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法师的故事 ...

  •   自古而今,皇帝不知有多少,说来无非两类:昏君,英主。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贤与不肖却与我无关。
      即位的时候,我还不到四岁。对于身为君主的回忆,我根本没有多少,只是恍惚记得我高高地坐在那个金色的大殿里,脚下匍匐着一群神色惶然的大人,眼神中充满了对风雨飘摇的国势的无措,以及蒙古铁骑即将横扫江南的恐惧。当时的我是不懂得这些的,可是我感觉得到这无处不在的恐慌气氛。祖母和母亲常常颤抖地拥着我,躲在那金色宫殿的最深处,她们无尽的泪水总让我也吓得放声大哭。
      不到两年后,一些打扮怪异的人进入了皇宫,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我知道他们就是母亲他们一直在畏惧的人。他们倒还客气,但神情里那种不加掩饰的倨傲,甚至是年幼的我都分辨的出。这刺伤了我,以前从没有人敢带着这样的神情出现在我面前。呵,我那时怎么会懂得,人们畏惧的并不是我,而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我们被带离了那个我出生的金色的宫殿,一路颠簸,走了很久,路上的景物在不停地变换,我还不曾真正熟悉的西湖的荷香、临安的梅落,竟从此永远离开了我的生活。
      我被带到了另外一个金色的宫殿,我变成了匍匐在下的人,向那个高坐在宝座上的人,那个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的人,三跪九叩。他就是大元的世祖皇帝——忽必烈。他封我为瀛国公、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好长的名字!
      对我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居住,虽然开始的时候,我对大都的很多事情都不适应,水和食物的味道都怪怪的,特别是这里的冬天,冷得叫人受不了,不过渐渐地,我也习惯了。
      我身边熟悉的人越来越少,而且总是有一些人监视着我,我很少有机会走出我住的地方的大门。我开始感到烦闷。
      在我八岁的时候,有两件事极大地冲击了我的心灵。先是母亲一个侍女自缢身亡,留下了这样的遗书:“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一死,死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皇帝对此大为震怒,他派人砍下了她的头,悬挂在我的院子里,我怕得不敢出屋,整夜整夜地做噩梦。我开始对自己的一切都感到疑惑,为什么,我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命运,而我身边的人,他们的行为又什么怎么回事?
      不久,皇帝让我去见一个人,一个被关押在牢里的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秋高气爽。久已没有迈出住处大门的我本应该欢欣鼓舞。可是我却有些发抖。皇帝派人来见我,那个俘获了我,把我从江南带来的,我一向惧怕的伯颜。皇帝是让我去见那个叫文天祥的人,让我劝他投降。
      我知道他。
      即使是在我这样的幽禁生活中,我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在侍从们的窃窃私语中我听说过,提到他时,他们压抑的语气中充满了景仰与希望;在看管我的士兵旁若无人的议论中我听过,他们的话语中有仇视,却都包含着敬佩。
      一个能让敌人衷心佩服的人。能让他归降,会是一件多么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又会对他所代表的、坚持抵抗的人产生多么大的打击。
      所以,他并没有被关在牢房里。
      当时的我并不能懂得这些,只是隐隐觉得,皇帝让我做的应该是我不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算“劝人归降”。伯颜教了我一番话,我怯怯的听
      了,但心底里,他做什么说什么都让我抗拒,这次也一样。
      我迈进那间屋子,跟着我来的人大声引见:“瀛国公到!”刻意拖长的音调在一片寂静中不怀好意的回响。
      那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尽管他形容憔悴,但那清癯的面容、那神情中的傲岸却让人一见难忘。我一直记得他见到我时的情景,他并没有显出特别惊讶的样子,似乎我的来到早在他的意料当中,只是他的脸有一丝丝的抽动,他定定的看了我一眼,然后恭恭敬敬地北跪于地,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
      我呆呆地站在他面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伯颜教我的劝降之词吗?我不愿意说,在这个人面前,不知怎的我想保持自己的尊严,我感觉到,一旦我把那些话说出口,是对他的亵渎,也是对我自己的侮辱。
      说别的吗?我又能说些什么?
      沉默了半晌,我转身离去。走到门口,我回转身看了他一眼,他依然雕像一般跪在那里,他也在看着我,他的眼神很复杂,怜悯、痛苦、执著、希望,那眼神几乎灼伤了我,我踉跄离去,可我知道,这个人,在我的印象里将永远挥之不去,我也不下想挥去。

      后来有人说,文天祥见我的时候痛哭流涕,而我吓的口不能言。
      我只能苦笑,在人们心目中,我只能是个懦弱无用的亡国之君,虽然亡国时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君”。
      文天祥是不屈不降,忠贞不二的,这就够了吧。

      十二岁的时候,到处在传说有人要组织一支军队救走我和文天祥。忽必烈当然不会糊涂到相信有人能在大都做成这样的事,但很显然,只要文天祥活着,人们就不会死心,就永远有着复国的希望。他又无论如何不肯归降,连皇帝亲口许给他中书省的位置都不能让他动摇,于是忽必烈下旨处死他。
      他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今而后,庶几无愧。”
      得其所哉,应该就是这样。我总是会想,他临刑时也应该是从容而傲岸的吧。
      忽必烈也决定让我从汉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我再一次上路,和当年随我归降的官员一起被送到了上都(内蒙古多伦西北石别苏木)。
      草原和大都比又是一番天地。更冷,更严酷。
      可我却觉得呼吸舒畅了很多。
      远离了朝廷,尽管我还是受着监视,但相比之下自由了许多。
      上都的条件虽然不好,但这茫茫的草原却让我觉得天地高远,我宁愿在这里生活。
      我可以和一些旧臣接触了,虽然只是那些地位不高的随侍。他们中颇有一些很有才华的人,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个叫汪元量的人,他是进士出身,曾因善琴供奉于内廷,在文天祥被关押在大都的时候,曾拜访过他。祖母去世的时候,他也曾写诗哀悼。他实际上成为了我的老师。
      我渐渐地长大,也渐渐地明白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痛苦也加深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危压下长大的我如果说自己不怕死,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相信。这么多年如履薄冰的活着,我或许连死的勇气都没有。
      但或者也许,我不甘心。
      我不甘心。我不求留名青史,但我不想仅仅以一个可悲的被命运拨弄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存在,好像我的人生就定格在六岁失去帝王之位时为止,那我接下来的生命是什么?仅仅是毫无价值的苟活吗?仅仅是比我那两个兄弟幸运吗?我的兄长赵罡在元军的追击下惊吓而死,弟弟被大臣陆秀夫背着投海而亡。他们又曾有什么选择的机会?至少,我还活着!
      我羡慕文天祥,他拼尽心力去挽救的国家到底无可挽回的倾颓了,但他的人生却充满意义,与其说他忠于我赵家的王朝,不如说他忠于自己的信仰。
      我的生命又是什么呢?
      我真的,不甘心。
      汪元量教给我读了很多书,我开始怀想那几乎没有印象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眼前却只有天似穹庐,遍地牛羊。有生之年,我还能回到江南吗?
      当我开始以为皇帝已经遗忘了我的时候,十八岁那年,有一天突然诏命传来“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呵,连这广阔的草原都不能给我留一个容身之所吗?几天后又是一道命令,“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出家吗?我忍不住仰天大笑,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终究这样才放心吗,那为什么不干脆杀了我呢?可是我的母亲,我唯一的亲人,在我忧惧痛苦的时候虽不能为我排解苦难,却能给我温暖安慰,这些年来被命运折磨的格外衰老的母亲,竟也被勒令出家为尼!这就是身为被征服者的命运吗?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翻越绵延不断的雪山,走上那牦牛踏出的羊肠小道,归途不见,前路茫茫,凄冷的高原风雪弥漫,人烟稀少,空气一天天的稀薄,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我只觉得头重脚轻,呼吸困难。云居然在我脚下飘荡,恍惚中,我以为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人世了。
      我病倒了,病得失去了知觉。恍惚中我听到随行的喇嘛们为我念经乞求神灵的保佑,经筒转动,发出光芒。大都,草原,雪山,甚至江南,在我眼前飞舞,混做一团,魂回何处,魂回何处?
      不,还不到我死的时候!
      我活了过来,我到了拉萨,见到了红山上的红宫〔布达拉宫〕,在这样的地方居然有如此宏伟的建筑,如此灿烂的文化!在这离苍天最近的地方,当我的呼吸逐渐顺畅,我开始发现这里的天空是这样的蔚蓝,空气是这样的纯净。我觉得,自己重生了。

      我来到了萨迦寺,吐蕃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这里的喇嘛对我极为友善,座主仁钦坚赞更是非常的照顾我。忽必烈的巨大阴影并没有多少投射在这里,束缚我多年的精神枷锁终于逐渐远去了。
      我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克服语言和文字的障碍。
      虽然注定了我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我决心在别人为我设下的桎梏中做到最好。既然我要成为一个僧侣,那就让我做一个出色的喇嘛吧。既然在汉人的史册中,我的人生止于六岁,那就让我的名字在藏传佛教中大放光彩吧。不是为了名,是为了告诉自己我曾经活过,有价值地活过!
      我很快学会了藏语,开始研究经文,在夏安居(传统佛教丛林制度,为出家人潜心修行,定有闭关、禁足、静修等清规,亦承袭佛陀订定的僧安居的制度)快要结束时,通过了“因明”的答辩。人们开始对我产生尊敬,大家都预言我将成为一位了不起的高僧。而我,在这卷帙浩如烟海的大寺中,也寻到了自己精神的栖归之所。

      只是孤独,总会不时地侵上心头。喇嘛是不被禁止娶妻的。甚至在密宗中专门有研究男女交合之术,作为精进法门的。随着我名声的逐渐远播,不少女信徒开始主动向我表示好感。
      可是,我不能。
      我怎么能让自己再有牵挂的对象?和我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带来的恐怕只有不幸。我忘不了和母亲诀别的那一刻。她绝望悲戚的眼神,她伤痛无助的泪水,午夜梦回,每每惊醒,那撕心裂肺的痛苦是念多少经文都不能抹去的。就让我忍受孤独,孑然一身吧。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曾经的少年已见老态。我成为了萨迦寺的总主持,有名的高僧。
      有一年,赵王到寺里朝佛,听我讲经,大为佩服。见我孤身一人,竟执意把他的一个回族侍女赠于我。
      别说我早已决意孤独,就算我要娶妻,又怎么能匹配这样年轻的姑娘?
      可她,竟如此执拗。她说宁愿留在这雪域高原,也不愿再为人奴婢。
      赵王走后,我告诉她可以自由离开,可她说自己无处可去,愿意照顾我的生活,作为报答。
      我只好留下她。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是渴望有人陪伴的,只是单纯的陪伴。
      可是,她看我的眼神,却在慢慢地变化,从感激,到佩服,到敬仰,到倾慕。
      我不能害了她,我赶她走,这个烈性的姑娘竟站在漫天的大雪中,任自己的身体在雪中变的僵硬。我只好抱她进屋,她却不肯,说我如果不娶她,她宁愿留在风雪里,她用那冻得僵硬的手指抓住我的手,一字一顿地问我:“我死都不怕,只要和你在一起,你还怕什么?”
      我还怕什么,我凝视着她那双金色的眼睛,迷失了。我第一次觉得,上天对我的严酷似乎已经结束了,它给了我报偿。
      后来,我们有了一个女儿,她也有一双金色的眼睛,我给她起名“达瓦”,她和妈妈一样就像皎洁的月光,在黑暗中,照亮了我的生命。
      达瓦渐渐地长大了,她长得非常像我,她的性格却像她的妈妈。
      我的名声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我的内心越来越不安。
      忽必烈早已去世,皇帝换了三个,他们应该已经遗忘了我。可是天意从来难料,我不想我的孩子重复我的命运。幸而,达瓦是个女孩。

      妻子再一次有了身孕,这时传来消息,仁宗皇帝去世,年轻的硕德八剌即位。快到秋天的时候,就有皇帝的旨意传来,称许我的佛学造诣!算算时间,旨意是在他刚即位的时候便下的。我在被遗忘了这么久之后,竟又被记起了。久已未缠绕我的梦魇再一次袭来,只是这次梦中,都是达瓦和婴孩的哭声!我在忧虑与期盼中等待,我向上天祷告希望这次还是一个女孩,可事与愿违,而我在得到一个儿子的同时,失去了妻子。
      我曾经历过很多痛苦,但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我的血都已变的冰冷。我老了,这一次,我不再质疑上天,我愿自己随她而去。
      只是,我还有两个孩子。特别是达瓦,我不能忍受她遭到任何的不幸,连想都不敢想。
      和世辣的到来正是时候,他身处漠北,和朝廷水火不容,虽然他也是皇族,但我和他的忘年之教让我能放心地把尼玛托付给他。可怜的孩子,他没法记得他的生身父母,其实不记得更好,我只愿他平安地长大,过他自己的生活。
      我也应该让达瓦离开,可是她不是不懂事的婴儿,她不会答应离开我。而我的生命中就剩下这么一个安慰了,如果没有了她,我恐怕支撑不下去了。但我会为她安排好未来。老天最后还是帮了我一回,把那个叫叶兑的少年送到这里。他虽然年少,但他的聪明和坚韧,让我非常满意,特别是他那英俊的面庞、他身上那种似曾相识的傲岸,初相见时,让我恍然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秋天的晴朗的午后,似乎又站在了那个我只见过一次,却影响我一生的人面前!

      我的面前摆着两本书,《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我把它们译成了汉语。我开始发现自己人生的奇特之处。有哪一个君主曾有我这般的经历?是命运的拨弄,是上天的考验?不管怎样,我活过。“从今而后,庶几无愧。”我是不是也能够这样说呢?我翻开佛经的封皮,在扉页上写下: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
      从今而后,庶几无愧!
      只是来生,再不要生在帝王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