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谈字出宫 ...
-
藏经阁的前厅不大,光线却很足。大概是因为干燥利于书籍的存放才这么设计的。厅里没有什么玩器可摆,到处磊着我近日在清理的旧书。皇上估计也找不着落座的地方,只是站在一堆书前,翻看着最上面的一本。
“胤祥给皇阿玛请安。”十三落落大方。我看见皇上微微一怔,该不会多心想了吧。
“十三阿哥怎么在这里?还从后面出来呢?”皇上这么说,好像我们有什么似地。
“回皇阿玛,儿臣和诺衣数月前相识,一见如故,今天也只是朋友之间走动谈心罢了。”
皇上沉吟,我故作生气地说,“十三阿哥和皇上一样,来这里的时候都是把诺衣瞒得好苦。果然是父子,别人都不来的地方二位怎么都来了呢?”
皇上释怀的笑道,“朕年轻之时也喜欢微服私访。”
知道,《康熙微服私访记》嘛,国立叔叔还是比您帅一点点。
“诺衣丫头,朕以为你怄气了,半日不出来理会朕。”皇上说话的口气竟然带着些父亲的口吻,我就算真的恼过,此刻也是心里一片温软。
“皇上日理万机,小事居然还记得?诺衣记性弱,全忘了。皇上您指的是哪一桩事?”我学起师傅装糊涂。这一招果然好用不费力,皇上爽朗的笑了。瞥见常公公,也满意地颔首。
“你记不得了,朕还记得。桂花糕可别忘了做。”
皇上在这种时候真是很慈爱。朝事操劳,还来哄我开心。桂花糕值什么呢,但是皇上最懂它的价值,因为是我真心想做给他吃的。
“诺衣不敢忘。问十三您就知道我刚才在干什么了。”说完,听见十三干咳了两声。“十三。。。阿哥。。。”我坑坑巴巴补上,嘿嘿嘿化解危机地笑着。
皇上哈哈笑,轻轻挥手,“罢了,罢了,不妨事,这里随你怎么叫。出了藏经阁。人前可得留心。”
十三递来一个放心的眼神。
“外边太阳好,出去坐坐。”皇上估计也累了。
秋天的太阳确实好。像凤凰一样盘在老松树的枝头。暖烘烘的一股子天地之气。我用手拂去石墩上的树枝落叶。摸着石墩到底有些冰凉,从兜里掏出手绢,一看是香雪送我的墨梅,犹豫了一小下,还是给铺在石墩上请皇上坐。
皇上拾起手绢,“墨梅。绣工精致,精神意思也好。别糟蹋了。”说完就这样坐下了,也让十三坐了,
皇上笑问,“你绣的?”
“诺衣可没有这个能耐,因为喜欢王冕的墨梅诗,时常念,绣房跟我要好的一位妹妹就绣了送给我了。”说起来也愧疚,好久没去看望香雪了。
“哦,王冕的墨梅诗?朕一时想不起了。”皇上很感兴趣的样子。这首诗本来就生僻。王冕画作虽多,知道这首梅花诗的人太少了。不过,我知道这里还有个人知道。
“您让十三阿哥念来听听吧。”我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十三。
十三在皇上的期许的目光下慢慢吟诵:
“我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皇上边听变颔首,等十三念完之后大悦,“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好啊。”
我喜欢这首诗的素净清冷和傲气,十三也是如此。但是转念一想,“清”这个字应该很对康熙他老人家的胃口吧。他的想法和我们肯定不同。大清的威名远播,应该是他的期望。
“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如若有洗砚池,应该也是满池尽黑。练字需心静而容万物,和治理江山是异曲同工。”皇上谆谆教诲。十三在他身旁恭顺的称是。
“皇上,十三阿哥的字是不是得了八分您的真传呢?”我半讨好半认真。十三的字实在是好看。专业术语说不来。
“你倒说说,十三阿哥的字好在哪里?”皇上笑问,看来他也这么觉得。
“诺衣不懂字,不过,就是看着觉得有天朗气清之感,一个字就像一幅山水画,灵气与稳重兼备。”琢磨着挤出来这么一句。
十三满脸欣慰,估计是想我被他调教了这么一段时日,还是能说出有水准的评价。我怕他太得瑟,抽空冲他挤眉弄眼。
“天朗气清。。。灵气与稳重。。。”皇上大力点头,极赞,“诺衣丫头颇有见地啊。字字珠玑。你师傅那个老头子不肯,不然朕可是要把你留在身边。”
十三惊慌地看向我,我也心里“突”的跳了一下。真不该太卖弄,皇上身边多凶险啊,我喜欢呆在这里就只是想无忧无虑无责任地生活看书做吃的玩。
“万岁爷,您待会儿和几位大人要在南书房商讨修史的事情。”常公公谦恭地提醒皇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真是像智能记事本一样啊。
皇上会意,十三孝顺地搀扶他。“十三阿哥也呆了这么久了,随朕一起到南书房去吧。”
十三依言,用眼神微笑着向我告别。我低下身行礼,和他眼神相会,情不自禁嘴角上扬。他们三人去了,我独自立在满院秋风中。空落落的一片静谧,仿佛一切言语面容都不曾出现过一般。
。。。。。。
。。。。。。
好消息!终于可以出宫啦!虽然我是个标准宅女书虫睡神觉皇。。。恩,标签颇多哈。但是能出趟门,秋游一下也好。早前八贝勒两次派人来请师傅参加什么高雅集会,师傅推脱掉了。这是第三次下帖子来请,而且还说有一套古籍,不知真假,望师傅品鉴。师傅出师有名,少不得答应了。而我缠着师傅让他答应了让我和他一起去八贝勒府邸。
出门感悟之一,马车真是太颠簸了。师傅坐如钟稳如松,而我手忙脚乱的一会儿磕了头,一会儿因为忙着看帘子外面扭了脖子筋。师傅居然还悠闲地要茶喝,我哆哆嗦嗦地端给他,茶盏叮叮叮叮作响。为了不泼出来,费尽心力,在这秋爽天气也折腾出一头的大汗来。师傅当然以此为乐。
出门感悟之二,京城的小商品经济太发达啦。可惜我只能坐在车里,不能误了事,不然一定跳下去逛逛。卖黄糕,卖枣泥包子,卖冰糖葫芦,卖一篮子一篮子的鹅黄菊花紫色绣球,卖艺的。。。各种各样。小孩子拿着风车片子在大人腿脚边转圈。扎着丫髻的汉族小妹妹和维吾尔族打扮的小姑娘在翻花绳儿,一个好像输了耍赖,另一个开始追着扑打她。是不是那些对我来说太熟悉又太遥远,我心里又喜欢又淡淡的悲伤。
出门感悟之三,跟着师傅混是跟对了。平时我们那里人马走动几乎为零,今儿到八贝勒府上来,他们的人个个恭顺有礼,唯恐少了礼数。我才依稀估摸着师傅的地位比我想的高。是因为是皇上的好友?是太子的启蒙恩师?可是师傅一点政事都不参与啊。也没见他要上早朝之类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在等茶的时候,我本来侍奉在师傅身后,贝勒府里的管家叫我,“诺衣姑娘,八贝勒爷为冯太傅专门准备了一套笔墨,还请姑娘随小的特地走一趟。”我见师傅沉默,算是许了。
八爷如此礼数周全,居然连随行的我也知道名字吗?十三曾说八爷贤名远播。果然如此啊。边想着边跟着管家指派的一名太监朋友去书房。
沿着回廊,穿过月洞门,见到一片竹子。竹叶簌簌作响。再往前就是三间式的书房。匾额上书着大大的“采蓬”两字。此话怎解?没仔细琢磨就进去了。书房中间的一间很宽敞明亮,清风与秋阳在雕成兰花兰草样式的窗棂外徐徐流动。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
有钱了咱也要修个书房。没事和三五好友吃火锅,喝豆奶,聊年华,或者自己一个人练字。像皇上那样练个几千个日日夜夜。不过,那得要多有钱的时候才能实现啊?
人比人气死人啊。人家一出生就有的东西,对别的人却是白日梦幻。清心寡欲是关键啊。自己开始开导自己。再看太监小哥,极慢极慢地取墨匣子,又极慢极慢地打量毛笔粗细长短,我想上去帮忙,他无声地一笑给予婉拒。我看他安静不爱说话,于是到小院里花圃石头上坐下,百般无聊地掏出口袋里的梅花玉。自从十三送给我以后我还没有让它离身,整天闲不闲都喜欢摩挲摩挲。玉是可以承载人的精神和灵气的。
“冰清玉洁。”我习惯性地托起小东西,放在眼睛上方,对着太阳光观赏晶莹流离的光线,喃喃自语。正在忘乎时间空间的当儿,什么人从我背后一把夺去我手里的宝贝。
“喂,你——”我把下面你“疯了”的口头禅硬吞下去。眼前的俊逸少年让我说不出狠话来。藕荷色长袍,描锦的竹子花纹闪闪发光。腰带上系垂着乳白色的虬龙玉佩。他的眼神里有些挑衅,更多的是骄傲。嘴角带着满满的自信,玩味地笑着。他散发的皇家贵气和通身的气派镇住了我。不用别人多说我已经知道他必是皇子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