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第六十四章 有目标就要行动(一) ...
-
时间还早,三爷爷让俞夏午睡,可俞夏不肯,三爷爷带着俞夏出门去到周边逛逛,去商店看看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去家具市场看看家具问问价格,一圈逛下来累的很,但收获也不错。晚上回到家,俞夏是直接躺床上了,三爷爷也累的厉害。
晚上躺在床上俞夏心情很激动想了又想对着旁边的三爷爷说道:“三爷爷!”
“嗯!睡不着啊?”
“嗯,三爷爷我发现现在东西价格比以前贵了不少,我今天看见和我妈妈一模一样的手表现在居然要一百五十元的,妈妈说她当初和爸爸谈恋爱时买的才一百不到。还有啊以前记得吃白糖棒冰才三分,后来五分,现在居然要七分了,我想过几年就要一毛一块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看电影才两毛,后来就变成一元了,上次和我俞华去看电影居然要三元了,现在的物价一年比一年高,感觉钱都不经用了!”俞夏没有直接说他的想法,反而拐个弯引入。、
“是啊!国家在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在慢慢上升,物质追求在提高,不是钱不经用,是我们的物质追求在提升,想买的东西多了。以前日子苦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目标的,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就想着要吃好,要吃肉,要尝尝新鲜没吃过的;穿暖了就想着要穿漂亮的,穿的时髦,要穿质量好的。樟生啊!你看物价上涨了可是工资也在上涨,只要国家调控得当稳步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但是我们要摆正心态,比如说就像你只有买自行车的钱你就得踏踏实实买自行车而不是妄想着买万元摩托车,看别人买摩托车你就心里记恨,感觉别人肯定是投机取巧,感觉国、家不好,政、策不好,感觉自己时运不好,感觉自己大材小用,整个社、会对不起自己;这是不好的价值观,咱们得脚踏实地,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价值的东西,如果想买摩托车,咱先立个目标,朝着那个目标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三爷爷一直在点点滴滴耐心的给俞夏教导,希望俞夏是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努力上进的孩子。三爷爷今天陪着俞夏看着俞夏每样东西都要问价格,现在又那么一番话知道俞夏怕是又有什么主意的,笑着说:“说说吧!你又有什么主意了!”
“三爷爷您真是诸葛亮什么都知道啊!”俞夏笑着说,自己那点小心思看来是满不过的。
“你个小马屁精!快说吧!”三爷爷笑笑拍拍俞夏的脑袋瓜子。
俞夏笑着坐了起来激动的想立马述说自己的想法,却被三爷爷按回床上:“好好躺着,别冻去。”
俞夏只得老老实实躺着,有些激动侧着身子说道:“三爷爷,我感觉吧钱放着不会多起来,而且照现在物价的上涨水平,钱只会缩水,虽然现在银行利息很高,但是我听说国家以后要降息了。我想吧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拿来投资。
“嗯!说说看。”
“德宏营养口服液三爷爷您知道吧?”
“知道,电视里天天广告。”
“三爷爷我想投资德宏集团,刘广兴当初借款十几万起价,三年后产值就过亿了,现在更是兼并的国营罐头厂,发展潜力很大的。”俞夏知道以后德宏集团会是红遍全国,饮料王国领头羊,不要太赚钱哦!
“它不是国营的吗。”礼三爷爷虽然知道德宏集团,但听着好像是国营的啊?
“是啊,但是现在刘广兴组建了一个股份制公司公开向社会集资了嘛!而且现在准备进军饮料行业,我想着现在刘广兴正是缺钱的时候,我的投资是雪中送炭。”俞夏对德宏集团那是相当的看好啊!
“······”三爷爷听完半天没有说话,俞夏有巴拉巴拉的和三爷爷说着保健品和饮料行业的前景。
“说说吧!不止是这个吧还有什么?”三爷爷的突然开口让俞夏措手不及,但转念一想怕是三爷爷同意了,但需要实地考察吧!
当下俞夏立即明白过来笑着说:“三爷爷我想开大超市。”
“大超市?”
到中国最早的超市家乐福也得两年以后95年才进入中国,后世超市赚钱大家都明白,所以超市的遍地都是,可是让人伤心的是大型超市大多都是外资,基本是垄断啊!无论它出现多少伪劣产品,可人家就因为顶着外资的帽子一点事都没,照样在中国遍地开花。外资大型超市因为雄厚的资本,大量低价进货售卖使得周边方圆几里地的小零售店都会受到挤压甚至倒闭 ,可悲又可叹!。前世俞妈妈在工业区开着一家小超市,生意不错的,后来就因为附近进驻了沃尔玛,生意那是一落千丈啊!最后不得不亏本转掉。俞夏想着重来一世,那么这么一个大蛋糕不吃也太亏了。他要开超市,大超市,但咱的一步步来。
“对!大型超市,和供销店差不多,只不过比供销店大,里面什么都有,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一家店就让你把吃穿用买齐全了······。”俞夏兴致勃勃的讲着,把自己知道关于大型超市所以都慢慢讲给三爷爷听,他当初还在好又多工作过半年呢,当然是当电脑销售员。
俞夏和三爷爷说了很久,三爷爷对这个超市很肯定,还说明天要带俞夏找个人,以前是三爷爷家上海店面大掌柜的儿子叫郑锦华。
昨晚两人聊得很晚,直到十二点多才睡下,兴奋的很,早上俞夏有点赖床。但好在还是起床了,吃了早饭三爷爷就带着俞夏去找郑锦华。怀旧拥挤的弄堂里找到了郑锦华家,今天周末郑锦华放假难得在家休息,见是三爷爷找来,有些激动的就喊大少爷,被三爷爷用拐杖敲了下,立马笑着改口叫俞叔。
郑锦华家在三楼,三爷爷年纪大了,爬的有点喘,郑锦华立马扶着三爷爷进屋,张嘴就喊老婆出来给三爷爷泡茶又是拿点心,又是扶着自己年迈的老父亲出来,一阵的激动慌乱,特别的郑锦华的年迈的父亲,快九十的老爷爷见到三爷爷那个激动啊!耳朵不大灵光了但脑子很是清楚。
算是久别重逢大家都很激动,互相诉诉苦水,讲讲近年状况,各有各的难处和辛酸,这几年还算好的,聊着聊着就讲到的俞夏身上,三爷爷在给他们介绍俞夏时,是说自己族里过继来的,郑锦华的父亲看着俞夏一个劲的说好孩子俞家终于有后了。俞夏听着心里直汗,年纪大的人啊思想还算老派的。
俞夏了解到郑锦华今年刚好四十,兄弟6个,他是家里老三,老大文、革时判刑去了新疆后来人了建设兵团,近些年年纪大了说有回来的想法。老二是姑娘早早嫁人,日子还算可以,老四是文化青年,那种年代太疯狂,他也疯狂早早去了,老五知青下乡后来就在乡下结婚生子,在一家小单位里当会计。老六是个出息的虽然下过乡但好在没牵挂高考恢复后第一批考上大学,年纪轻轻就在国企当个车间主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郑锦华是家里老三但老大不在孝养父母就落在了他头上,郑锦华也是个本事的,和他父亲一样经商能力一流,靠自己的能力从一个跑业务到管理一个厂,他的能力不可谓不好,只是人心难测,有人看他能力好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厂发展到大厂,钱多了,是非就多了,眼红的人就一个个冒出来了,有人举报他贪污肆意挥霍国有资产。郑锦华和他父亲一样,是个很忠的人,但他却是头脑灵活不是死忠的那种,而且平时为人和善,和领导的关系搞的都不错,被人举报了,虽然被关押的数个月,最后还是有惊无限没有进牢房,但工作和名声都没有了。郑锦华原本分配的大房子被没收了,一家八口全部蜗居在老父亲的这,三个卧室房间被挤得满满当当。从去年被免职起,在家耽误了个把月,郑锦华重新振作起来找工作,可是工作却不好找,又那么一个黑点在那企事业单位都不敢用它,最后只得在一家私人小厂找了个业务员的工作,想着从头来过,他不相信自己赶不出点业绩来。还别说,郑锦华的关系人脉不错,一家人的日子还算勉强过的去。
郑锦华有四个孩子,最大的19,今年高三就要毕业了,俞夏刚才见他出来见过三爷爷后就进屋复习去了,看来是个学霸,但听郑锦华说老大偏科厉害,数学像他好的不得了,就是性格像他妈,比较内向,扭的很,认死理,去年没考上,今年复读和再考。最小的也都是14的姑娘了,今年下半年就要上高中了。老二读的是师范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