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六) ...

  •   (六)
      长安要变天了。
      八月中,兵部侍郎谢辕南下贵州府,一举擒获湖广□□头目方以文。刑部会审,方以文拒不认罪。三审时,方以文被当庭杖毙。
      江南士林犹如水入油锅,炸开了。江南名士联名上奏,表明方以文之清白,严批刑部滥用私权,未查清真相即滥杀无辜。随后,民间盛传方以文乃二十年前因元丰党祸而亡的御史大夫吴谦禺的弟子。
      接着就有方以文的弟子供认,方以文的老师的确是吴御史。
      满朝文武哗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湖广□□了,而是二十年前的元丰党祸的余波。
      吴谦禺当年得以起复,靠的就是他的一个弟子疏通举荐。然而出任御史不到一年,就有人弹劾吴谦禺在野的时候,结交前朝乱党,意图谋逆。证据确凿,书信白纸黑字俱在。刚即位没多久的敬炎帝大怒,吴谦禺立刻被下狱。接着与吴御史唱和来往的数十家江南名流、朝廷官员均遭审核下狱,整个朝廷算是塌了一半。
      而后事情愈演愈烈,保举吴谦禺的弟子,当朝吏部尚书谢霖,被人弹劾勾结吴谦禺,妄图谋反,随后,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谢霖才是主谋。
      关中谢家家主,前太子太傅,谢霖的老父谢晋在正清宫外跪了一夜,咳血倒地,却仍然没有见到天子,被内侍送了回去。
      不到半个月,死死杀杀流放的朝臣官员到达了一个恐怖的数目,却仍不能平息天子的震怒。敬炎帝命人在宫外立了一块石碑,刻上所有犯案官员、名流的名字,宣布他们子孙永不录用。而这块石碑就是寒了江南士林之心的罪臣碑。直到五年之后的一个冬夜,一道玄雷从天劈下,把罪臣碑劈成两半,敬炎帝才开始反思是不是做的太过。但即便如此,幸免的朝臣也不敢再触龙鳞。
      此时,有一人却站了出来,直陈吏部尚书谢霖罪不至死,关中谢家罪不至此。犯案官员子孙后代不得录用的惩罚太过严苛,寒了士人的心。此人就是琅琊王家声名赫赫的忠勤公,王卿越的大伯王棣晋。
      后,敬炎帝大赦,撤了罪臣碑。谢家也有旁支顶替已死的谢霖的官位。谢霖之子谢辕重回谢家,受了朝廷的栽培。但是这次灾难却永远的刻在了人心之上,史称“元丰党祸”。

      二十年后的今日,又是莫逆案件,主谋又是吴谦禺的弟子,又是江南士林群起反对,一切仿佛回到了起点。然而这一次,主宰生杀大权的刀柄,还未被天子握起,事情就发生了转机。
      风头正盛的谢家少主谢辕亲自擒回了他父亲的师弟,交由刑部,被刑部以和他父亲几乎相同的罪名当庭杖毙,而刑部尚书正是王棣晋的四弟王棣春。
      天下人顿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谢辕野心勃勃,大义灭亲,取悦今上的。有说谢辕不孝糊涂,等于再杀一次他父亲的。还有说琅琊王氏主导一切,当年灭了关中谢家一半,而今怕谢辕做大,再灭一次的……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都说圣心难测,天下人又一次见识了。在位二十多年的敬炎帝四十多岁了,雍容横厉的眉目间,已经难觅当年的稚嫩。湖广事件过去近一个月都没有过问一句。
      而在方以文死后整一个月的时候,他下了一道圣旨,命兰台长侍王卿越为监察御史,全面负责湖广事件,务必给朝廷,给江南士林,给天下子民一个合理的交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