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二十二 拜年 ...
-
俞爸爸是知道俞夏在跟着三叔学弹琴的,他也是乐意的,小孩子高兴就好,但也没真想俞夏以后就以弹琴谋生,俞爸爸还是想着自己孩子长大了认真读书分配个好工作端个铁饭碗,但俞夏弹琴当个爱好俞爸爸还是非常赞成的,晚上还特地和俞夏说:“樟生,跟三爷爷学弹琴了就要认真学知道吗?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得好不好倒是无所谓,但贵在坚持。”
没两三天就过年了,俞夏发现这几天零嘴多了,就看见俞华天天拿炒米、炒黄豆或是冻米糖往外跑。
这几天俞华老往大伯家跑,因为大堂哥在家。大堂哥初二了,明年7月份中考,即使时间还早三大堂哥还是那么认真的学习,快过年了也没放松没出门玩,天天在家看书。
俞华最近爱上了看大堂哥的书,一本正经的端着大堂哥的课本或是凡是有字的本子,也不认识里面的字,就“@ # ¥ % & *……”拉吧拉吧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念出来,念完见大家笑,他也笑,好玩的很,根本不明白大家是在笑他。
大堂姐去年就毕业了,成绩不好没考上,就托人在市里棉纺厂找了个工作,月工资38.5,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补贴,一个月差不多有43元,如果工作认真每月还有5元奖金。工作很不错,大堂姐好些同学都很红眼大堂姐的。
这次大堂姐放假回来,带回来好些东西,俞夏也分到了一根铅笔,被俞夏细心的放好了,等以后上学用,这可不是俞夏抠门,实在是80年代物资匮乏,大家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中华铅笔也算是精贵物了,稀罕的很。
除夕时俞夏本想守夜的,但实在是困的不行,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哗啦啦吃完耕,俞夏难得偷懒没练字和俞华跑出去玩鞭炮了,中午是在小爷爷家吃的。初八小爷爷家的小叔相亲的女方人家要来看人家。
小爷爷是爷爷的亲弟弟,爷爷兄弟五人,爷爷排行第二,大爷爷三爷爷四爷爷都被日本人给杀了。不过小爷爷有烂腿病,当初出去做工时被日本细菌弹感染,所以常年烂腿,听小爷爷说当年日本鬼子来了,要征工,恰巧和抗日军遭遇了打了场小规模的仗,小爷爷当即爬进水沟里连夜跑了,一路挨饿沿着铁路跑回来,跑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双脚开始腐烂。解放后去了市里和杭州都看过了,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但只要下地干活小爷爷就要把脚包的好好,就怕脚又会严重腐烂。
就因为小爷爷的烂腿,小爷爷一直到腿治好后38岁才娶上老婆,小爷爷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二儿子是早产儿所以没有满月就夭折了,大儿子和女儿早早就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小儿子当兵去了,当了8年兵本来留部队应该是很好的发展,但小爷爷年纪大了,想小儿子想疯了,给部队写信硬是要小儿子回来。
去年下半年小堂伯就回来,一回来小奶奶就张罗着给小堂伯相亲。最后相中的是姨婆介绍的,蛮漂亮的一个姑娘,小堂伯自己也是很称心的,决定定下来,不过女方要家长按风俗要先到男方家里看人家。
这不小奶奶老早就开始打扫家里卫生,准备好果品糕点,所以俞夏和俞华大面子让小奶奶偷偷摸摸每人塞了一块芙蓉糕。
俞夏俞华高兴坏了,俞夏可不像俞华立马胡噻牛嚼,而是细细品尝,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啊!真甜!一抬头看见俞华砸吧着嘴巴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手里的芙蓉糕。
俞夏只得狠心的把手里的芙蓉糕掰了一半给俞华,有些小气巴拉的说道:“慢点吃啊!”
按老话讲初二应该是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但去外婆家拜年了姨妈家肯定也要一起去的,但按规矩应该先去男方家亲戚拜年,所以最后决定先去大姑妈家拜年,然后是小姑妈家,最后去三个姨婆家拜年,初八就是小堂伯女方来人看人家,为了看看未来的新伯母家里的孩子一大群挤在角落里你推我,我推你挤着争着上前看,可真当未来的小伯母和他们打招呼,却一个个害羞了跑了。
初八一大早俞夏和俞华就被俞妈妈摆弄好穿上新衣服,带上礼品要去外婆家拜年。俞夏到外婆家很少去,主要是以前身体不好,加上正月里好天气少,所以怕俞夏生病,奶奶都不肯让俞爸爸和俞妈妈随便带出去。倒是俞华经常去,又是年纪最小的,舅妈,姨夫姨娘,表哥表姐们都让着宠着,所以俞华在外婆那算是小霸王了。
俞夏被俞妈妈包裹得严严实实,那长长的围巾包的俞夏只露出一双眼睛,戴上手套俞妈妈把俞夏抱到自行车后面的儿童座椅上。
儿童座椅是俞爸爸亲手用毛竹编的,很结实也很漂亮。
为了稳妥起见俞爸爸和俞妈妈各自骑一辆自行车,俞爸爸带俞夏,俞妈妈带俞华。外婆家有些远很多都山路,因为照顾着俩孩子,俞爸爸俞妈妈骑了俩小时左右才到外婆家,外婆家就住江边,村口大路旁边就是大江了,冬天江水少但很急,如果不怕冷可以涉水过江的。俞夏记得与俞妈妈说过,小时候日子苦,又没大桥,大桥在市里乡下都是走浮桥的,可是浮桥离的远,妈妈就大冬天的涉水过江到山里捡柴火烧,但必须赶在天黑前回家,因为山上有狼、野猪,很危险的,不过现在发展快,人口多了,山上的狼少了,平时很少碰的见,按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野猪和狼会绝迹,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人类的发展总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
王外婆是自己住的,三间泥土房,虽然很旧但还好不破,由于是住江边,就地取材,所以院墙都是大块的江石混合黄土堆砌而成,不高但对于小小的俞夏和俞华来说却是很高很高的。
外婆一见俞爸爸俞妈妈过来,车一停下立马上前笑着先把俞夏抱起来,别看外婆个子小小的,可是力气却很大。“外婆的宝贝嘞,终于来了啊!外婆看看啊!重了、胖了!”外婆对俞夏又亲又摸的,外婆的热情让俞夏招架不住啊!但又不能推开伤了外婆的心。
外婆家和花埠镇不是同个地区市的,所以外婆和俞夏的口音相差很大,俞妈妈也是,两边口音混杂着,听着别提多别扭了。现在和外婆聊着,突然间蹦出花埠的口音别提多可乐了,俞夏和俞爸爸听着互相看了眼笑了。
俞夏他们到了没多久大舅妈就过来了,讲好晚上去大舅家吃,正聊着小姨娘也到了。姨娘坐公交车来的,抱着小表妹,小表妹可爱极了,胖胖的,白白的,那小脸小手嫩滑的,俞夏抓着不肯放了,小孩怎么会那么可爱呢!来香香个!
俞夏刚和小表妹香香完,小表妹哇的一声哭了,俞夏愣住了!什么情况他这么讨人厌?
俞夏被小表妹伤到心了,牵着表姐的手要去江边寻宝。表姐今年16了,初中刚毕业,成绩差的很,继续上学那是不可能了,在家玩了半年,也不知道干什么,想进城去厂里工作,可又没介绍信没关系进不去,就在家务农了。
俞夏要出去,俞华肯定要跟着,大表哥不放心也跟着,村里其他和俞华认识以前玩过的小朋友也跟着,结果一大群人去江边玩。
俞夏其实是寻宝去的,外婆家所在地区是黄龙玉的小规模产区,所以村口江里有黄龙玉的籽料,但是很奇怪的是不管后世黄龙玉炒的多厉害外婆这边江边愣是没人寻石反倒是下游不是产区的L市江边有大批寻石人,把江床挖的面目全非。
俞夏前世每次去外婆家都喜欢带两三块石头回去,他不局限于找黄龙玉,凡是俞夏认为好看的石头,或是奇形怪状的俞夏都喜欢。前世俞夏有五六块黄龙玉,可其实真正极品的很少,只有一块拳头大的是真正吃透的黄龙玉,其他都不是吃的很透,但奈何不住俞夏喜欢,宝贝样的打磨后放房间里。每次俞妈妈骂俞夏瞎找什么石头,俞夏总是笑着说:“妈妈!我找的可是宝贝,一块石头换一幢别墅呢!” 俞妈妈每次都笑得骂俞夏:“做白日梦是伐!”
等俞夏到了江边那风吹的冻死人了,俞夏拿着鞋刷和大勺子,小心的寻找着漂亮的石头,可没找多久俞夏被冷风吹的牙齿打架,咯咯响个不停,实在是冷的很啊! 现在的冬天可比后世的冬天不知冷多少了。
俞夏找石头可不那么好找,天气冷不算,还有俞华和小朋友们的捣蛋,好不容才找到一块自己满意的石头,纯白透明的,有几丝红色掺杂在内,非常漂亮,个头也大,成人拳头那么大,俞夏很满意,招呼着表姐给他洗干净。为了防止小朋友抢俞夏把石头塞进随身带的布袋里。
俞夏还喜欢收集小石头,那种很少却很漂亮的彩色小石头,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等,打磨后漂亮的很,亮晶晶的。
俞夏找到没几块小石头俞爸爸就来叫人了,午饭时俞夏发现他面前多了一罐汤,后来才知道是野猪心炖桂圆,味道有点微甜,但还好的。这是昨天村里有人在山上打到一只野猪,外婆听了特地去讨了野猪心,想着给俞夏补补,俗话不是说:吃什么补什么吗!
吃了中饭俞夏想继续找石头,可惜俞妈妈不肯了,死活要抱着俞夏不肯让他去江边。
晚上是大舅妈家吃的晚饭,俞夏一家在大舅妈家睡的,小姨娘在外婆那睡,俞夏是有点认床的人,白天到那玩都行,就是晚上得回家睡。硬是睡外面除非又亲人陪着,不然俞夏当晚肯定睡不安稳,不过俞夏熬过第一晚,后面也就习惯了。
第二天中午在二舅家吃,下午就和小姨娘一家去大姨家,歇了一晚去二姨家吃过午饭,小姨就随俞夏他们一家回来。俞夏一回到家奶奶就说,陈子骏有东西给他,俞夏拆开来一看原来是《铁臂阿童木》彩色绘画本和铁臂阿童木的塑料玩具。
小姨娘在俞夏家玩了两天才回市里,俞夏和妈妈也跟着去了市里去小姨娘家拜年。
陈子骏大年初二才到爷爷家拜年,本想着去看看小夏夏的,可是一到上云村才知道俞夏出去拜年了,他家亲戚不多,他爷爷就他爸一个孩子,而且他爷爷是东北一路打鬼子才到的这边。所以爷爷这边没亲戚了,拜年就妈妈那边亲戚。等拜完年回到爷爷家,发现俞夏还没回来,只得把礼物先给俞夏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