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9章 我为什么要学语文 ...

  •   金妮有点好笑,也有点无奈。语文有什么用?只听齐格继续说道:“创新科技,让生活更好,让国家富裕,社会发展,数理化可以做到。语文有什么实实在在的用处呢?”
      难道要我告诉你,学习语文可以写邮件,写论文,发短信,写节目串词,以及演讲稿?金妮暗自耸了耸肩膀,微笑地对齐格说:“语文首先是基础学科,它培养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这是其它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
      “哦,这么说,还是得学。”
      “它能让你明白别人所说的话,而不会误解为其它意思。也就是说,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有时候我就是读不懂有的文章,里面的什么感情我也看不出来。还有时候,我读的跟别人读的就是不一样。”齐格若有所思。
      “你自己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从而让自己不寂寞。”
      “这个就算了吧,我还不如不写。”
      “有时候你自己有某种情绪或感受,自己也模模糊糊难以说清,恰好看到一篇文章,正好与你的感受相同,你的心里会觉得非常畅快。”
      齐格点头;“是有这么个时候。”
      “看到优美的风景,或对有些事有什么感触,脱口说一些古人优美的诗句,或精辟的言论,这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
      齐格说:“我知道了,老师,它可以让生活更加有诗意。”
      “呀,你悟到了!”金妮高兴地说,同时感慨这孩子的颖悟。
      是的,语文,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诗意。齐格的概括凝练精确,道出了语文的本质。什么“是基础学科”,什么各种各样的应用,什么锻炼提升思维与素养,都是语文的“工具性”,金妮认为,这些其实是文章的附加作用,是文章被编辑组织到语文这个学科后,语文学科的作用。而语文所凭藉的文章本身,本来是如此优美有诗意。难道,这不应该是语文的灵魂吗?长久以来,人们因为语文学科而关注着文章的工具性,却忽略了文章的人文性,导致有些学生爱看课外书却不爱学语文课,有些学生语文成绩优秀却写不出富有灵性的文字,这真是语文的悲哀。社会整体文学素养下降,各界讨伐语文教育的声音曾蔚成风潮。金妮认为,文学素养缺失,有更深刻的原因,但是,最直接的语文教育,也最容易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我们把语文当工具来教,来用,来考察;却要求它承载提升民族文学素养,重塑民族人格灵魂的重任。
      金妮看着齐格,我现在所做的,又何尝不是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为了某些实用的目的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他们的思维层次,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又有哪些是语文的人文性呢?
      但是,我能做的,又有什么?
      被文学熏陶,养成真善美的品格,拥有丰富的情感,具备能够敏锐感受世界的心灵,这种诗意的生活与人生,更多是由孩子们自己的阅读来完成的啊。
      齐格自己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但是被问起时,他却总觉得惭愧:“我没有读什么课外书,《西游记》《水浒传》看不进去,我看的是其他的,历史啊,军事啊,还有些网络小说。”他觉得自己没有读那些规定的名著,就是没有读课外书。
      金妮说:“这些也是课外书啊。所以你的语文基本功好,语基题总是做得全对。”
      “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对的,讲不出道理,就是凭感觉。”
      “这就是‘语感’,这对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金妮后来回想起这些,对自己甚是鄙视,又有些无奈:是自己总是把目标引到语文的工具性上去啊。可是作为辅导班老师,作为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成绩的责任人,她,又有多少工夫,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文学本身的美呢?
      齐格因为看了不少历史书,理解与思考能力有自己的独特之处。2011年的海淀一模记叙文《命运的驱使》,好多学生不懂得□□的背景,都觉得这篇文章很难懂,齐格理解起来却没什么障碍,做起题来也相当顺利。即使是最难的最后一题,题目问道,“作者为什么说改从写作生涯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齐格也能够在金妮的稍加点拨后,就予以准确的阐发,还能够结合自己对□□的了解,对这个问题进行更丰富的补充论证。
      金妮说:“你看,这就是你看课外书的优势了。”
      齐格却更多是自惭:“现在没有看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当然,”金妮说,“你现在是初三嘛,等过了中考就好了。”
      金妮用一种不以为意的态度,来打消他的自我否定。不过金妮也会反思:这种不以为意,是否会让齐格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呢?
      齐格在做题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时候,他会忽略答案中应该写上情感。这是不少来补习的孩子的通病,仿佛这些初中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压抑情感的世界里,习惯了去答那些概念性的东西。金妮知道,要能够感受并梳理好记叙文中的情感,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去感受;而最直接有效的则是,时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答上情感。可是齐格的问题又来了:“老师,这些情感,我顶多能答上一种或两种,更多的实在找不出来,也感受不到,怎么办?”
      金妮看了他的举的例子,是一篇文章中,日渐老迈的父亲,喝令遭遇困境的儿子收下父亲给他的钱,要求赏析“喝令”这个词的含义。这个词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一时令金妮感慨万端。强大的儿子,日渐退出掌控的父亲,儿子在尽情施展才华,父亲则感受着自己的衰落。这样的欣赏儿子又失落自我的感情里,忽然,自己又可以帮助儿子了!对儿子的爱,对自己仍然有用的自豪,让父亲重新表现出身为父亲的威严。这其中所包含的人性,这样丰富的情感,的确是齐格这个年龄难以感受到的。金妮先告诉他,这超出了他的阅历;再提了几个问题引导他去理解。齐格很快明白了。然后,金妮明确:“所以,才需要学习啊。学习的过程,就是不只是感受你所知道了,还要去了解、理解和感受你所没有经历的。世界很大,我们就是这样通过文字,来接触那个广阔的空间。”
      “这样,我们就能懂得更多东西了,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与情感,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了。这就是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吧。”齐格说出了金妮还没有说的话。
      金妮欣赏地点头,接着含笑总结:“这节课,成了我的记者招待会了,尽给你答疑解惑了。你好像积攒了一大堆问题,就等着我给你回答。”说到这里,师生二人会心一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