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三十三 ...


  •   大汉都城长安地处杜郡长安县内(今陕西省西安市以北汉城乡一带),而平阳郡则在山阳境内(今山西省临汾),两地相隔数百里之遥,众人昼夜兼程,到得第三日黄昏时分,车驾终于到了长安城外,城头众官兵见平阳公主带了如许大军来援,不由一齐欢呼起来,文武百官,一齐出城跪迎。

      高悬半空的吊桥“轧轧”声中,缓缓倾斜,架在了城前的护城河之上,平阳公主走出鸾驾,携着我的手,缓步向城中行去,跪在众臣之首的一名官员抢上前来,恭声道:“长公主于我大汉危难之际,千里奔波,移动鸾驾,救我大汉社稷于水火危难之时,臣等实在是感激涕零。”说到最后一句,语声哽咽,倒确是出于真情。

      平阳公主缓缓点头,说道:“汲黯 ,你倒是忠心,只是这‘忠’字,也分贤愚,你们这般全然不做备战之需,守城士卒如此惫怠,淮南王叛军一到,又怎么抵敌得住?皇上也不管么?”

      汲黯面露戚色,说道:“大将军此次出征,带走了朝中绝大部分精壮强兵,城中实已空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实未料到淮南王竟会在这个时候举兵叛国,陛下急怒之下,已是病倒在未央宫中,此刻正缠绵病榻,难以理政,臣等在此商量了半日,仍未议出万全之策,只等长公主示下。”

      平阳公主关切道:“什么?皇上病了?病得很重?”沉吟片刻,说道:“汲黯,你的家人呢?”

      汲黯一怔,垂手道:“臣已将老母,内子及众家人遣入上清观,绝不会让内室之人妨碍国家社稷,臣誓与大汉共存亡。”

      平阳公主微微一笑,说道:“你是这样想,可不知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想?”这时天色已暗,城上城下点了无数的火把,照得每个人的脸色阴晴不定,平阳公主这句话并不如何响亮,但听在文武百官的耳中,火光照耀之下,众人脸色却不由霎时改变,齐声道:“臣不敢。”

      平阳公主笑道:“不敢就好。”又道:“你们在城前为国效力,心中定会记挂家中家眷安危,本宫当为你们着想。这样罢。”回首吩咐身旁的曲风将军:“曲风将军,你将城中凡在九品以上官员的家眷全都请到上清观暂居,外加一千兵士在观外巡视,以护众人安全。”曲风领命而去。我见众官员脸上露出惴惴之情,心想公主这招实在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此一来,如果哪一位官员胆敢生出二心,纵然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家眷却绝难幸免,因此只好效忠于皇室,皇城之中虽龙蛇混杂,也不再怕会有里通诸侯的奸细。

      平阳公主朗声道:“众位卿家不必惊慌,阳信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众位卿家能够更加为国尽心,现在正当多事之秋,国家危难,系于一线,阳信也是迫不得已,若有得罪之处,平定叛乱之后,阳信定当朝向众位谢罪。” 说着,牵动裙带,向众臣盈盈一福,她不称自己“平阳”,而改称自己“阳信”,这“阳信”二字,乃是她未出嫁之时的封号,这一改口,等于是向众人点明了她乃先帝掌上明珠,当今皇帝长姐的身份,不再是平阳侯王妃,所做所为,均代表的是皇室的决议,众人莫不敢遵。

      平阳公主扶着我的手,朗声道:“李敢将军何在?”一个中年将军昂首挺胸,上前几步,高声道:“末将在!”平阳公主沉声道:“本宫现在任命李敢将军为护城元帅,本宫带来的9000军士全凭李敢将军一人调遣,李敢将军,你速执本宫令符,从中调遣8000兵士,主城门两千,东西门各一千五百,北门一千,守御城门,一有情报,急速通告,四门呼应,不得有误!”李敢将军领兵符而去。

      平阳公主又叫:“庭尉府何在?”庭尉府张固越众而前,躬身听命。平阳公主道:“你率五百兵士在城中各处巡视,如有违法违纪者,以百倍处罚论之。”庭尉府乃长安的最高执法机关,这张固执掌庭尉府,平素冷面无私,用刑极酷,长安城中无人不惧,长安城中百姓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苍鹰”,这时见公主发令,忙躬身答应,领命而去。

      平阳公主低头扫视众人,又道:“驿官在哪里?前方可有情报?汉匈交战,战况如何?”驿官躬身道:“前日又有情报来报,大将军北击匈奴,屡战屡胜,其甥霍去病也骁勇善战,初次出征,也率其部众斩敌2000余人,舅甥二人分近合围,将匈奴赶出了长城,不出半月,即可凯旋。” 我一听霍去病三字,心中“突”地一跳,一颗心仿佛便要从心口跳出来一般,心中只叫:“去病!去病!”,心神俱震之下,眼前不由一阵恍惚。

      平阳公主见我身形发颤,知我心中所想,轻轻挽住我,在我耳边轻声关切道:“怎么,不舒服么?要不你回去休息?”我忙镇定心神,低声说道:“没什么,可能是累了。”平阳公主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马上遣人送你回去。”见众人一齐用询问的眼神望向我,平阳公主笑道:“当日平阳侯发丧之日,匈奴右贤王来率众我郡中寻衅,便是这位少年,仅凭800兵力,便逐退了匈奴右贤王的数千骑兵。本宫此次带他来,便是让他助本宫一同守城,抵御叛军。”

      人群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惊道:“原来这位就是夏侯墨飞公子?当日公子计退匈奴右贤王,一夕之间,英名传遍天下,老臣早就神交已久,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文采精华,出尘脱俗。有夏侯公子前来襄助长公主,咱们大汉的江山社稷,近百年的基业,可。。。可就有救了!”激动难抑,唏嘘不止。

      平阳公主惊道:“章太傅,您怎么也出府了?”忙抢上前扶起这位老臣,温言道:“章太傅,您乃三朝元老,是朝中重臣,咱们大汉朝此刻虽处危难之际,您老却也仍要保重身体,不必太过伤神劳力,这守城之事,交给汲黯,张固这些晚生后辈即可,您又怎可屈尊降贵,亲力亲为?阳信当年身在宫中之时,与陛下同在太院学习,得您关爱有嘉,至今不忘,您若累坏了身子,教阳信心中,如何能安?”

      章太傅颤巍巍道:“老臣虽已年迈,但朝廷之事,如何能置身事外?臣谨记当年先帝遗言,誓要护得我大汉朝固若金汤,千秋万载,不损分毫。”

      便在此时,只见城内一行火把向城外蜿蜒而出,为首一人叫道:“长公主到了吗?皇上在未央宫宣诏!”这声音虽是在高呼之中,但丝毫不减其本身的华丽醇厚,听在耳中,犹似春风拂耳,暖风刮面,说不出的舒泰动听,我一惊之下,待这人奔到近前,凝目向这人望去,只见此人全身皆素,身披白衫,发束银带,虽做重孝打扮,但立于众多黑甲兵士中间,面若美玉清晖,身似临风玉树,一身的器宇轩昂,数不尽的风流英姿,当真是神姿夺人,赫然正是多日未见的公孙无忧,惊喜之下,不由得“啊”地一声,轻叫了出来。

      公孙无忧听到我这一声轻呼,全身一震,蓦地抬起头来,看向了我,眼中射出狂喜之色,我心中也是欢喜无已,向他含笑点头,只是碍于百官在侧,不好过分亲近。

      平阳公主在旁笑道:“无忧,你何时也到了长安?”

      公孙无忧忙躬身道:“家父丧事办完之后,我便顶了父亲爵位,陛下念我新孝,让我暂时任侍卫官之职,负责皇宫安全事宜,留守长安,因此这次并没让我随大将军一同出征匈奴。”

      平阳公主叹道:“公孙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为大汉立下了汗马之功,却没想到竟会壮年早逝,实堪叹惋!”向公孙无忧说道:“逐匈奴,征大宛,破楼兰,平西域,这些都是公孙将军平生的夙愿,无忧,你父亲生前没来得及完成的事,这下便都要落在你肩上了。”

      公孙无忧忙跪下道:“无忧虽愚,却也知家父一生所愿,便是为大汉朝开疆拓土,无忧不才,却也当竭尽全力,不致令父亲地下蒙羞。”

      平阳公主笑道:“如此,本宫便放心了。”顿了一顿,说道:“我们都老了,你父亲和平阳侯已登仙西去,大将军也已近不惑之年,朝中重臣,大半都已不再青春年少,不过,现在你和去病他们都已成材,有了你们,大汉朝便还是大汉朝,本宫心中,也无遗憾了。”言下之意,有些落寞,却更多了几分欣慰。此刻城前众官员,大部分都已是过年半百之人,晚风之中,一个个白须飘动,听了平阳公主之言,无不心下黯然。

      平阳公主凝了凝神,向公孙无忧问道:“无忧,你说皇上在未央宫宣诏?”

      公孙无忧道:“陛下积忧成疾,听到长公主回归长安,渴盼见长公主一面,共商守城一事。”

      平阳公主沉吟片刻,说道:“好,本宫马上过去。”又命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将手下剩余1500名兵士逐队分配,我见平阳公主施令发号,言出令行,杀伐决断,调兵遣将,俨然便是一国女主,不由暗生钦佩之心。

      平阳公主施令完毕,回过头来,向公孙无忧柔声道:“无忧,这几日你也累了,你就陪墨飞到本宫公主府上,两人一起叙叙兄弟旧谊,皇宫安全事宜,本宫自会安排,你不必担心。”扶着章太傅,领着一众官员,往皇宫行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