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光阴似箭(一) ...


  •   俞夏第二天下午就嚷着要去看电影,其实他只是想去山顶村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碰见那个叫俊俊的小男孩,他想确定一件事。
      妈妈是宠溺孩子的,俞夏嚷嚷几下,俞妈妈就同意带着俞夏去山顶村看电影了,一到地方俞夏就下地开始找那个叫骏骏的男孩,可是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这让他有些失望。
      但相较于俞夏的失望,村里的媳妇姑娘们却很高兴,因为一部《刘三姐》大家无论田间干活还是河边洗衣,家里打扫都在哼唱刘三姐里面的歌,家里有些男的还会对唱几句。还有《巴山雨夜》赚足了大家的眼泪,立面小姑娘的发型,风靡的很,谁家有姑娘都模仿着扎,还有那首童歌: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里飘散。······” 无论那个小姑娘都会哼唱几句,特别的大表姐,天天这首歌挂嘴边,连俞夏都会唱了。
      夏天到了俞华这些日子开心的不得了,主要是放暑假了,哥哥姐姐们都在家,他这个小跟屁虫天天不着家,但随着哥哥姐姐们上学,小跟屁虫就不干了,天天嚷着要哥哥姐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俞华的口头禅变成了“没有了”。有时候还会配合着双手摊着。
      十月一日又一个国庆节到了,现在的气温可没后世那样十一了还是满街短袖裙子,现在的气温低很多,要加一件外套了,不然有点凉。
      俞夏俞华的生日到了,他们两周岁了。奶奶提议全家人去镇上照相馆拍照。全家人早早的梳洗打扮好,爸爸伯伯都是统一的假领子配中山装套装,当时最好的衣服了,当然平时也都是中山装;三七分头,水一抹站直了的俞家男人个个都帅哥。伯伯们还个个别上时代特色-胸章,虽说现在不流行别胸章了,但奶奶坚持,一定要大家全部别上,连俞夏俞华也有。特搞笑的是大堂哥,一套改小的军装,带着红军帽,挎着“为人民服务” 的军挎包,可爱的不行!
      大家集体照拍了一张,俞家男人们一张,俞家媳妇拍一张,俞家小孩一张,然后就是俩小寿星一张。80年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片可不是后世那样随便你拍多少张不要钱似的,但现在确是要计划着拍照片的,要精打细算。
      过了几天俞爸爸拿回照片,俞夏一翻照片,立马喜欢上了那张他们小孩一起拍的。奶奶坐在右边,大堂姐排第一个,依次按年纪排下来到俞夏最末,跟阶梯似的,一个个低下来,特好玩。哈哈!特别像俞夏前世看的一张超生游击队的照片。还有俩兄弟的照片,俞夏特郁闷,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他忘记自己穿开裆裤了,所以拍照时他不小心露小鸡鸡了。虽然以前他拍满月周岁时都是露小鸡鸡的,但那时是身不由己啊,可现在他都两岁了,身由己了啊,但他却还是这样的犯了低级错误,太丢脸了,他不要穿开裆裤!55555
      在俞夏极力争取下,俞妈妈终于不给俞夏穿开裆裤了。
      这边两岁的俞华是个小捣蛋鬼,说话有点”口吃”,但他却基本上懂妈妈爸爸的话了,有时候说话特大人,会突然冒出一句很哲学的话,让大家哭笑不得,有好几次突然间对俞夏说:“我爱你啊!” 俞夏听了很无奈,你能别把电视机里的台词搬出来对我说嘛,害他白高兴了半天。
      最近俞华要当小劳动模范,他要抢扫把扫地,他要擦桌,他要帮爸爸补渔网,他要叠被子,反正妈妈爸爸奶奶要干的,他都要包揽去。
      虽然是小捣蛋鬼但也有可爱的时候,俞爸爸买了本童话书,给他们讲故事,讲到买火柴是小姑娘,俞华一定要说爸爸讲错了,是“买女孩的小火柴” 好吧!“买女孩的小火柴”爸爸继续讲,可俞华老半路插话,把自己编的要加进去。
      最近特火电影《少林寺》年轻点的每人都赶着买票去看,十三四岁的小孩天天嚷着要去当武僧,听说杨家畈村有个男孩留了纸条说要去当武僧就离家出走了,害得家人找死,最后还是找到了,万幸啊!
      俞爸爸是赶新潮的人,拖朋友特地买了两张票,带妈妈去看。俞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他们去镇上看电影,俞华坐在前面,俞夏被妈妈抱着坐在后面。到了电影院门口,那人山人海的。以前的老电影院不像后世的电影院那么好室内有休息厅,以前都是在大门外排队在小窗口买的,等电影也是在外面。电影院旁边有个小买部,俞华火眼金睛看到了,拉着俞妈妈手说的:“妈妈妈妈,热,妈妈热!”指着小买部:“吃棒冰,妈妈热!” 俞妈妈笑着骂了句“要吃鬼!”就抱着俞华去买了,妈妈奢华的买了四分的赤豆棒冰,俞华和俞夏每人一块,自己和俞爸爸没舍得买。俞夏伸手把赤豆棒冰给妈妈,俞妈妈笑着说:“夏夏,妈妈不要。”俞夏可不是俞华那小屁股什么都不懂,硬是要妈妈咬一口,俞妈妈只得小心的咬了一小口,俞夏不肯一定要妈妈再咬,一定要妈妈咬掉一半才罢休,俞华见了也一定要妈妈咬,俞爸爸有些嫉妒的说:“不给爸爸咬口啊?” 俞华立马屁颠的递给爸爸。爸爸意思意思的咬了一小口,笑着夸俞华,俞华小朋友别提多得意了。
      俞夏有幸重温了一遍电影《少林寺》。还是那么好看,看完俞爸爸回家亮了亮嗓子,一首《牧羊曲 》 俞爸爸唱的很好听,俞夏听完高兴的拍手鼓掌,被俞爸爸赏了一脸胡茬搓搓。
      俞夏上辈子虽然长相和体型像俞妈妈,圆脸看着永远像高中生,身高到了172就永远上不去了,这是俞夏上辈子的痛。但动手能力和歌喉是遗传俞爸爸的,作为宅男俞夏出门最爱干的事就是在KTV里当麦霸! 所以听爸爸唱完,他也五音不全的跟着唱几句,可是却被笑话了!
      由于俞夏唱歌了,俞华也不甘落后,和俞妈妈在厅堂唱起了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大老鼠!”然后俞华停顿,很认真的说:“老虎不吃我,我有小鸡鸡!”
      俞华一说完,大家就笑喷了,俞华也跟着大家笑,完全不知道自己就是大家的笑料啊!
      晚上俞夏吃饱了趴在床上懒洋洋的不想动,俞华也跟着俞夏并排平趴在他们的小床上。俞妈妈看着兄弟俩一动不动就问道:“你们干嘛那?”
      俞华突然回到:“把床压死!”
      俞华最近早上起来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卖豆腐啊,奶奶!买豆腐了,奶奶!买豆腐了。”因为最近有大妈天天早上推着小拉车走村串巷买豆腐,喊的特别好听,奶奶带着俞华买过几次豆腐,这小朋友就记住了。
      快过年了柴火用量大,家里的快烧完了,俞爸爸在院子里劈柴,俞妈妈在旁边帮忙堆放,都是发大水时河里捞上来的大木头,有的是新鲜木头毕竟硬,砍起来很费力,俞华站在旁边难得的安安分分的看着,突然来了句:“不好弄” 可把大家给乐的。

      转眼又快过年了,俞华能数10范围内的数字了,1、2、3、4.能清楚的数出来,可4以后他就乱了,会突然跳到8、9 然后又冒出12.15。
      前一两年就有人家开始公开恢复祭拜天地等封建礼数了,奶奶今年也想恢复,但大伯他们受破四旧的影响不大愿意,但奶奶坚决要办,一定要办,后来商量奶奶办,然后大家一起来老屋拜完天地和祖先再回自己家过年吃年夜饭。
      第二天,奶奶就叫俞爸爸背着锄头,在前院的石榴树下挖,挖了好久终于在一米深的坑里挖到了石板,打开石板,下面是用粽叶和黏土封口的大水缸,小心的打破上面的黏土封口,只见水缸上还有好几张油纸,拿掉油纸才是一个木盖,打开木盖又是好几层油纸。揭开油纸,只见水缸里塞满了用油纸包的东西,奶奶和俞爸爸小心的一样样拿出来。打开后一看,都是些祖宗画像,族谱,还有些字画,一些营造古建筑.家具和雕刻图案的书。里面还有有一个红布包了好几层的小包裹,缸底放了厚厚一层石灰防潮。 奶奶打开包裹,是一只金手镯和一对金耳环,这是奶奶的嫁妆。后来奶奶把这只金手镯融了,给每个儿媳打了一对耳环一个戒指。
      除夕当天俞妈妈给俞夏和俞华换上新衣服,各自给他们喂了奶和媳妇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炖猪头,炖上整刀的猪肉和整只土鸡这是拜天地用的。腊肉切成薄薄的片盖在剁块的咸鱼上,杀鸡红烧,各种各样的菜,除夕按风俗要烧满12盘菜。还要有整条的鱼,这是不吃的,因为年年有余(鱼),还有另外把鱼的尾巴要剪下来贴在门框两边。
      忙活到下午天黑了才差不多要好拜天地了,摆上各色贡品,然后点蜡烛,上香,家里大大小小都要跪拜磕头,俞夏和俞华也被爸爸妈妈抱着拜天地,特别是俞夏,奶奶抱着俞夏跪着求祖先保佑俞夏能平平安安的长大,能身体棒棒的。然后再上香烧纸钱烧元宝给家里大大小小的神明烧元宝纸钱,像灶神爷、土地公公婆婆,床头婆婆,门神,还有保管家中财物的关公。特别是灶神爷还要上贡品糖类糕点,像麦芽糖,冻米糖,蜜枣,冬芙蓉,连环糕,酥糖等这类甜甜又好吃的,得让灶神爷甜甜嘴,上界好给他们家多说说好话啊!
      最后就是放鞭炮,鞭炮放完,要等一会儿,等玉皇大帝等等神明用完贡品。然后这才把贡品下桌,把准备好的年夜饭摆上桌。但还是没开始,要先把小酒杯、碗、筷子按家里里有多少过世的长辈摆起来,倒上黄酒,然后又是上香烧元宝钱纸跪拜请祖先上桌吃年夜饭。然后这才轮到大家上桌吃年夜饭。
      吃了年夜饭,奶奶给俞夏俞华还有堂哥堂姐们红包,只是用红纸包着,俞夏手脚快的立马拆掉看看,绿油油的五分钱,俞夏高兴的很,这他可得好好保存,等以后这可都是古董,值钱的很!这次红包休想让俞妈妈骗走了!爸爸和妈妈也给俞夏包了红包,也是五分。别看五分少了,在那时五分可是大红包了。
      83年央视首次推出春节联欢晚会,对于俞夏来说春晚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但对于俞爸爸奶奶他们确实第一次看见,新鲜!好看!欢乐!奶奶还特地叫上伯伯和伯母们大家来一起看,顿时老祖屋挤满了人。
      初一早上按风俗一定要吃“耕” 可不是羹,是叫“耕”的,用米粉,芋头,咸菜 ,豆腐干,油豆腐,等等按个人口味,什么都可以放,一锅炖。正月初一早上必须吃“耕”,因为它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过年后要继续下地耕种,不能贪图享乐,没有耕种就没有收成,就得饿肚子了。俞夏也吃了一小半碗“耕”
      正月初二姑妈们要回来拜年,还没到吃午饭,所以大家都在祖屋里打麻将,当年赌博是要抓的,但在家打打麻将和扑克还是可以的。老江湖的奶奶赢的多,最后被伯母们赶下去了,四个伯母每人一边,伯伯们站在后面指手画脚的,姑妈们和奶奶在厨房唠嗑。
      初二得吃汤圆,这是有寓意的,初二因为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所以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奶奶赌瘾上来了,把小伯母推开,她自己上阵了,大姑妈和小姑妈在厨房里做汤圆唠嗑呢,有事找奶奶,便问小伯母:“我妈呢?”,正在厨房偷吃的俞华也跟着问“我妈呢?我妈呢?”,然后走出来冲着堂屋里叫“我妈,我妈。”,小姑妈跟着出来故意笑着问他“华华叫谁呢?谁是‘我妈’啊?”,没想到俞华竟然很认真地回答“奶奶是‘我妈’”,看来,两岁多的俞华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称呼,也不太明白这些称呼的意义,但却很清楚哪个称呼指的是谁。
      正月里四处拜年,而且小孩多,零嘴也多,玩的当然高兴了,兴奋的晚上不肯睡,所以每天早上俞华都不愿起床,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露个脑袋在外面,要么仰头望着木板顶发呆,要么歪着脑袋一边观察客厅里的动静,一边自言自语地解说着“妈妈出去了”,“爸爸进来了”,“外婆出去了”,“舅舅进来了”“舅妈出去了”。有时,又会一个人躺在那里叫“想喝奶啊”,“想吃鸡蛋糕啊”,“想吃橘子啊”,“想吃糖啊”,“想吃发糕啊”,“想吃米饭啊”,诸如此类,过一会儿叫一声,把他想吃的、喜欢吃的、吃过的东西,轮着叫一遍或几遍,等你以为他想起床过去时,他又会马上把头缩回被窝里,闭着眼摇着头说“不穿衣服,不起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光阴似箭(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