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沈记面馆 ...
-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哪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是真理。
小四爹并没有犯什么大事,只是在这个街上随便一个遛鸟的都可能是权贵的地方,哪怕你揣着脑袋过日子说不定也会有人看你不顺眼。
青玉拖古大哥去打点了一番,小四爹就被放了出来,不过在牢狱里受了些苦伤了根,手脚也不如从前利索了。
青玉在西城里找到了一间急于出手的铺子,那铺子在巷子里,往外走一百多步就是西城繁华的街市,可偏偏鲜少有人进巷子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景象——街上人来人往,巷中门可罗雀。老板生意做不好,再加上老家的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催他回家侍奉,于是决定卖了算了。青玉看了一下,四十来方的店铺,后面还有一个院子三间小房,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当即和老板去衙门办了转让手续。
这些事情办下来当初向宇文毓风借的银子只剩下差不多二十两了。青玉和夏初商量了,开个面店,让小四和小四爹也搬过去帮忙。
夏初过去跟小四爹说了,小四爹感激得不得了,直说多亏他们救了他,一定会好好做事,他也不要工钱,给他和小四一个地方落脚,有口饭吃就好了。
青玉不喜欢背着债务过日子,隔天就拖家带口的搬了进去,小四家的破棚子没什么好收拾的,不过夏初到很舍不得那个小竹屋。青玉也舍不得自己辛苦搭的屋子被人糟蹋,就让小四召集了天桥的小孩子,吩咐他们说,小屋子送给他们了,以后由他们照顾小屋,如果天桥来了人没地方住就把小屋借给人家暂住。
对于新家,所有人都投入了最大的热情,不用再过居无定所的日子,不用再流浪,这个家给了他们生活的力量和希望。
夏初和小四在收拾屋子,三间屋子,青玉一间,夏初和小四一间,小四爹一间。小四爹以前在乡下是种地的,他收拾了院子后跟青玉说了一下就在后院开了块地种了些萝卜白菜。青玉则上街买了些面粉,香料和碗筷之类的东西决定过几天就开店。
三天后沈记面馆开张了。
青玉的祖父沈天鸿在陕西打过八年的游击战,建国后留在了北京,却一直忘不了陕西的臊子面,隔三差五的会下厨做大碗的臊子面和青玉一起吃,后来青玉也学会了做臊子面。央国地处北方,臊子面酸、辣、香,很适合这里的人吃。
大骨熬了一夜的汤汁色泽鲜美如珍珠,手擀的面条薄而不脓,筋道十足,再泼上煎游辣子和陈年老醋,浇一勺做好的臊子,撒些红萝卜、黄花、豆腐和木耳、韭菜,那浓香让夏初和小四口水直流。
青玉看着做好的臊子面微微笑,想起当年祖父抱着他吃臊子面的时候总爱先吟一句苏东坡的诗“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来表达他对臊子面的喜爱。
青玉知道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他让小四带了个小马扎端着面去巷口慢慢吃。
果然,没一会儿就来了两个客人,说是在巷子口看到有个小孩在吃面,香得很诱人,问了说是这家面馆做的就来试试。
酸辣开胃让人越吃越想吃,两个客人吃的满头大汗,最后汤都给喝完了才心满意足的走了,丢下两百文钱说下次还来。
皇城里有钱人多,贪口腹之欲的更多,一百文一碗的面条只能算个不高不低的价。
走了第五个客人,小四端着干干静静的碗也回来了,这几个客人都是来尝尝鲜的,不过走的时候都是一副不虚此行捡到宝的样子。青玉叫小四留下换了夏初去,夏初的魅力显然比小四大,一会儿就陆续来了十多位客人。到中午,青玉下了四碗臊子面四个人吃了,觉得没有人力物力的宣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这些客人显然对面条很满意,以后的宣传工作就交给他们了,于是下午就不用小四或夏初在巷口当活招牌招客人了。
接下来几天,每天都差不多一、二十个客人,但每天都会比前一天上多那么一两个新客,可见时间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样已经很好了啊。
夕阳西下的时候,青玉趴在柜台上看着巷口的路人,觉得生活也就是这样了——有家人的陪伴,一间房子,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然,青玉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张俊美的脸,想到,如果不欠他的钱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