,我运气好吧?”苹儿笑了笑,无奈地看着她,附和道:“好,好,小姐的运气最好了,小姐,快进去吧,别耽误了。”夏若点点头,就拿着签子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欢快地越过影壁,向满是期待和憧憬的院中跑去。
      然而影壁之后,却是一个普通的大院,在这皇宫里可以说是最简朴的院子了,四面房屋环绕,一条走廊贯通,再无玄虚,屋子装饰也十分简约,只有各个角落里各置一盆兰花,一目了然的让人惊讶。
      她看见北面、东面和西面的屋子前,都站着一条队伍,北面考书画,东面考琴瑟,西面考棋艺,她还以为大家一同考,没想到竟然一个一个来,竟如此严格。她才冷静下来,心又止不住狂跳,她走到西面的屋子,眼看着一同选太子妃的女孩子们进去一个又一个,个个都是不到一刻钟就出来了,而且脸色晦暗,神情失落,手心里便渗出丝丝汗水。等轮到她时,她就将手中竹签递给门前伺候的小太监,那看起来不过跟她一般年纪的小太监接过她的竹签,扫了一眼上面的字,又看了看她腰间挂着的牌子,便对里面喊道:“建州刺史之女,刘夏若。”
      屋内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进来吧。”那小太监就推开房门,请夏若进去,等她进去后,又将门合上,面无表情地等待她出来。
      进屋之后的光景,夏若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满室朦胧日光掩映下,那人坐在棋案前,身穿一件绯色官袍,银鱼袋配腰间,却并不戴官帽,只将其随意放在窗下的桌子上,那官帽旁甚至还有一壶热茶,热气从壶中飘出,氤氲了官帽上的宝石,然而他浑不在意,只是神态自若地收拾残局,将黑棋和白旗分别放入盒中,见夏若已经进来了,才抬起脸,微微一笑,笑容可掬,亲和无比,然而夏若却觉得有些无地自容。
      只是因为那一双眼睛。
      他的相貌普通,甚至脸色有些发黄,可是这样一个人,却有那样一双美丽的眼睛,丹凤眼狭长,瞳仁好比黑曜石,在并不明亮的屋中显得格外清亮,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这样一双眼睛盯着看,都会觉得世间一切已是空白,从此再无处可藏。
      夏若不敢往前走了,站在门边,一只手不自觉地扶上门框,紧抿着双唇默然看他。
      他好笑地看着夏若这样,温和道:“姑娘,过来坐吧。”
      他的声音虽然没有容成秋音那么好听,但是一样能使人安定。夏若挪动脚步,向他走去,越靠近他,越觉得此人气质不凡,举止优雅。
      夏若落座之后,他就从身后的柜子中取出一只干净的茶碗,亲自去给夏若斟茶。夏若的目光,却看向了另一旁的案上,那案上有一排摆放整齐的茶碗,那些茶碗都长一个样,跟他手中的那只也一样,只是几乎无人喝过其中的茶水,但每一个进来的人,他仍是会亲自为她斟一杯茶。
      夏若接过茶水,端着茶碗小口的抿着,目不转睛地看他将棋子收好,他抬起那双迷人的,且让人又敬又怕的眼睛,嘴角衔着笑,道:“姑娘执黑,请。”
      他这一句穿透了夏若所有的岁月,将她这些年来下棋的每一个时光点串成一条珍珠项链,挂在她秀致的脖颈上,点亮了她的光芒。
      有些人,自己发光,有些人,能让别人发光。
      夏若放下茶碗,唯诺、担忧、紧张都烟消云散了,她的嘴边终于漾出浅浅一丝笑意,拈起一枚黑子,轻轻放入局中。

      夏若回到长秋殿时已是下午,若非今天是考试,只怕他二人能对弈到第二天天明。她走到殿门前,忽然驻足发呆,苹儿见她的样子,也不说话,就陪她站着一起发呆。
      夏若的脑子里止不住地来回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她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跟她对弈的人是谁,因为她并没有开口问他,不过看那超凡的棋艺,再看看那人身上的四品官袍,她已经猜出七八分。
      “夏若,你怎么不进去?”袁慧刚考完回来,见她站在那,便走上前询问。
      夏若也不答她,呆呆应道:“慧儿。”
      袁慧拍了拍她的肩膀,“傻丫头,你在想什么呢?”
      夏若摇首,道:“呵,没想什么。”
      袁慧紧紧盯着她,微微撅起自己红艳的嘴唇,半眯着眼睛道:“嘿,你一定在想方才考试的事情吧?”
      夏若一笑置之,算是默认。
      袁慧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那你该高兴呀,我都听人说了,其他人进去不到一会就被甄大人杀的片甲不留,唯独你,竟然同他对弈了足足一个时辰还未分胜负,这次宣文馆之试,你必然通过了。”
      夏若脑子里却还是一黑一白在棋盘上跳跃厮杀的情景,只将袁慧一半的话听了进去,敷衍地笑道:“嗯嗯。”
      袁慧恼了,狠狠拍了一下她,她这才彻底醒过神来,抱怨道:“慧儿,你打我做什么?”
      袁慧瞪了她一眼,道:“看不惯你这得了便宜卖乖的样子!”说完带着自己的丫鬟往殿内走去,走了两步又扭过头来,趾高气昂道:“本小姐还是长安出了名的才女呢。”
      夏若莫名其妙地看着袁慧离开,不解地问苹儿:“她怎么了?”
      苹儿同情地看着她,道:“小姐,你的老毛病又犯了。”
      “咦,你这丫头胡说什么,我哪里有什么老毛病。”夏若嘀咕着,但已经知道自己刚刚又犯傻了,苹儿也懒得跟她争论,叹道:“走吧,先回去休息。”
      ……
      “慧儿,你这瓜子蛮好吃的呀。”夏若将瓜子皮吐到地上,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地嗑瓜子,没想到她如今在袁慧的面前也是一副无赖相了。
      袁慧虽然没见过像她这样的女子,但习惯了她的德性,也就不以为事,袁慧双手撑着脸,看着屋外带着行李,由丫鬟搀扶着黯然离去的人们,道:“你看,当时进宫一共二十六个女子,初选时还没有人走,可宣文馆这一场,就去了大半,现在就只剩八人了。”
      夏若随意瞄了一下窗外那副惨淡伤神的情景,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谁让她们没有本姑娘聪明啊,不然也留下了不是?”
      袁慧没好气地瞪她一眼,“你聪明,你聪明的话,怎么列女传都没看过,能背下来的诗,除了成诗公子的,还有几首?”
      夏若不服气地看着她,狡辩道:“李白杜甫的我也会啊,什么床前明月光……”她还没背完,袁慧已经打断她,“闭嘴吧,你还是吃你的瓜子比较好。”
      夏若被她这汹汹气势堵住,憋了一肚子委屈,闷闷地不停嗑瓜子,“吱吱”的声音传入耳中,袁慧的心情被她弄得乱七八糟,想骂人又不知怎么开口,只瞪大眼看着她。
      她停下嘴,故作无知,“怎么了?”
      “刘夏若,你的心情从未有过不好的时候吧?”袁慧讥讽地问她,她却恬不知耻地大笑:“哈哈,我以为最了解我的朋友只有小铃铛、苹儿还有诗姐姐,想不到慧儿你也如此了解我,我真当引你为知己啊!”她乐呵呵地说着,袁慧却冷冷地不屑道:“我才不稀罕。”
      过了一会,袁慧却又要问她:“那小铃铛、诗姐姐是什么人?”
      夏若眉毛一扬,得意道:“铃铛是跟我一起长大的丫鬟,跟我感情可好了,我们是穿同一条裤子,哦不,是同一条裙子长大的,至于诗姐姐嘛,她是我师父的女儿,待我十分好,像我自家的姐姐一般。”
      袁慧愣了愣,她恍然发现,刘夏若果然是个没有等级观念的人,在她眼里,什么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她才会跟自己真心相交么?她想的有些出神,夏若却拉住她,笑眯眯道:“慧儿,你还没同我说你那日考试的情形呢,进了那北面的屋子,你见到什么人了?”
      袁慧扬起嘴角,眼神带着一种故弄玄虚的意味,她慢慢说道:“我见到了容成大人。”
      夏若感叹:“司空大人来宣文馆给你考试啊,那你面子还真大!”
      袁慧的得意劲消散,怒视着她,“笨蛋,是年轻的那个!”
      夏若长吟一声,“哦……”忽又一惊一乍的,高声问道:“什么,是容成哥哥给你出题?”
      袁慧这才又重新得意地笑起来,“是呀,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很仰慕他吧?”
      夏若却晃晃头,“哎,你跟我说是容成少傅多好呀,你一说容成大人,我倒觉得自己是小辈一般。至于他那么才华出众的人,我怎么可能不仰慕,七公子中他可是最年轻的一个,所谓后生可畏,说的不就是他这样的才子么。”
      袁慧也点点头,“嗯,言之有理。”
      “不过,你那日到底考了什么?”
      袁慧却忍不住笑的更开了,甚至露出她洁白的牙齿,道:“其实很简单的,要么在一幅画上题诗,要么根据一首诗来作画。根本就没考什么长篇大论的东西。”
      “啊!袁慧你这个大骗子,你不是说,据可靠消息,是会考列女传还有汉赋的吗?!”夏若的屁股已经离开了凳子,她气的跳起来,想起自己考前那一晚听了这样的话,一夜未曾合眼,疯狂地背汉赋,诵读列女传,最后顶着黑眼圈去宣文馆,现在就恨不得一把掐死面前这个笑的已经失态的女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