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电视剧集与青春片、青春小说、青春漫画 ...
-
>
被推来一个落落,她有一篇《年华是无效信》,可能我最近想到我最后的少女时代,我也是看过郁秀的《花季雨季》的,谈不上当年我有多喜欢。
因为它们与当时租书屋的外来言情相比,1、情感浓度不够多,我国是不让描写学校里谈恋爱的。2、它们属于年轻人的轻文艺行列,有一定的阅读门槛。
但多年以后,在我做为一个创作者想要写我的青年时代时,我才发现我需要的不再是当年的言情小说,而是这些轻文艺小说。也就是青春小说。
因为它能准确地记录当时的社会,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它们像照相机拍下当时的学校、家庭。
什么是青春小说?
它是描写成长的。
我们的成长是什么?我们的成长是天上掉馅饼暴富?我们的成长只有张家长李家短抢男人?然后我写《黑猫》时写同学们讨厌吴于是在墙上诅咒她。
这是多年以后,看《年华是无效信》后给我当时的灵感。我想到,当年我们当地的学校也是这样的。喜欢在墙上乱划乱写。于是我写了这个梗。这不是借梗,这是共用的梗,这里先声明。我借梗会标清楚的。
文艺是什么?今天可能是金主的捧人游戏,金主让文人为自己发声,用金钱砸出流行与舆论。然而由此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金主们,我们还要不要出海出国带动文化产业搞文化?
你们抽掉资金后,整个行业后继无人(没钱支撑最基本的生活谈什么培养?),专业型的人才被你们活生生边缘化,造出这种虚荣的假数据与水区。
文艺是什么?它是时代的帆布,它反应真实的生活与现实。它得一代一代更新的原因是,每代人想的都不一样。它得高出生活一点点,但又不能太脱离地面,太脱离地面,它只会养出一群脱离生活实际,如日宅一样的社会性问题。不想结婚、不想生育、不想工作,无缘社会。
扯远了,绕回来。
类型片的开拓,需要尝试了。但我国的青春类型片,它们喜欢绑定父母。然而我国的父母,大家知道的。七零后才算能跟我们对得上话,这不是要揭伤疤,这是现实。
于是,青春片到底要关注什么问题?文艺究竟应该怎么做?在言情通往通俗小说的通道上,我这个守门人是不让自己升级的,所以全世界的文艺片导演们、歌手们、词人们、宣发们请不要没完没了地致敬我。你们应该买我的版权,然后自己去修改,修改得跟得上时代。
我不喜欢抢别的行业的饭碗,但我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碗饭吃。不要这么搞笑,大家都有饭吃,谁也不饿死才叫中国梦。中国文艺梦。
有些人占那么多有什么用?你死了能带走多少?
青春片,你怎么让年轻人爱看?歌曲很重要、选角很重要、拍摄很重要、长度很重要。我个人不建议搞什么大长篇,它应该短,当然像我《黑猫》这种是写一个人的成长,不只是青春成长。你搞青春片,就是对标青春,青春里会发生的事情与情绪有多少?他们要面对什么问题?社会的、学校的、情感上的?
《年华是无效信》写的是女同学之间的嫉妒情绪,友情的变质。
你怎么去处理青春期女生之间的这些问题呢?
文艺作品它抛出来,就会有导向让社会关注,然后为年轻人解开这些困惑。
成长真的犹如历劫,一个年轻人的长大,真的不容易的。
然后不痛不痒,完全脱离现实的文艺作品我们还要写多久?
你只有所有环扣全搭起来,你才能形成产业循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他们要解决的问题。你文艺作品天天大量的假老公、假工具、帅、有钱、像我的狗一样对我好,这叫言情?
我还记得台湾言情死在我们面前的前一夜,也是这种风声水起的样子。
不是说偶像剧或偶像小说,爽文言情,不能成为文艺作品。
俗话说“观众喜欢,你算哪个?”,虽然现在已经变成“金主喜欢,你算哪个?”,但你文艺作品占有的比例这么大,做死整个产业就在眼前,金主们是不是很开心?
文化沙漠的感觉很衬你们的品味,你们就是喜欢这样的。永远穷得只有钱的样子,文化在国际上被人踩在脚下的样子特别好看呢。
水货们能力不够让产业垂死的样子真好看。
营销出来的假相,你会因为一首歌的歌词、曲,唱出你的心声泪流满面么?你会因为一部电影、电视剧去买书籍与周边与去旅游消费么?不要跟我扯假的购买数据,我们中国文艺是不是永远这么不行?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