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周岁典礼(一) ...
-
秦明十三年夏末,北燕慕容氏率领的三十万燕军虽自三藩山大败后,已连得秦国北疆、南平二城。但在进军秦国东岩的途中,却突然遭受到了来自另一股陌生力量的偷袭。其前锋被困东岩,粮草被烧。中军在救援途中受到埋伏,损伤惨重。不过一夕之间,燕三十万大军顷刻间成了困兽,与秦军僵持于东岩。五日后,燕军竟自动撤离秦国边境,率领残余部队回了燕国。
至此,秦军解了东岩之困,也将彼此战斗了数年的燕军赶出了秦国疆土。
但燕军前脚刚离开秦国,下一秒秦军统帅阮天山便收到了来自皇城的密信:燕军重创,回国必哀。卿务必紧追,将之一网打尽。
于是秦国十五万守军连夜快马加鞭赶追燕军至燕云关。在燕军即将踏入燕国之际,将其拦截在外。
秦军以首尾包抄之势迅速将燕军逐一剿灭,并将燕统帅慕容澈之首级悬挂于燕云关城外。秦军不日便出燕云关,直袭燕国十六洲。燕国没了慕容澈的三十万大军,如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妇,不出几日便兵败于燕国帝都幽州城,
当秦军帅师进入幽州城时,但见满目狼藉,血流成河。燕人们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四处充斥着悲悯之声。大街小巷皆是战争的痕迹。
按照惯例,战胜国可俘战败国后宫以为胜利之果。
于是,当秦军铁骑堂而皇之地闯入燕军后宫时,已见燕国皇后慕容王氏自缢于自己的寝宫。其他嫔妃皆作鸟兽散。有的不堪忍受日后的屈辱,也学皇后在秦军未踏入之前便早早的自缢。有发誓要报亡国之恨的,便盛装打扮等在燕宫,以肆机偷袭秦军。也有瞬间被战争惊吓成痴的,便披头散发的游离于各宫,回忆着往日的种种。
总之,在秦军到达燕宫时,宫中之人已所剩无几。阮天山下令,将燕宫中尚存的地位较为高的各宫娘娘和公主皇子,皆按品级高低押至秦国等候定夺。而无名无位的则直接发配秦国北疆。当然,容颜尚还可以的可留在秦军中充当军妓。
于是秦明帝十三年秋,历史六年的秦燕之战终于以秦大胜为告终。
至此,北燕灭,而南秦开始了“秦明盛世”的鼎盛时期。
史上也将这一年称为“秦武年”。
今日一早,金嬷嬷便吩咐众人早早得将我的闺阁收拾得干干净净。又在四处撒上了葱、蒜、芹菜、稻草,还有零零散散的几味中药材。
我还在睡眼朦胧中,就被金嬷嬷叫了起来。二话不说便将我抱在怀中,只吩咐几个心灵手巧的宫人将我微有些杂乱的发辫梳齐整。又将前几日秦明帝亲赐的宝月翡玉吊坠挂于我的额前。那翠生生的坠子温温的,却是极重,挂在我额前倒是替我挡去了一大片光明。
我还在小声嘟囔着,已被金嬷嬷快速得换去了睡袍。转眼间,身上已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大红金丝夹袄,上面绣满了各式各样的芍药,有并蒂开放的,有含苞待放的,也有一枝独秀的。金嬷嬷又从宫人手中拿来了一条同色系列的软绵夹裤,套在我身上。还未等我看够,就见脚上也套上了同款的大红底靴。那靴子头上还绣了两只可爱的小老虎,正在张牙舞爪的一阵晃悠。
我正觉自己瞬间成了一个“大红人”,却见金嬷嬷又从箱底中拿出了一对赤金手镯,将它们调准尺寸后,套在了我手上。那手镯做工极为精细,上面还留有两个同款赤金铃铛,一碰就叮当作响。我细看了看这对手镯,只见镯身上还嵌了几个银丝篆体小字,左手边这只写着“天姿凤仪”,右手边那只写着“福泽绵长”。
见我一脸好奇得盯着手上的金镯,碰得它们叮当响,金嬷嬷还是幽幽得叹了口气。
“这是你母妃离宫前交给我的,说是等公主周岁时拿出来戴在手上,以求上苍保佑公主一生富贵吉祥。”
金嬷嬷的声音低低的,仿佛自觉得不该在这个时候提起她。却让我在瞬间想起了那位曾伴我三月有余的生身母亲。是了,待在冷宫多日,今天这样的日子,想必她也终究还是舍不得我的。
忙了一个多时辰,待我将一身的红衣红裤红鞋穿戴整齐后,金嬷嬷这才抱着我赶往皇后的寝殿。
等我们到时,皇后早已盛装在身。就见她头戴九凤祥云攢珠髻,额挂骊山翡翠明月珰。身穿紫红宽袖洋裉袄,再加上同款的软烟真丝飘带。脚踏狐皮银凤足靴。彩秀辉煌,恍若月宫仙子。
便连她身边的两个小人也是着正装在身。统一的东陵玉簪束于发端,脖挂赤金琉璃长命锁。身穿崭新的淡紫锦绣棉衣。腰挂血玉流苏坠。脚踏乌金小鹿靴。再加上哥俩本来就是粉雕玉镯的,如今更十足像极了观音菩萨前的一对小童子。
见我一身通红的出现在他们面前。子逸和子渊顿时冲着我大笑。
皇后依然一脸的温婉。她朝着我温柔的招招手,我便由金嬷嬷怀中跳下来,朝着她亦步亦趋的蹒跚走去。刚走到皇后面前,她已上前一步将我搂进怀中。
“我的辛夷,今天可满周岁了。”她满脸的笑意盈盈。
就见她轻一招手,旁边一宫人已将一盘绘有五彩芍药的锦盒端到皇后面前。轻一打开,顿闻一阵清新的胭脂味扑鼻而来。
“此是‘女儿媚’,取自御园中最娇媚的芍药花心。点一点在我们辛夷额上,保证辛夷长大了便如芍药般倾城绝俗。”皇后的声音温温的,带着淡淡的娇柔。
她拿起旁边早已准备好的一只金笔,轻沾了点通红的女儿媚,在自己的手心匀了匀,见色泽差不多,复又沾了点,这才提起笔,小心翼翼地在我额间轻点了点。
我只觉额间顿时一阵清香。却闻皇后已望着我惊叹道:“我们的辛夷果然不负芍药之名。如今点了女儿媚,倒是越发的像极了一位小公主。”她将手中的笔交给了一旁的宫人,自己又从宽袖中掏出了一个精致的锦盒。
正要打开锦盒,却瞥见了我手腕上的那对金镯子。她似乎愣了愣,不多时才隐隐笑道:“你虽非我亲生,但自三个月起便长在我这朝凤殿,也算是东宫人了。他们哥俩周岁时皆有我亲手绣得荷包,如今母后给你也挂上一个吧。”不待我咿咿呀呀叫嚷,皇后已从锦囊中取出了一只绘有九瓣花瓣的芍药荷包,将它轻轻挂在我胸前。霎时,我的鼻间充斥了芍药的淡淡香味。
“芍药乃是我秦国国花,亦是辛夷的名字。母后希望我们的辛夷能一生平安,一世高贵。”
那是我周岁时娴雅皇后对我的祝福。那时还不知一生一世有多长,保不定也像前世那样说挂就挂了。只是那天的芍药是我一生中见过最多的,到处都是芍药。额前是,鼻尖是,胸前是,身上是,所到之处,满眼皆是芍药。
至辰时,忽闻一阵清脆的脚步声响彻朝凤殿。不时便出现了一张虽已不再年轻却依然英挺无比的威严君容,正是我的父皇——秦明帝。
他还是一贯的着装,明黄的朝服加身,宽大的旒冕挡住了他半张脸。冕上那些晶莹剔透的旒带来了一连串的响声。
一见到我,他便朗声大笑:“哟,我们的辛夷今日真是像极了一位小公主,不过是朕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公主。”他对着我哈哈大笑,但出口的话竟像极了方才皇后的话。难道所谓“日久便成默契”便是如此?
秦明帝似还想再在朝凤殿逗我一会,却听殿外的管事太监来报:“皇上,天正监的监正刚差人来报,说是吉时快到了。请皇上和皇后娘娘一并携了公主和二位皇子前去泰德殿吧,以免误了吉时。”
泰德殿是秦宫中供奉历代祖先的正殿,平时非大事不开殿门。今日想必也是特意为着我的周岁才着人布置的。
我被秦明帝抱着来到泰德殿。
一进殿堂,就已见黑压压的一群文武百官着朝服跪在殿内。见了帝后,立即山呼万岁。
我被一位头戴布衿看似书生的男子接过去抱住。就见他从身旁随侍的宫人中递过了三支香,装模作样得将香轻放到我手中,便开始朗声祈祷:“吾,白氏辛夷,丙戌年已酉月十六所生,居东宫朝凤殿。今日乃是吾周岁生辰,特来拜见列为白氏先祖。愿先祖佑我秦国国运昌隆,佑我辛夷一世长寿。”
那声音声声清脆,字字矶珠。但他却只说我居于东宫,却未名言我乃是废妃所生。想想我那位现居冷宫的生母,也不免替她一阵叹息。
那人话音刚落,却闻殿内众人忽然齐声跟道:“愿先祖佑我秦国国运昌隆,佑我辛夷公主一世长寿。”
接下来便是单调的诵经、念读。只是这次又换了个白袍书生来读。那人声音中气十足,语调平整,想来应是这天正监的监正。
诵经一开始,我便被重新换到金嬷嬷的怀中。一到这个温暖熟悉的怀抱,再加上耳旁喃喃不断的经文,我索性窝在金嬷嬷的怀中,兀自沉沉睡去。
醒来时,我已被带置承明殿的一张方桌上。眼前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还有几十双好奇又期待的眼睛正紧盯着我。
看了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玛瑙珠钗、东海夜明珠,什么笔墨纸砚,记得那砚台似乎还是他国进贡的。还有各色各样的书籍,以及各类碗筷等厨房用具,甚至还有几锭金灿灿的元宝。
我清了清脑子,终于醒悟过来,原来这是在准备给我抓周啊。难怪眼前这些人都那么好奇。连屁事都不懂的子渊都把头挤了进来,巴巴地想看看我最喜欢拿什么东西。
遵照众人的意思,我用眼将摆在桌上的所有事物都环顾了一周。那东海夜明珠虽然稀世罕见,但这可是皇宫,什么宝贝不会有,所以我压根连眼皮子都不曾抬一下。那些锅碗瓢盆外加三珍海味就更别来添乱了,傻子才会去拿他们。这不预示着这辈子不是个黄脸婆就是个吃货吗?
放眼逡巡了四周,我还是将眼睛盯在了那方珠圆玉润的印章上。那是一枚由骊山和田玉精致雕刻而成的印章,上纹有一条逐日的天龙,旁嵌有真丝红髻流苏边。若我没猜错的话,那方印章下面应是刻着当今皇上的封号:秦明帝印。是的,这是一方现任秦国君主的玉玺。秦明帝竟然愿为我的周岁抓周连自己的玉玺都摆了上来,也着实太大胆了。
我刚将小手朝玉玺好奇地探去,顿闻周围一阵的唏嘘声。
忽闻耳边子渊的一声叫嚷:“阿离,别去拿那个。那个不好玩,这个才好玩。”他刚一出声,就被秦明帝一记白眼吓得立即噤声。但我却顺着他方才指示的方向望去。是了,我怎么把它给漏了。
就见它安静的立于桌子的角落边沿,浑身通体发黑。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再一看,却隐隐可见它头型处高扬的额头,和那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那神情竟如虎豹般凶猛,又似野狼般不可侵犯。可惜竟是半块!
若我没猜错的话,此时另一半块应该正握在尚在回京途中的阮天山手中。
是的,这就是那块可调动秦国十五万兵马的统帅虎符。
前世在大英博物馆,我已见过了中国流落在英国的传国玉玺,也似如现在这般方圆玉润,端庄大气。但对于传说中的虎符,却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得以相见,我竟恨不得现在就能取它于怀中。
我本想一手拿玉玺,一手再去握虎符。但玉玺和虎符明显是在不同方向,无奈这张桌子该死的又实在太宽,让我目前矮小的身形怎么做都不可能同时做到这两件事。我的一双眼睛一直在这两件宝物前来回扫荡,顺带牵动着身边其他双眼睛。
终于权衡了利弊后,我兴匆匆的爬到桌沿旁,一手抓起虎符,在手上小心把玩着。正在众人惊叹之际,我又拿着虎符艰苦的重新爬了回来,把它放在我本来坐的地方。又起身吭哧吭哧的朝另一个方向伸手去捞玉玺。好不容易将它捞在了怀中,立即如获至宝地将两样宝贝同时拢于怀中。
偌大的承明殿内忽然鸦雀无声,众人都眼睁睁的看着我这位贪心的小公主将两件宝物揽于怀中,仿佛像是明目张胆的在世人面前彰显自己日后的狼子野心、牝鸡司晨。
只须臾功夫,忽闻刚才泰德殿中的那位监正大人的中正声音响起:“巳时毕。吾秦国小公主以玉玺和虎符为意,此乃天降圣意,天佑我秦国。公主日后定能安邦定国,辅佐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