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长大进行时(一) ...

  •   开始入夏了,天气热起来了,俞爸爸忙着养武昌鱼。虽然前期准备的充分,但毕竟以前没养过鱼,虽然看了很多养鱼的书,但毕竟经验少,所以前期死了三分之一的武昌鱼,好在俞爸爸头脑灵活,后面还算顺利,但俞爸爸还是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住在鱼塘旁的小屋里。他要看着鱼,这鱼金贵,全部家当啊!再说了俞夏的病可都靠这些鱼卖了赚的钱。
      天气热起来了,俞爸爸晚上开始去水渠里抓泥鳅抓蛇,抓青蛙来炖汤给俞夏俞华吃,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滋补的好东西,所以当别的孩子夏天长痱子的时候,俞夏两兄弟却是白白胖胖,那皮肤白嫩的跟那嫩豆腐似的。
      天气热来,门前树荫下也开始热闹起来了。俞夏家门前不远有一颗上千年的大香樟。有多大呢?俞家老宅大门和大半厨房都在树荫下。需要十三四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抱住,大香樟年纪太大了所以中空了,中空的树内放一张八仙桌打麻将刚刚好。
      爬上树干的交叉位置有个大树洞,往下就是放八仙桌的大洞了,里面的八仙桌是爷爷奶奶当年偷偷摸摸赌博时放进去的。现在大人不躲在树内偷偷摸摸赌博了,就成了村里小孩的秘密基地。往上的树洞,看准方向,向小河方向在树洞内爬去,等你爬出来时,跳下树枝,你已经在河对岸了。大香樟树上有无数的鸟窝,夏天到了可以看见小孩们爬树掏鸟窝,但你得小心蛇。
      大香樟不远还有一棵小点的香樟八九人围的样子,老人家说这是一对香樟,鸳鸯樟。小香樟旁边就是有百年历史的上云桥,他们村虽然百分之九十八姓俞,没有叫俞家村但却是叫上云村,就是因为上云桥得名。
      上云桥是石板桥,加上河滩上的两个桥墩,一共有5个桥墩,桥墩都是大块的岩石交叉堆砌而成,桥墩上游方向的成三角形,下游方向的成正方形,桥面不宽由长条青石板搭建,宽度只要三条青石板的宽度,但却能开拖拉机,大点的车就不行了。靠村桥头有一亭子,亭子里对面竖着三块大青石板,上面刻全是修建上云桥资助者的名字,可惜有一块缺了个角。
      他们上云村不大也就才200户不到,村虽然小但东北面村口却有两座牌坊,远近闻名的很。据说是祖上出过当官的,村上以前大地主家就有俩户,其中一户就是俞夏家。
      村子是成反面C型,都是围绕着这两棵大樟树建村的,而村子里里外外周围都种满了树,加上村子都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所以外来很多人说这村很阴沉,其实不然,村子小,就两户人家外来的,其他都姓俞,所以都是沾亲带故的,农闲事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围坐在大樟树下聊天打牌,绣花做鞋的,最壮观的一次是七八张桌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到了冬天,大家又喜欢到村东边的村大队门口的晒谷场上晒太阳聊天打毛衣。

      俞夏和俞华能被俞妈妈抓着慢慢学走路了,俞华特别喜欢凑热闹了,天天要妈妈牵着他去门口的大香樟树下,见到小朋友兴奋的很。村里和俞夏同年的少,才三个,还有两个比他们大一岁了,人家现在会满地跑了,追着比他们年纪再大点的小孩屁股后面跑。
      俞夏即使再不想和小屁孩混在一起,但为了身体好,他还是让奶奶拉着学走路,天天和小屁孩混一起。
      俞夏每次出门最怕姑婆了,其实没血缘关系,但辈分就是这么叫的,姑婆五十多了,老婆婆了嘛不太爱干净,穿得又是缝缝补补的旧衣服,但是她确实是喜欢俞夏,但俞夏不喜欢她,嫌弃他太脏乱了,身上味道重。自从那以后,俞夏被大家传成了,是个小色鬼,只肯让干净漂亮的抱抱,长的难看的不给抱。

      上个月初夏时发了场大水,但大家都习惯了,过去也就好了,只是有些靠河有田的人家心情不是很好,因为早稻田被淹了,早稻被淹后的收成肯定不会特别好,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天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现在是六月中旬正是早稻快成熟的时候,也算是清闲些,再过半个多月就要开始收割早稻了,到时候够大家忙的,全家老少都得全出动。
      等到家里收割早稻谷时,俞华能走路了,只是走的好危险好艺术,用脚尖走路的,有时候还要先用脚尖颠颠,人小心倒是大的,每次走路脚步跨的特别大,俞夏每次看见他走路就怕他摔去,而且特艺术的走内八字。俞夏看俞华会走路了,心痒痒,可是讲句实话,他怕摔,他刚学着独立走路时,摔了一跤,脸都撞青紫了,所以后面他再也不敢了怕摔,都是扶着东西或有奶奶妈妈扶着走路。想着等自己再大点,再大点,就会自然而然会稳健的走路了。可是他忘记了,没有蹒跚学步,没有不断的练习,怎么能立马稳健行走跑步呢!
      随着年纪增长而消失的是什么?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懂得羞耻,变得胆小,学会了装作没看到,装作没听到,虽然这叫做大人,但等你觉察时,成长已经停止了。年纪增长首先会消失的是勇气。俞夏发现他心理虽然是成年了,但是他却早已失去勇气,连刚满一岁的的小孩都不如。鼓起勇气俞夏放开家人是手,摇摇晃晃的踏出第一步。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了不敢爬起来。摔倒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疼,大不了青紫,最多也就是破点皮。
      农历小雪节气才过去没一两天,南方就下了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不大,但特别冷,夏宇窝在家不动,怕冷的很。俞华却拉着妈妈嘴里喊着:“荡荡~荡~!”一定要出去玩,妈妈无奈只得抱着俞华到大门口让俞华自己看看下雪了,不能带他出去玩,小家伙反而兴奋的伸手接雪,看手上落下白白的雪,高兴的递给妈妈看。
      姑姑把小表哥小时候玩过的彩色积木给俞夏俞华两兄弟拿了过来,俞夏虽说自己是成年人,但外表却是孩子,而且妈妈都把积木放面前了,不玩妈妈会多想,所以也就高抬自己肉肉的小手安安静静的堆积木。俞华这时候表现的和一周岁多的小孩一样,爱动,老想往高的地方爬。俞妈妈给喂食他老爱抓妈妈的手,老爱和俞夏抢东西,喜欢把俞夏好不容易得到是书或是报纸撕掉。但最让俞夏无法容忍的是,俞华老站着就尿了,还老是尿床。
      又是一年冬至,奶奶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麻糍了,等姑妈们回来,在中午12点以前大家一起去祖坟上坟。俞夏和俞华在上坟后回家有幸吃了小半个麻糍,麻糍是糯米做的,虽然味道好但不容易消化,俞夏他们还小消化系统不完善,吃多了不好,只能给点尝尝味道。
      下午爸爸宰杀了一只狗,晚上是吃狗肉的,可是俞夏心里作祟,不肯吃狗肉炖粥,死活不肯吃,最后还是妈妈给冲了瓶奶粉,奶奶喂了几口白饭才算填饱肚子。俞夏是非常喜欢吃肉的,无肉不欢,但是仅限于家禽。比如兔肉,狗肉,他不吃的,心理作祟,但如果不让他知道这是什么肉,他会照样吃下去。所以说前提是不能让他知道或看到这是狗肉或是其他。俞华和俞夏虽然早早的断奶了,但只是不吃妈妈的奶了,而是改为奶粉早晚一次而已,其他时候吃鸡蛋羹拌饭,肉粥等等。
      今年大丰收,村里统计出来,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翻翻,大伙都高兴的很,手头的余钱也多了,想着明年再接再厉。
      手头有钱了,日子好过了,所以今年冬至过后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腊肉了,俞妈妈也不例外,晒咸鱼,腌腊肉,灌腊肠,俞夏安安静静的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妈妈忙活,太阳晒的他暖洋洋的。
      俞华现在是个小霸王,口头禅除了最爱叫爸爸妈妈奶奶,就是说“不” 什么都要抢回来,动不动就冲着你喊“不”。有次因为分配不均,闹的那个凶啊!一把就把东西从俞夏怀里抢了过来,抱在怀里戒备的看着俞夏强调到:“我的!” 还有如果妈妈抱俞夏,俞华就要大哭,抱着妈妈的大腿,踱着小短腿哭喊,一定要妈妈放下俞华改抱他才好。俞华每次都恶作剧使劲抱着妈妈的脖子,对着俞华骄傲的说道:“我的!” 俞华听后更是闹的厉害,金豆豆不要钱似的的掉,俞华心里小小的爽了一把,小孩子最好玩了,等稍微再大点就跟好玩了,哈哈哈!
      小霸王俞华很据探索精神,喜欢翻箱倒柜,特别的床头抽屉,他打开的驾轻就熟,垫着小脚,翻动抽屉了的东西,翻的乱七八糟。还老爱蹲下来抠地砖缝!老喜欢趴在地上翘着小PP看床底下有什么妖魔鬼怪,看完还对爸爸妈妈说怕怕!一刻都不安分,还老喜欢瞪着圆不溜秋的大眼,看着半掩的楼梯小门,一会跑到爸爸妈妈跟前,指着楼梯小门拍拍自己的小胸脯告状道:“怕怕~!” 有次看到俞爸爸上楼找东西,俞华也跟着撅着小PP 爬上楼梯,吓的俞夏直喊奶奶来!好家伙!等奶奶过来俞华都爬了七八节楼梯了。奶奶跑来想喊住俞华别再爬了,结果把小家伙吓到了,一个不稳就滚了下来,俞夏本能的跑上前,却不想摔倒了。只见俞华趴在地上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怕是摔疼了,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俞夏忙站起来跑到奶奶身边看哭的厉害的俞华,还好!还好!没摔出多大问题,只是脸上有些擦伤,鼻子上破皮了,后来奶奶带出去,俞华见谁都告状,指指自己的鼻子说“怕怕!”
      元旦后就是1982年了,第二天镇上下发通知,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给分田到户正名了。但是河对岸的林地和茶园还是归村集体所有,但可以向村里承包。
      又要过年了,俞爸爸养武昌鱼效益不错,俞爸爸准备在新的一年扩大养殖。奶奶说,俞夏和俞华是俩小财神爷,从福星变成财神爷了!
      新的一年俞夏和俞华就是虚岁三岁了,可现实的他们才16个月,所以说月份小的孩子吃亏,无缘无故长了一岁。
      正月里俞夏终于被俞爸爸俞妈妈带出去拜年了,收获了满满一小口袋的红包。但是被妈妈以替他们保管为由骗走了!
      大了一岁,他们也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了,虽然瓢羹握不好,饭吃的满脸满身,但不妨碍他们的热情。特别的俞夏那股认真劲让大人们每每都忍俊不禁。但也有让大人们闹心的时候,俞华一手抓瓢羹,一手抓饭吃,吃饭吃到一半不高兴了,会直接把碗扔掉,还咯咯笑,俞妈妈打了打他的小手,俞华正准备开嗓子哭,每当这时俞爸爸拉下脸“嗯哼”一声,俞华这个小鬼灵精立马不敢哭了,憋着嘴可怜巴巴的看着俞妈妈,要妈妈抱。
      俞爸爸是恩威并施,俞爸爸最爱和他们玩指认眼、耳、鼻、口、手的游戏。喜欢抱着他们让他们坐在他肚皮上或大腿上,指着眼睛问:“这是什么?这时电筒。”俞夏和俞华跟着爸爸念:“电筒!”
      俞爸爸指着鼻子问:“这时什么?这时出气孔.。” 俞夏俩兄弟学到:“出气工。”
      俞爸爸又指指嘴巴说道:“这时什么?这是话筒。” 俞夏笑着学到:“话筒。”这个游戏他上辈子小时也经常和爸爸玩,真熟悉啊!
      俞爸爸最后笑着指指耳朵问道:“这是什么?这时听筒。”俞华咯咯笑着学到:“叮咚。”俞爸爸听着音不对,又指着耳朵说:“听筒。”
      俞爸爸还喜欢和俞夏玩“叽咕,叽咕!” 就是挠痒痒,俞夏和俞华像俞爸爸,怕痒的厉害。每次三人玩的被窝床单一团乱,俞妈妈每次都骂他们,妈妈一生气,爸爸就教唆俩兄弟给妈妈“叽咕,叽咕”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六章 长大进行时(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