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 ...
-
《二十五》
时间很快的。也不知何时。总之很快。我和东两个就跟邱明和安泽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虽然邱明总是在篮球场飞舞一个下午后,汗流浃背的回到宿舍,让我替他打水洗刷。安泽总是在宿舍里将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然后再随着音乐的节奏狂放战歌或者在夜晚抱着吉他在宿舍里摇头晃脑的表演着他那颇有明星气质的风范。但这些害人利己的事并没影响到我们的感情。反而让我们联系的更加紧密,使我们有一种情人般相识恨晚的遗憾。但也使我又懂得了一条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先适应他人,他人才有可能适应你。除非你是领导或上司。否则,可想而知。
东说。我们几个怎么没早两年相识呢?早相识两年我就能学好打篮球了。早相识两年我就可以见到一位几年后进入NBA的球星了。
邱明说。他妈逼的,我初中时怎么没在咱们村里上学呢?偏偏去了县城里。
安泽。你们两个也不要大发感慨了。既然我们已经相识了,就是缘分。总比没相识好吧!以后你们几个有什么事告我咧!我安泽愿意为朋友上刀山,下油锅。以后我有什么,你们也会有。我有一口饭,我决不会看着你们挨饿。总之,我的就是你们的。
听了安泽这句话,我们觉得这家伙是个重情情义的人,也是个可以长久交下去的朋友。就在我们大发感慨的那晚,我们知道了安泽跟她以前那个女友,是怎样从相遇,到热恋,再到分手的事,我们知道了邱明是怎样纵横我们县篮坛的故事。他们两个也是,知道了我们两个以前有六个人,并且关系铁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知道了我们两个是怎样生不逢时遇上“非典”,因而不得不来这个学校的事。
自此以后,又有人陪着我们两个有一搭没一搭地站在校园的街道上聊着天说着地,在下午一起吃饭后,一起无忧无虑的晃荡在操场上等待着夕阳的落幕。
《二十六》
我习惯了和你们一起吃口饭,一起在阳光班驳的树影下晃悠,一起并肩作战着中考......
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是在前两个月的中考后,我对于陪伴了多年的兄妹依一不舍时说的。
而如今又有人让我习惯了这些。虽然不是我的兄妹。
这天。阳光挥洒大地。风和日丽。我们四个首次亲临食堂添肚子。
该所学校的食堂是深藏于一排排废弃教室后的一间大屋。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食堂老板不惜花心血和人民币将这间即将要被房产局责令拆迁的屋子粉刷了一遍。
第一次使用饭票让我们几个有种优越的感觉,只有这所学校的师生才具有获得此项光荣权利的资格,这就如同敬老院的老人们享有某种特殊待遇一样。饭票的选材于精工细作的纸张
再经过印刷,加盖公章才生效的。在这玩意上印有壹元,伍元,贰角等字样,由此可见,其历史之悠久。但你可不要小看这一张普通的白纸,它跟人民币可以通神是一样的。万一哪一天你没饭添肚子了。它可以帮你在以学校为中心,方圆一里的超市或饭店,吃到你想要吃的东西。
比如,你没手纸了只要拿上票去超市,就可以拿上手纸放下票走人了。钱可以通神是真事,票可以通神也是真事。其实说白了这两个东西都他妈的是神,只有我们是孙子。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就在我们准备离校前的一周。靠饭票吃饭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赴返了,改成“一卡通”了,具说这家伙不仅携带方便,也可以通神,而且也总会让你觉得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民币在贬值。如果你想吃碗刀削面,食堂里穿大白褂的师傅就会拿出一台似计算器的工具,然后再在那台机器上按出“3.00”的字样,你只要把卡在那台机器上一触。当屏幕上显示你卡中少了3元时,那碗尚未煮熟的刀削面就归你了。
我们四个要了3元的馒头跟几盘菜,坐在了食堂角落的桌子上将肚子勉强添饱了。
什么垃圾食堂?它的饭菜绝对不可以用“可口”二字来形容。我们这哪里是在吃饭,说难听点,我们就是在遭罪,在吃猪食。吃饭是什么?吃饭需要什么?吃饭是需要色,香,味相结合的。要色没色,害的我只好欣赏着坐在我们旁边的那位美女吃着咽着。要香没香,我也只有闻着那位美女身上的香水味,填着塞着。他妈的没想到,学校破烂,连食堂都烂。以后打死我都不来这鬼地方了。
你看我们吃的那盘炒土豆丝跟醋溜白菜,土豆丝跟我的大拇指可比,白菜板跟我饼干可比。安泽说。
好了,你不要说了。你再说我就要吐出来了。什么垃圾学校?什么垃圾食堂?要是让我在这里呆上三年,我活着比死都需要勇气。邱明说。
要不咱们下午出去吃吧!我想外面可能会好些。东说。
下午的时候,我们四个人走出校门。走在充满了繁华跟古旧相融合的街道上,选了一家名为“大众餐馆”的饭店。看着“NBA”直播比赛。要了四碗刀削面跟三盘菜。
自此以后,我们四个很少再光临享有特殊待遇的食堂,而成了”大众餐馆“的常客。
《二十七》
无聊是什么东西?活着又有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还要没意思的活着?
无聊是听雨声睡觉,是给朋友写信不知写什么,是找不到可以打的电话,还是站在风中看着树叶缓缓的落坠。
活着是循环式的学习再学习,是吃口饭延续生命,是经历人世间的分离和相遇,是静静等待年华随风而去。
就在我们入学后的首次班会上,我们拿到了高中的课本。我和东将书随手塞在课桌下,没写一个名字,因为我们觉得在中国读书是耻辱的象征,也是为无意思的活着找意思。
就在我们入学后的第二个班会上,班主任要推举出他的“泥腿子”。我和东没有参与投票,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不需要靠宠爱和某人赋予我们的一点权利而纵横校园。班干部只不过是整天跟在班主任身后摇旗呐喊的小丑,到头来班主任拿红包,班干部拿批评。
东之所以跟我一样有着深奥的思想觉悟。主要是因为他在初中时曾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因而经常被班主任的“泥腿子”告密,所以他每次要干的丰功伟绩在还未开工,就被老师抹杀在萌芽状态了。为此,他曾无数次的跟班干部对着干,跟老师对着干。
夏树,咱们四个先走吧!我知道你是个不爱争权夺利的人。选举这事还是留给那帮傻逼干吧!让他们去争个鸡飞蛋打吧!
就在那帮傻逼为获得老师的厚爱和青睐的时候,我们四个已经各自坐在床上聊着这个无聊的话题了。
邱明说,其实我是一个比较自利些的人。我决不会因为某个人赋予我一点权利而欺压黎民百姓的。也决不会靠那个来耀武扬威。我能纵横校园数十载,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决不是靠评楷模和先进。我的榜样是拿破伦,我的楷模是希特勒,我的作风是无恶不做。
我说,你们看那帮傻逼,为了得到老师的信赖和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做出的一副热忱为班主任减压,为自己屁股上贴金的熊样吧!
东说,也不知道这次是哪几个傻逼要被盖上满足虚荣心的帽子,他们又会怎样用新险恶的联合班主任指定出一套毒害我们的战策出来。
安泽说,管他妈的呢?只要我们天天进步学习,天塌下来又碍我们什么事。
自发下书开始,我和东每天早早的坐在教室后的房檐下苦读着书,在晚自习后的微弱灯光下感受着在中国十年寒窗的清苦。虽然我们两个是十分反感这样的“循环式”活着的。但要想在祖国的大地上混口饭吃,苟且的活着的话,就不得不如此。
农民伯伯为□□提出废除扎根与中国社会上千年的种地纳粮这大幸事,而深感欢喜。我却和东为中国教育界人士不能废除起源于汉朝,繁荣与唐朝,流传至今的科举考试不能废除,而深感愤怒。
我和东曾这么鄙视我们祖国的教育:什么是学校?不是把一块荒地用砖为起来,建几幢楼,让孩子辛辛苦苦地拉上拉杆箱,坐上车到里面考高分数,上大学就能堪称为学校。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驴拉磨”式的学习。也不应该以考上大学或者毕业为目标。一个人真正毕业的证书,应该是他的死亡证书。人总是要不断地学习补充,要是太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艰难的事,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其次,学校对所有的学生都教授一样的内容,用一样的教材。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有各种不同类型,起码需要几种不同的教材,比如说有形象思维,有抽象思维的,有喜欢语文的,有喜欢化学的,应该是有区别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
我们的青春年华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的随风飘逝着。也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或许就没有什么尽头可言。只有等待时光的淡淡逝去。
《二十八》
虽然我和东是十分反感应试教育的。但我们却依旧在十分玩命的奋斗着,学习着。只为生我们的父母早为我们付出后能有一份幸福的晚年生活。只为我们以后的人生路能被人看起,能走的潇洒。
晚自习后,我和东没有继续发奋。而是席地而坐在了安静的教学楼后。
夏树,虽然我们俩是十分反感在中国读书的,但为了我们的父母和我们俩以后的人生路能走的幸福和能被人看的起。我们俩就不得不加油学习,拼命学习。因为我们作为农村的孩子,如果想要走出农村,摆脱贫穷。我们就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东认真的说
东,我知道的。所以我想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苦读两年后要顺利的进入大学里深造。你知道的,在社会上是没有人看得起我们这个“三中”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考上省重点一中和二中才有可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也只有进入海泉中学和育才中学两所私立高中才是有可能考上大学的。所以我就要创造个奇迹出来,让他们知道金子放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碳放在哪里都是黑色的。
是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要记住:虽然我们现在的状况很苦,但不一定就说我们是不会成功的。只要我们执着地按照我们制定的“魔鬼式”学习战略,去拼搏,去奋斗。我相信我们是可以通过两年的时光进入大学深造的。我们一定要自信,干什么事没有自信,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好了,就让我们俩个为让被人能看的起我们,看的起这个学校,而努力吧!
也为我们的人生从黑暗走向光明而发奋吧!我自信道
虽然在之后的学习上我们下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工夫和时间。但每次放星期天回到家,我还总会听到许多关于我上学的流言蜚语。他们对我的父母曾说“你让你家孩子,干脆就不要上什么学了,在那个学校能考上什么大学呢?还不如让他出去给别人打工挣钱呢?不要再花那个冤枉钱了,有供他上学的钱还不如将你家的房子先盖起来。到时候他要是考上了还好说,要是考不上,你们两个可是有好受的。”虽然父母从未曾对我说过这些话,反而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离开农村,不要再回来。但我知道他们心里是有许多苦难的。
我和我所有处于农业家庭的孩子一样,抱着一种祖传的古训,像80年代的所有学生一样,从懵懂开始学习,无意识的膜拜知识。因为我们知道知识是改变一切的根基,包括出身的贫贱,未来的前程,人生的幸福......
每当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感到迷茫时,我总会告诉自己,你要自信下去,坚持下去,前途一定就会是光明的,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否定了你整个人生。你相信你可以,你就可以。每当我在对于学习感到郁闷时,我总是会想起那些刺心的话语和父母为我操劳的样子,我便又有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奋斗着,郁闷着,努力着。虽然我不知道到哪里,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我相信光辉岁月的到来,不会太遥远里,就在我每天勤劳执着的付出中。
活着也许就是为了争口气,为达到一个目标,在追求中不断徘徊,不断坚定,不断放弃,不断拿起,最终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