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 最小城市 ...
-
Z市,虽说是城市,来过的人多多少少会有点失望。首先,这是一个极小极小的城市,一下火车没走几步路便能到达市中心,市中心仅有的两条大街,随便挑个方向走上一段,看着沿路的景色,你时不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出城了。说起来,像这么一个小城市,也就是躲在地图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打着瞌睡,于世无关。
好在,z市的地理位置极好,据说是在本省南部的咽喉地带,是连接沿海、拓展腹地的要道 。虽说这要道没有飞机场。火车也是经常性的晚点,连汽车站也就是一个烂尾楼模样。但好歹因了这地理位置,加上多多少少有点革命老区的味道,Z市这一处在南方的小城市也能靠着享受国家西部地区优待政策来发展点工农业。渐渐也有了城市的味道,对着外面Z市人似乎也有点底气,虽然说他们看起来并不是很关注这点。
Z市人向来没有作为城里人的自觉。他们骨子里还是觉得自个就是农民的孩子,这地方怎么叫,也与他们无关,无非就是名字的问题罢了。记得某期开心辞典里王小丫问一位参赛选手:中国最小的城市是哪里?选手愕然,铩羽而归。最后小丫揭晓答案:Z市。Z市人看到了,哈哈大笑,引以为荣,好像是自己把那个选手打败了一样。
到了傍晚,吃过晚饭,大家都三三两两悠荡到大街上。路边的冷饮店、烧烤店、河鱼店几乎家家爆满,连角落里的广场空地也都是红彤彤的“蒙古包”。几处宽敞的空地更是被一群老太太们占据,随着依依呀呀的音乐扭着老腰。年轻夫妻两或者一家人、几家人邀在一起,男人家点些下酒菜,配着寡淡但便宜的啤酒侃大山,图的不就是个气氛。女人家凑到一块,话题就更多了。从孩子怎么调皮捣蛋到这个月青菜又涨了多少钱,哪家美容院又来新的美容师,手法如何.......当然,绝对不会忘记互通消息,比如张家的姑娘和王家的小子下个月要结婚了、住在XX小区的老王听说检查出癌症晚期之类。说者说,听者边附和边在心里琢磨,礼钱是按张家的交情算还是王家的,什么时候去看老王比较好,要不要叫上其他人。这可不是主妇们夸张。对于居住在一个只有24万人口的小城市的人来说,几乎大街上举目扫去都是认识的人。如果你是在当地常住人口,随便街上拉一个人,就算不认识,三言两语聊下去,就会发现原来彼此都认识谁谁谁,或者她/他是你要好的谁谁谁的某个亲戚之类的关系。要是你就是祖辈三代都在这里,那就更不得了了。扯上谁,几乎都能说上点关系,不得不让你感慨世界之小,其实是Z市之小。不过对于Z市人来说,或许Z市就是他们的世界。
很多在外打拼的Z市人,到最后,总是选择回到最初离开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Z市的生活简单贫瘠却是融入骨髓的模式,好像只有在这里,应酬都像是家庭聚会一样的轻松。
看到这,诸君是否对于Z市有了这么大概的印象。其实,这就是一个披着城市外衣、其实依旧乡土味十足的地方。这个乡土味绝不是贬义词,而是形容Z市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保留着田园的元素在里面。不从精神上说,就从产业上也能看出端倪,Z市可以说以花木出名,还得了个“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它的茶叶也是十分特色,更不用说那些极具特点的小吃,用材都是自给自足,当年陶渊明要是在Z市定居,不知他是否还会担心五斗米的问题。
说这么多,我们也能从中窥探出一点Z市人的性格。这样生活的Z市人,保留着乡下人的热情好客和纯朴善良,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你若来访,便能得到最好、最热情、最真挚的款待。最后告别了,主人家还想尽可能地塞土特产给你,带不走的想办法帮你带走,带你买票、搬行李,上车,要是可以的话,他说不定还可以帮你连车一起坐了,你回家休息就好了。当然,他们也有着小市民的做派,为了一毛两毛讨价还价、贪小便宜、固执地认为z市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不过,到了这里,你会发现其实小毛病反而让Z市人看起来更可爱,至少让显得那么美好的z市人看起来真实了许多。
总之,在这样的一座城里,人们过着自我满足的生活。就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Z市也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国的版图上静静衍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