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进城 ...
-
(一)
阮梅那个多年不联系的,曾经好了很久的小学同学终于为她在城里谋了个好差事——一所重点高中的生活老师,俗称宿管。不但有月薪,还管吃住,关键是,离许祺的新高中很近。就是晚上要值夜班,巡夜到11点多。
阮梅虽然是个农村妇女,可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们镇子里没有高中,Z省改革的时候把他们村子划入了A市的范围,让村子里的孩子都有机会上高中。
许祺是幸运的,中考改革第一年给他碰上了,A市是省会城市,自然更加积极地配合Z省的政策,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城里和农村使用两套试卷,划一样的分数线,不必说,自然是农村的卷子简单得多,许祺本就很认真,难题不怎么会做,可基础够扎实,因此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虽然不是重高,但也是普高里的领军学校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7月,许祺已经放假在家,是隔壁王大爷从镇中学捎来的,一拆开,便是鲜红的“已被我校录取”几个大字,阮梅眼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不知是欣喜的,忧愁的。
许祺的爸爸生前是海军军人,是的,生前,他在前年的海难里失踪,ZF象征性地在海里兜了两圈就算是搜寻完毕,一年后,也就是去年便下了殉职通知书,用土黄色的信封包着,夹在通知书里的是给家属的抚恤金三十万元。虽然这在农村已经是一笔大得不能再大的钱,足够许祺娶上一个贤惠媳妇儿,盖上一栋漂亮的大房子,但是若要在城市里衣食住行,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原先许祺的爸爸每个月寄回来近一千五百块钱,足够两个人花了,现在就只能靠阮梅一个人挣钱。
阮梅在未收到通知书之前,就暗暗计算着若要在城里过活,每年要花多少钱,而得出的那个数字无疑是她承担不起的。可她知道,她一定要去,哪怕儿子说着不想去城市,可是她看得见儿子眼中的向往,可是她知道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就是要咬牙,就是卖血,也要去。
所幸,她得到了这份工作,吃住的开销问题解决了。
新学校W中坐落在A市的郊区,美其名曰XS科教开发区,离阮梅工作在的S中仅隔了一条街的距离。但是地理位置近不代表学校质量相似。光从这交的费用上就可见一斑。
S中是重高,ZF为了培育学子,每年给不少的补贴;S市是重高,所以每年可以得到一大笔爱国人士赞助,而且自身又经济实力雄厚,在市中心有一个私立分校,吸金吸到爽歪歪。各种费用减到不能再减,只要成绩足够优秀,就是再穷的学生,每年的奖学金也足够支付一年的在学校的开销。而相反W中只是作为一所普高里较好的中学,既没有补贴也没有赞助,只能从学生这儿捞点油水,不但学费贵,连住宿费也直逼四位数。所以许祺自然而然选择了和阮梅一起住在S中。
其实S中本来是设计了每个年级床位刚好的,但由于到了高三,不少学生为了可以住得宽敞些,顺便可以偶尔打打牙祭,就三五成群地去校外租了房子,于是不少床位便空了出来。
S中本没有这种先例,只是教务处的主任恰好前些天吃了空,韩剧看多了——忒善良,见阮妈妈可怜的死了丈夫,还一个人带孩子来城里念书,便打算对这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再是许祺人也乖巧,打申请的时候静静地站着那,一动也不动的,只拿乌溜溜的眼珠瞅着人,直瞅得教务处的那老师愣是没好意思在那张白净的纸上写个“不同意”,于是许祺就这么算是跟着阮梅在S中安家落户了。
(二)
傅轶眼看着要进入最关键的高三,傅家父母看着高三群里不少孩子的父母都说要给孩子在外面找房子住,自然而然也问了傅轶的意思,只是还没等傅妈说完,傅轶已连连摇头,说道“没意思的,瞧瞧那搬出去的都什么人,不就指望着可以不上晚自习通宵玩个爽快嘛,再说了,外面一个人哪有寝室有学习气氛呐?”
傅轶这么说着,倒不是他真不爱玩,每次活动课篮球场上怎么少得了他,只是住外面那帮人和他真不是一类人。他和那群没脑子的,是八辈子玩不到一起去的——傅轶坚信。
傅家父母明白自家儿子是个有主见的人,又见他说得头头是道,自然就不再多说。
虽然还只是暑假补课阶段,但也算是准高三了,而原先的高三也都走净了,这一跃成了学校里的老大,可把男生给乐的。
刚走的这届理科没考好,一本率低得吓人,把教务处的一堆老师给急的,对这届便格外重视,更别说实验班那几个,就是理科班的那些也是个个当宝贝似的,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要知道,S中虽然是重高,但排名只是将将挤进前三。Z省的改革在让农村的孩子有书读的同时,也对中考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来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是要扣掉15分的,但这次改革后,中考将实施平行志愿填报,也就使得一些成绩优异,只是发挥不稳的学生敢于填报A市第一重高E高,进而使除E高外的高校新高一的质量愣是比上一届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于是还没正式开学,趁着暑假补课的空儿,领导已经层层交代下来,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重!一定要趁着这最后两批优质学子好好再扬眉吐气一把。
想要高三努力,待遇必须优渥。像是宿舍内本来都是学生打扫的,只有走廊才需要阿姨打扫,但老师也明白高三的人都懒透了、累坏了,特别是男生,早上能准点到教室就不错了,更别指望去打扫卫生了。任垃圾堆成堆,分十几分十几分的扣也再不能让他们搞一下卫生了,干脆就嘱咐阿姨每几天帮高三的宿舍打扫一次。再比如食堂的菜,高一高二合起来才一个食堂,高三一个年级占一个食堂,烧菜师傅一个不少,各种好菜轮个上,防止学生以没菜为由不吃饭……总之,生活里算是照顾到了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