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2 17凌晨 ...

  •   再来一篇负能量分析慎入

      越长大我就越觉得自己有点坏掉。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上学前有过几年时间寄养到不同地点不同省份的亲戚家的时间,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技术上讲也不算被侵犯。
      回首童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无聊。
      可能还有孤独。

      父母说我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笑,等从奶奶家回来才会笑。
      这个我自己看照片也知道,很小的时候还是挺灿烂的笑,然后中间一段时间全都只是抿嘴,这种抿嘴当笑可能延续到了小学。
      可能因为奶奶家有个堂哥的缘故。那是我印象里第一个跟我年龄比较亲近的同龄人(大我6岁)。
      我三岁的时候他九岁了,当然不愿意陪我玩,我记得他在前面跑我在后面拼命追,不过怎么说追也是互动嘛,有助于人格发展。
      那个地方很偏僻,除了堂哥,还有一个算是同龄人的小姑娘和一个差了十多岁的大姐姐,基本是除了奶奶辈的全部人了。
      我永远也追不上我小哥,他又要上学,另一个小姑娘其实跟我们住的半山腰也邮点距离,其实那时候的玩伴主要是门前树上的毛毛虫。
      我不记得是怎么跟它们玩的了,但是我知道它们是同伴列表第一位,家里人也都记得= =

      奶奶家当时东西不多,所以当我以后对一个人说我贫瘠的缺少玩伴的童年,她的回答是她也不喜欢昂贵的玩具也不总跟小朋友玩,她只要剪纸就够了的时候,我觉得没法跟她解释当年我奶奶家只有那种很大很尖的生铁剪子,绝对不会让小孩碰,更没有纸让我剪这么奢侈。
      我说的什么玩具也没有,就是真什么也没有。

      我倒是有过昂贵的玩具,在自己家的时候。
      父母太宠我,不少玩具都是同期同阶级奢侈品。别的孩子骑儿童三轮车的时候我有儿童辅助轮自行车,商场里好像只有过两台。别的孩子玩橡皮泥的时候我妈不知道哪里搞来的无毒无害彩泥里面有全套的恐龙模子和工具。有一套木工工具上面一个中国字都没有,里面是特制的软又没有刺的小木板、木件、坐式电锯、车床、图纸等等,可以自己做出很多东西。当商场里出现第三套多米诺骨牌套装的时候,我也有了。
      我很喜欢这些,尤其是直到现在,我都对木工那套玩具惊叹,精致有趣别致实用,做出来的笔筒我用了很久。
      但是我真的是喜欢骑儿童三轮车,等到很大了之后我才知道,我家没有这个,不是因为不想买,而是因为我有的已经比那个要贵和好。我是四岁的时候骑的两轮自行车不带辅助轮,就比另一个运动神经很好的孩子晚一点。
      但是我当初真的只是想骑那个儿童三轮车而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写到了这里来,但是可以圆回去——我家里对我非常好,不过有时候阴差阳错的。

      估计是因为在不同亲戚之间来回跳,我对“亲密”这个概念的建立用了很久。
      我知道亲人是哪些人,这是身份标签,但是心理来说他们跟任何人一样。谁对我好我对谁好,大家对我都还好所以我对谁也都还好。如果我被怎么样的时候不指望陌生人来救我,也不会指望亲戚来。
      如果谁有超出这个番外的举动,会让我迷惑。
      对父母的感情也是逐渐到中学才建立起来。

      不同的亲戚家,当然也对我有不同感情,有的好一点有的没那么好,于是跳来跳去的可能会让小时候的我更迷惑,纯属猜测。
      我不喜欢人员复杂的家庭。当我来的时候父母会给一部分钱,有的亲戚会把钱全用我身上,相对于乡村来说这钱有点多,于是我就面临着更多复杂感情。大人掩饰得比较好,小孩子比较直接。

      所以我还是最喜欢奶奶家,即使整天都是无聊。
      但是不会比我自己在家盯着门口的柜子更无聊,从屋里看着门口装着食品和杂物的壁橱和防盗门的样子是我另一个深刻的童年印象。

      估计我的无聊已经开始折磨我奶了,她开始教我简单汉字(她自己会的字也不多,很多比划不是那么标准,比如“我”的第一撇写成小横),乘法口诀、生肖表什么的。我什么都愿意学,只要不那么无聊。
      所以小学数学到乘法口诀的时候我很轻松,五岁之前就会了而且没有马虎问题。其实学除法之前我都是吃5岁之前的老本。

      后来我有了一套积木。幸福生活。

      按理说这么辗转的与他人生活应该会培养出一个精明、会察言观色的孩子,但是我完全不,就是一个小白痴。我到姥姥家的时候,也是什么也没有,我就求着说想要一套积木。
      但是好像到手没两天就被一个我不太熟悉的小孩骗走了几块。
      然后大家就问我那个小孩谁啊住哪里啊长什么样啊,我说小男孩,住下边好像不远(说不清楚具体)。要没要回来我不记得了。

      没要回来其实也不那么要紧,因为姥姥家有狗。
      我还记得吃膨化食品的时候要把手往头顶上举才能喂到那只黄狗,也对别人看到我那么做的时候的态度有印象。
      跟狗一起吃零食肯定是错的,我表姐都没有那么多零食吃。
      可是我不知道。好多年之后才想到。

      当时的狗是用铁链拴的,有一次我握着那个沉重的铁环牵着另一条狗,不知道怎么想的,摇晃铁链抽了狗一下。
      那狗一下就跑了,我握不住铁环。我姥爷看着我,然后竟然也没把我怎么样,就去追狗了。
      之前我提到迷惑,那次就是一次。

      我有5岁前的很多记忆,可能也得益于这样分割的地点和生活比较容易在大脑里存放。

      正题来了,我小时候有大片的无聊孤独的时间,呆过很多地方,但是不爱说话不善言辞也不会察言观色。
      我想是因为跟同龄人接触太少。而且到哪里我都有生活费,所以其实并不是看人脸色活(虽然这个生活费到最后用给我多少不一定)。反正也不影响什么,各种脸色也太多,所以我干脆把这个开关关了。
      我好像从小把“装傻”当做一件很认真的事情来做。
      每当别人做什么可能让我触动的事而观察我的时候,我都用表情告诉他们我不懂。
      小学到中学,很多次我感觉到开关和墙蠢蠢欲动,我都把苗头掐断,然后催眠自己我不懂,我迟钝,我感觉不到。
      至此我都是非常理性的人,感性部分基本找不到。

      后来学画画,这就变成一个让人头疼的特点。
      我就试着放开。

      效果好像显著过头。小时候能忍住的害怕恐惧唧唧歪歪全都涌出来了。
      之前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接受全部的自己,不管好的坏的,也算另一种勇敢。
      看到更好的人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要变得更好,全部的我自己就好。

      然后就变成了这个状态。好像放开太多了,撕开口子收不回去一样。

      所以我猜测,可能以前我是太敏感,于是干脆封闭了。
      我确实容易受他人态度影响而且难以调节。
      以前的状态其实也是好事,我需要一些以前的状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2 17凌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