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蜻蜓》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娶了吏部天官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夫妻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在法华庵巧遇尼姑智贞(一作志贞),两人一见钟情。申贵升于是留在法华庵,不思归家。最后竟不幸病死庵中,此时智贞已怀有身孕。智贞最后生下遗腹子,取名申时行。智贞因畏惧人言,在襁褓中裹上血书和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杂活的一个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婆婆在路上不意受了惊吓,竟将孩子弃于桥头。豆腐店主朱小溪恰巧好路过,将其抱回家收养。后来豆腐店毁于一场大火,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之下,将子卖给离任苏州知府徐上珍(传为东阳人)。徐上珍无儿子,爱如己出,孩子改名为徐时行,按东阳徐氏排行又取名为元宰。
私生子庵堂认母考中文状元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名闻。16年后,元宰得中乡试第一名。乡试,即明清两代每3年举行一次的省级考试。不久,徐时行将从东阳赴京城参加殿试。此时,徐上珍将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并将身世告诉他。徐时行从血书诗句上,读出亲生母为法华庵尼智贞。徐时行赴京途中,找到了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在戏剧界非常著名的“庵堂认母”。随后,徐时行继续北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终于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成为文状元。
状元东阳求归宗遭拒
徐时行京城中了状元之后,立马日夜兼程赶回东阳。徐时行考虑到自己的出身,加入徐氏宗族,须经徐氏家族同意,于是在离东阳城7里的七里寺住下,并派人把自己的愿望传给徐氏家族。徐氏家族专门召开会议,商讨之后,认为徐时行不是徐氏嫡亲血统,再加上其为尼姑私生子,最后决定忍痛拒绝。徐时行无奈之下,只好告别养父母,回到苏州。徐时行向苏州申氏请求归宗认祖,申氏宗族欣喜万分,以文状元为荣。徐时行至此,改名申时行。此后申时行直步青云,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继张四维为内阁首辅。文藻婉丽,朝中无人能及。申时行贵极人臣,却不忘东阳养父母之恩。专门为养父母请得皇上敕封,送来一对石狮子和一块牌匾,竖立于东阳城区养父母家门口。匾题“世大夫第 申时行立”,象征性地显示这里是数代大夫的府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