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 ...

  •   是夜,诸葛亮于荆州观星象,忽见将星坠地,寂然叹道,“公瑾竟是亡故了么?”想起昔日共奏琴曲,同取火攻,同谋曹贼,犹自历历在目,如今却只剩他一人,诸葛亮不由生出悲凉。
      “先生,起风了,请回吧。”侍者劝道。
      “孔明,”刘备噔噔登上楼台,面露喜色,一面唤道。
      诸葛亮理好情绪,转身道,“且让亮猜猜何使主公如此开怀,可是那周瑜,死了?”话到最后,已有些勉强。
      刘备闻言,诧然叹道,“孔明果真有鬼神不测之术,竟将周瑜命数算尽。”又哂笑道,“方听探子连夜报来,周瑜身负箭伤,后见你书信一时怒火攻心,便是去了。”
      眸色暗沉,诸葛亮心道,“公瑾虽说是心高气傲,贯与我一争高下,却也绝非气量狭小之人,安能因我一纸戏言便撒手人世。我二人情谊,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这番想来更觉周瑜去的蹊跷,因道,“亮见将星多会于东方,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为主公寻觅将才。”
      刘备大喜,抚掌称善。又嘱咐几句关切之语,两人相谈离去。
      他们身后,浩渺的苍穹却生异变,众星笼聚环绕,呈旋涡状又即刻散开,不过瞬息之间。侍者揉了揉眼,见星空平静如故,转身匆匆追上两人步伐。
      一颗全新的紫微星在西方闪烁,只是隐隐约约叫人瞧不真切。
      江南某草庐,名士凤雏先生卧榻处悠悠然传出一声叹息
      ——帝子出,凶将护,三足覆。

      隆中其貌,山不高而秀雅;溪涧潺潺,水不深而冷冽。猿鸟相亲,松篁交翠,山脚竹林内,小楼成寓。
      倚南窗,听疏雨。男子一袭青衫掩着清瘦的身体,神情无悲无喜宛若。他面色苍白,眼部用素色纱布蒙着,散出些许草药清香。
      若是东吴旧部在此必然认出,此人竟是被宣布死亡了的周瑜!
      松涛万里、天籁之音,让人听来心境平阔辽远。庄门开,忽闻楼下传来清朗的声音,“大都督,今晚吃鱼汤。”
      曾几何时,有一个书生打扮,胸藏经纬的谋士也爱揶揄地唤他“都督”,现今想来,那些年的戎马生涯种种,仿佛前世。
      他下楼,两个月的摸索熟悉,终于使他能在这一方小楼里行走自如——即使眼前一片黑暗。
      鱼汤一如既往的鲜美,那人的手艺向来很好。
      周瑜这般想着,却觉那人欺身上前,带着风送来的竹香,极淡。周瑜身子不由稍稍后仰,轻“咦”了一声。
      “都督怎的忘了,今儿是拆药的日子。”那人说道,见周瑜不再躲避却是肌肉紧绷,叹道,“你还是没习惯与我接触么,明明已有两月了。”
      周瑜冷笑道,“自从被至亲之人下毒后,你叫我还能信谁?你?你虽照顾我这些时日,却连名字也不肯告知。”
      “你也无需拿话激我,我说过,待你重见光明后,自然就会认出我了。”
      周瑜不再开口,而是全身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眼部,纱布被拿开,眼帘上残留的草药被轻轻拭去。他缓缓睁开眼有些干涩,他用力眨了眨,瞬间充斥眸中的是鲜艳如血的红色,待看得清楚些才知是那人的红衣。
      那只是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红衣白襟,越发衬得面如温玉,眉目清秀俊雅,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像极了一个人,一个他至今爱恨入骨的男人。
      “不、不是他,不是孔明。”周瑜反手捂住眼睛,低声呢喃,“他贯爱白衣的,岂会如此穿着。”
      “是了,你果然是念着二哥的。”红衣少年合掌笑道,却总有几分戾气。
      周瑜一滞,但这几分被勘破心思的恼怒,冷叱道,“休要胡说!”
      少年却也不恼,回道,“我二哥曾说,人心若是十分,我自能窥得七分。大都督你,是瞒不了我的。何况……”他目光流转,挑眉道,“你的心,乱了。”
      “诸葛均!”周瑜咬牙,低沉的嗓音喊出少年的名字,显然压抑着滔天怒气。
      “人尽道,瑜亮二人不睦。今日我观你举止,可见皆是虚言。”他忽然间消沉下去,连那红色也淡薄几分。
      周瑜似早已习惯他情绪不定,径自道,“你带我来此,到底有何目的?莫非孔明早料到我有此一劫,特遣你来相救。”话到此,心底泛起几分喜意。
      “你当他诸葛孔明有通天的本领不成。”好似见不得周瑜因为诸葛亮现出温柔,诸葛均反唇相击,“他虽不会盼着你死,可为了刘备定也不愿你春风得意。”
      一番话浇灭周瑜的希冀,颓然道,“是我误了,我同他各为其主,注定为敌。”
      见他这般,全然失了往日的意气风发。诸葛均有些不忍,想了好一会才开口,声音中却不住颤抖,“现在你不是好了吗?吴国的都督周瑜已死,你大可以改投在刘备门下,相信他定会礼遇三分,而二哥和你更是能并肩与共,指点江山。”
      周瑜目光一亮,却又黯淡下去,“可惜刘备,终非曹操。”
      “呵,你到底是能与二哥齐名的人,竟能看清刘备其人,”诸葛均赞扬中带了三分讥讽,“曹操爱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备疑心甚重,却顾忌着仁义之名,你若去了怕也只能被好生敬着罢了。一句话,他刘皇叔不敢用你周公瑾!”
      “我却没想到,孔明的三弟有这等见识。”周遇不免想到诸葛三兄弟中的另一人,“相较你二人,子瑜之才未免拘于内事。”
      诸葛均大笑道,“都督又错了。”
      “怎么说?”
      但见诸葛均摇头叹道,“大哥伪装的功夫果然了得,连你都被骗了去。”他走向桌边坐下,到了杯茶。
      周瑜却突然道,“茶水已冷,你缓些喝。”说完便是愕然,自己何时竟是如此关心他了?
      诸葛均一笑,语调轻快起来,他道,“我兄弟三人均学艺于叔父诸葛玄。大哥认为攻心为上,二哥善机关术数,唯独我这不成器的幺弟心喜猎奇,却是都有涉略。大哥经纬之才你已清楚,却不知他曾说‘大哥谋略心性,亮难及其十分之一’?”
      周瑜神情变幻,沉默半晌方道,“若真是如此,他为何不愿为我东吴效力?难不成……”大概是想到什么,周瑜脸色难看起来。
      “都督可放心,大哥他绝非潜于东吴的探子。事实上,大哥投吴,二哥入蜀,我救下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家训如此。”
      “你这话说得倒是奇怪,瑜愿闻其详。”
      诸葛均把玩着手中茶杯,垂眸道,“我诸葛家先祖有训示,凡诸葛后背生于乱世者,必当以时势为棋局,辅一方君主。”茶杯放下,轻磕一声。“都督可明白我的意思了?”
      周瑜何等聪明,却也因此而心跳如雷,他喉咙发干,“诸葛瑾投于东吴,故作愚拙,是不愿牵扯进乱世而又不为祖训的两全法;孔明择刘备为主,是有大展宏图之志;而你……”
      “是,均愿奉你为主!”诸葛均答得掷地有声,“孙策曾言你有王佐之才,却难倒公瑾只愿屈居人下吗?”
      “这……”周瑜不能说自己没有意动,犹疑道,“便是我有野心,凭你三言两语也不能成王业。我此刻一身孑然,无半分兵力钱财,安能相争?”
      “都督有心,我便有助你割据一方势力的能力。”
      周瑜看见少年的神情,一如孔明站与楼台观火烧赤壁的傲然。他道,“我如何信你?”
      “你能信二哥,便可信我。”
      “容我想想,想想……”胸口的闷痛犹在,让周瑜难忘那场至亲的背叛。
      “周瑜!”这是诸葛均第一次叫出他的名字,话说到这份上,他生出几分怒气,“难道你还念着东吴情谊?孙策待你同至亲,孙权呢?他甚至联手尊夫人谋害于你。又或者你还顾忌再同二哥对峙沙场?”诸葛均冷笑,“何时杀伐决断的周公瑾竟成了这般举棋不定之人!”
      “够了!”周瑜大声呵道,“我尚有二子一女留于江东,怎能不顾?伯符于我有总角之情、知遇之恩,我焉能负他?你和需苦苦相逼。”
      诸葛均起身,冷道,“孙策既对你有恩,你又可想过为他报仇?”他前倾逼近周瑜,“当日他身故时,你仍守在巴丘,未见其尸骨。可知一代英雄死得有多冤枉!”
      周瑜面色剧变,“你,是何意?”他已猜到,却不愿面对。
      “孙权既可对你下毒,为什么不能为了坐上江东之主而杀害孙策?你只知为伯符之死悲哭,听信权一家之言,却当他能信吗?”
      “既然如此,我也不可尽信与你。”周瑜心知,事实已经明朗。
      诸葛均看着周瑜端着茶杯的手不住颤抖,嗤笑一声,甩袖而出。
      杯落,周瑜怔怔的望向窗外,濛濛细雨不复,已是滂沱倾盆。乌云压低,竹海翻腾,一番肃杀萧索之景。
      将近傍晚,天色几乎全黑。庄前廊桥上,诸葛均撑着红色油纸伞伫立一个下午,看湖中残荷枯茎被狂风肆虐。突听到尖锐的哨响,隐约中可见一黑鹰飞来,身形矫健不惧风雨。黑鹰落在周瑜居所的窗台,片刻飞离。
      “成了!”诸葛均暗道,抬头似乎能看那青袍男子负手而立望着自己这边,诸葛均勾起嘴角。
      这厢周瑜送走黑鹰,抚着肩上箭伤处,方才争执时扯到伤口,此刻又渗出写血来,他苦笑,“诸葛均啊诸葛均,你可真不是个合格的大夫。”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