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太子 ...
-
当清晨的第一滴露珠从枝头仅余的一片叶脉滑落,阳光终于冲破薄暮,尽情泼洒在天地间。
陆国皇帝的寝宫,龙华殿内。
自从皇帝病重,这里的宫人们早已习惯了跟着皇上的作息,早睡晚起,可今日的龙华殿一大早就出奇的热闹。镜海大师,清贵妃还有贴身大太监常喜都一脸喜悦的围在皇帝周围,视线紧盯着他手里的那杯鲜红。
夙愿得偿,一向淡定的皇帝也有点激动,玉杯里的精血随着他的情绪微微颤动,晕起些许涟漪。
“陛下,请引用。”镜海含笑催促着。
皇帝深吸一口气,抬手仰头,一饮而尽。
喉头只觉其甜未感其腥,有些意犹未尽,“大师,是不是朕每天多喝一杯,就能恢复的更快?”
镜海遥了摇头,“陛下,长生血虽好,但不宜贪杯,一天一杯刚好。”
“这样啊,可惜。”皇帝一边说着一边贪婪的望向金笼中蜷缩着的魅离。
魅离稍稍舒展开身体,安静的回视,脸上无欲无求。
右手微微颤抖的压在左手手腕,心下苦笑,只有他自己知道,抹掉那掩盖的一丝血线,刚才为了取血而割开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了无痕迹。
根据镜海大师的要求,一天一玉杯长生血,不知不觉,一月已过。
效果显而易见,连朝臣们都开始偷偷私下议论,皇帝到底是得了什么灵丹或者妙药?病入膏肓的身体竟在短短一个月期间恢复的比生病前还要硬朗,每天早朝都精力充沛,气色红润,精神爽利,有一种老树生新芽的恍惚。
皇帝这段时间从身体到心情都很饱满,这就是所谓的重获新生!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一点不输壮年时期的自己。花了几天处理完因病堆积的奏折后,他开始奖励此次有功之人。
接连两道圣旨传下来,一道给镜海大师,一道给二皇子陆景贤。
镜海大师众望所归被册封为国师,准其:入对不称臣,登殿赐高座。
二皇子陆景贤寻药有功,加之才德兼备,赐封太子!
第二道圣旨一到二皇子府,立刻平地起惊雷,炸死炸伤皇子大臣无数。
大皇子阵营和三皇子阵营的大臣们都傻了,这和他们想的出入太大,暗处明里斗来斗去,却这么轻易就被渔翁得利?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臣们偷偷私下筹划着,有倒戈的,有死守的,还有退出中立的,每人心中一套自己的小九九,不知不觉,朝堂上悄悄的被重新洗牌。
大皇子府前门庭若市,急的跟无头苍蝇似的臣子们纷纷奔去,商量如何补救此事?
本来门可罗雀的二皇子府门前陆陆续续多了送礼的管家侍从。二皇子名声在外,而且皇位一事,未到最后一刻胜负难分,大臣们不敢明目张胆上门求见,但为了给自己一份安心,礼还是必须要到的。
二皇子陆景贤此次架子端的很足,一直都是张总管出面,但还好来者不拒,稍稍给大家吃了记定心丸。
三皇子府门前依旧低调,私下阵营的臣子们早就得到了主子的提前通知,令其稍安勿躁。对自己的主子,他们一向颇为信任,所以选择按兵不动。
“恩,还是老三沉得住气,朕果然没有看错。”
听了常喜的报告,皇帝发出一声感叹。
这话常喜爱听,他可没少从三皇子那拿好处,他敢和三皇子走的那么近,也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清楚皇上的心思。
但此刻,他觉得自己开始有些不明白了。
“皇上,常喜斗胆。既然您一直这么想,干嘛还要立二皇子为太子呢?”
皇帝扫了常喜一眼,“这就是为君之道,你是不会明白的。”
常喜谄笑着应了声是,“奴才愚钝,还请皇上赐教。”
“无非‘天择’二字。这次是贤儿先行一步,驰儿落后了,这是事实,是事实就该承受后果。”
“皇上英明。”常喜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虽然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完全明了,但对于怎么给三皇子回话,心里多少有了底。
陆景驰听到常喜的汇报,面上一整。
他和常喜不同,玲珑心思,一点就透。四皇子竟然是二皇子找到的?而且不藏私的献给了父皇!如果是他可能都要考虑一番,毕竟虽然如此可以离皇位更进一步,但长生不老才是真正可遇不可求呀!
他不得不承认,这次确是老二先行一步,他输的不甘却心服,但也仅此一次!他且先让让,反正不用他出马,暴躁的老大一定不会放过老二。这次他不掺和,只想享受渔翁之利的快乐。
看着三皇子一副高深莫测的了然,常喜偷偷在心里感叹:不愧是皇家出来的,一个两个都这么难以猜透。他还是乖乖干好自己的差事,别想那些有的没的的好……
清晨,推开房门,地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雪的突临告诉人们,冬天到了!
穿上厚厚的棉衣,四周一股股的寒气还是顺着缝隙直往骨头里钻。不用怀疑,这是一个冷冬,陆国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寒天!
渐渐的,百姓们不再关心大皇子和太子争斗的结果如何,也不再关心到底哪个妃子又怀了龙种……冬天的他们更想多赚几个里布,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暖和一点儿,能够平安熬过这个冬天。
随着深冬的临近,各地探子开始陆续回报冻死的人数。当尚都的死亡人数都到达了十人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从此在民众心中烙下了不灭的印记,被传颂多年。
新科太子陆景贤豪气的拿出了大批银布,并以太子的名义派出了很多兵力去各地协助组织和救援工作。
大小城镇陆续建起了临时住所,用来收容没有地方可住的流浪人士。粥棚每天两餐定时发放稀粥和馒头,不管饱但起码不会挨饿。棉衣、棉被等各类御寒的物资也陆陆续续被送达各地……
陆国占据着这个世界第二大面积的陆地,虽然太子出钱又出力,但以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略显薄弱。
于是太子适时的递上去两个奏折。
一是要求朝堂到后宫,从皇帝、大臣到妃嫔,开始缩减开支用以捐款,所捐款项会被明确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升迁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开始大臣中还不愿意,几个大头,皇帝,清妃,静妃,三皇子,林相,成将军均身先士卒,慷慨解囊,众臣子还能说什么,只能纷纷效仿。
另一个奏折则是号召全国各大商户集资或者捐出应急物品一起参与救人,当然钱不会让他们白捐,可以在优惠的基础上抵扣来年的商税,捐的越多抵扣的越多。
都说无奸不商,商人都聪明,本来这费力不讨好的事谁也不愿意干。但一听后面的优惠政策都心动了,得名又得力真不错!但谁都不愿做这出头鸟,最后财大气粗的四季客栈义不容辞的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商户随后前赴后继,恐怕捐晚了名头被谁抢了去。
第一次,陆国臣民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百姓深深记住了太子陆景贤的贤德和功绩,天下一片赞叹声。大局渐定,皇位之争从此变成鸡肋。
老百姓们很实在,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谁当皇帝,他们只关心谁能带给他们相对好一点的生活。虽然听说三皇子后来也捐了不少钱物出来,甚至还亲自去探访了难民聚集地,但这些和太子所做的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一刻的感动,很快就被风吹散,他们记得最多的还是太子的恩泽。
二皇子府,不,现在应该叫太子府。
寝殿内,掀开厚厚的棉门帘,室内的空气温暖如春。太子陆景贤一边拍桌子一边放肆的大笑,“老三太逗了,竟然还亲自跑去慰问难民,他那么爱干净,真是难为他了。哈哈!”
一旁的清秀少年慢慢抿了口热茶,“亡羊再补牢,晚了。”
“哈哈,真想看看老三那张假脸垮下来后的样子。话说匡绕还真是个人才,一环接一环都安排如此巧妙,对我和他有利的,对别人全是一个又一个的套啊。不进朝堂为国效力可惜了,要不要去说服一下呢?”
“呵呵,一个陆国,你确定装的下他?”少年撇嘴一笑。
陆景贤想到匡绕竟然可以将产业开到四国皆有,假咳了一下,“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自讨没趣。”
少年默然的点了下头,算是对他这句话的赞同。
看他对此不想多谈,陆景贤识趣的转移了话题,“对了,那个时候就快到了吧?”
“恩,很快,很快了。”少年这才提起了点兴趣,唇边眼角勾起了一些笑意。
陆景贤的表情和少年如出一辙,但情绪更加激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真想过的再快一些!哈哈,我还真是个不孝子呢。”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小草偷偷冒出头,柳树也开始显摆上面柔嫩的细芽。
随着温度渐渐升高,人们欢呼雀跃,冷酷的冬天终于过去,暖和的春天到啦!
皇宫,御花园。
初春的天气回暖很慢,湖边的亭子四周还挂着厚实的幕帘。
皇帝坐在桌子的后面,提着笔正在作画,清妃在一旁研磨,偶尔对视一眼,笑意满亭。
桌面的宣纸上,傲雪的冬梅已经大体显形。出枝之后是画花,皇帝稍稍犹豫了一下,因为前尘往事,他讨厌红梅。猛然想到陆魅离眉心的绿梅,仅半裸却美的那么蛊惑人心,也让人生厌。还是只用淡墨渲染吧,纯色一点好。
刚添好几朵梅花,皇帝突然觉得一阵心悸,笔尖一顿,搁笔,右手捶向心脏的位置。
心悸似乎好了些,但哪里有什么东西落了下来?一点一点溅在纸上,自然的散成片片梅花,夺目鲜红。
“皇上,您怎么流鼻血了?”清贵妃赶紧上前,递了丝帕过去,帮皇帝擦血。但鼻血流的很快,丝帕很快也被染的鲜红。
“来人,快来人!”清贵妃觉得事情有点不妙,大声吆喝外面的侍从。
皇帝脑子有点晕,有点恍然,同时心悸又回来了。为什么?这是他心里唯一也是最后的疑问。
咣当一声,皇帝硬生生的晕倒在桌子上,除了鼻子,嘴角也开始溢出鲜红。
“啊!皇上!您怎么啦?”刚进来的常喜一见亭内的情况,大喊着想凑近皇帝身边。
“快去请镜海大师过来!”清贵妃踹了常喜一脚,在他耳边大声呵斥。
“是,是!”
常喜大声应着向外跑去,忘记了侍卫们脚程更快,超越身体极限,风一般卷向镜海所居的宫殿。
很快,常喜一脸焦急,风风火火的跑了回来。
“大师,您快来看看皇上。”正抱着皇帝,帮他擦血的清贵妃惊喜的转过身,却没有看到镜海的身影。
“镜海大师呢?”她不满的大声喝问。
常喜双腿一软,跪倒地上,喘着粗气回应:“回,回清贵妃。镜,镜海大师,他,他刚刚也晕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