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使 ...

  •   以杨无端的身份,还是头一次有机会见识侍郎府的柴房。此刻站在密不透风的窗户外,隔着窗户纸听到里面传来“悉悉簌簌”,仿佛春蚕噬叶的声音,她揉了揉酸涨的眉心,转头看向杨福。
      杨福哭丧着脸,努力把眯缝眼瞪成豆豆眼,可怜巴巴地看回来。
      “二管家,”杨无端顿了顿,试着说得不那么生硬,又能达到效果,“咱们家不算什么公卿世家,但二叔那个人我们都知道,最是讲规则不留情面。外头恨着二叔的不知道有多少,不过看他圣眷不衰,持身也正,一时抓不着他的把柄。既如此,咱们身为他的家人,更不该给二叔添乱,你说是不是?”
      “七少爷您别说了,是小的猪油蒙了心!”杨福抬手扇了自己一巴掌,力道大不大不知道,声音倒是响得夸张,杨无端都被吓了一跳。
      杨福捂着也看不出肿没肿的半边脸,委屈地龇着牙道:“小的发誓,以往没干过这等欺负人的事儿,这是第一回,实在是里头那小子赖着不肯走……”
      “那你也不能就把人锁柴房里。”杨无端加重了语气,“上门即是客,他不肯走,为什么不好好地招待?杨家吃不起这口饭?”
      她动了真火,杨福连忙波浪鼓价地猛摇头,不敢再多言辩解,只嘟嘟囔囔地小声认错,又轻轻地一下一下打自己的嘴巴。
      杨无端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推门,门扉上小指粗的锁链和锁头同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杨福又赶紧掏钥匙开锁,殷勤地替她将门推开一条宽缝。
      这一天已经折腾了不少,杨无端重伤初愈便劳心劳力,也懒得再跟他一般见识,跨进门之前只回头看了看天色。
      午时已过,日头渐向西斜,柴房的西面恰好植着一株桂树,油花水滑的狭长叶片间满是星星点点的桂子。
      是桂“子”而非“花”,因为那只是含而不露的淡金色花苞,空气中连香味都没有。
      杨无端深深地望了一眼,转头步进柴房。
      从光亮底下骤然进到暗室,眼前先是漆黑一片,杨无端适应了片刻,慢慢地又能看清楚。
      她先环视了一圈,意外地发现侍郎府这间柴房环境还不错,和她想当然的“柴房”概念完全不同。
      这里一根柴都没有,看起来就像小家子的客房,四壁萧然,但是刷得雪白,空荡荡地摆放着一张床和一套桌椅,床上也是被褥齐全。
      起码不算是虐待了,杨无端宽慰地点点头,但不想让杨福知道,以免此人记不住教训。她又特意捏了捏床上的被子褥子,确实能够抵御这个季节夜晚的寒意,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等她逛够了,看够了,终于把目光投向这房间的主人,却意外地发觉,那人表现得比她更傲慢。
      那是个年青人,或者还是个少年?他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旧直缀,杨无端只能看到他骨架细瘦明显尚在发育的背影。他保持着她进门时一模一样的姿势,趴在桌面上画着什么,旁若无人的态度就像她和杨福根本不存在。
      杨福觑着杨无端的眼色,开口正要叫他,杨无端举手阻止。她自己是个极容易分心的浮滑性子,所以一向很佩服专注的人,不愿意打扰他。
      她想了想,踮起脚尖走到那年轻人背后,偷瞧他在画什么。
      那年轻人用的不是她平常写字的宣纸,大约是更廉价次等的纸张,看起来偏黄还颇多杂质。但那纸显然比宣纸更厚实耐磨,他用削尖的炭笔在上面横七竖八地拉着线条,居然没有几处破损。
      杨无端先没看出他画的是什么,有那么一秒钟,她几乎以为与自己的几何题集在茫茫时空中不期而遇,那一个个方块套圆形再杂以三角形,辅佐令人眼花缭乱的交错线条……真是想忘都忘不掉的梦魇。
      再过十秒,她认出那是什么,同时觉得诧异和难以置信。
      图不对,时间不对,人也不对。
      极度震惊之下,她没控制住自己脱口而出:“这是横切图?是……钟的横切图!?”
      ===
      不能怪杨无端对一张横切图大惊小怪,这牵涉到她如今的一块心病:如何在古中国建立一个现代的科学系统。
      在杨无端穿越之前和穿越之后的时空里,都存在过朱明王朝,中国历史在明代也都发生了同一件前无古人的外交大事:郑和下西洋。
      由“郑和下西洋”可知,截至当时,中国无论是在制船和航海,乃至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都遥遥领先于世界,这样的优势一直持续到欧洲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杨无端的历史学得不算好,死文科生虽然将古代史大事件背得滚瓜烂熟,但她熟悉的是公元纪年的历史,穿越后发现人们使用的是端历,她就傻眼了。
      在她还小的时候,是说这具躯体年纪尚幼,她被迫困在信阳宁府那段时间,她曾经以前明覆亡的嘉靖年间作为分界线,进行刻板的加减运算。但她很快发现,按这样简单粗暴的算法,欧洲早已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葡萄牙人的船也该到达澳门!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端朝立国之初,由于百废待举,不得已沿袭了前明现成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其中就包括备受争议的“海禁”。这些泥沙俱下的制度存在不少隐患,因此之后的历代皇帝和内阁都进行了修改和增补,动作最大的便是老睿王百里颉在佑康和承乾年间两次推出的新政。承乾年间那次,他力排众议,不但废除海禁,且规划了入海口附近的三座城市为相互勾连的通商口岸,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
      消息传出,被禁海令搞得苦不堪言的东南沿海民众奔走相庆,鞭炮声震天,甚至有人在海神庙里偷偷供上了老睿王的长生牌位。
      正是由于百里颉的高瞻远瞩,端朝并没有延续前朝闭关锁国的悲剧。相反,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大量白银,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靠着庞大的贸易顺差补充了新鲜血液,依然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杨无端穿越以后待得最长的地方是信阳,信阳府位于江北省,与端朝最为富庶的江南省相邻,距离大江的入海口也不远。这样的有利位置,理所当然贸易发达。
      等到杨无端年纪稍长一些,在府学读书那段时间,她经常去码头和商贸区流连,见过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大多是大食、波斯等地的胡商,打扮得已经颇为中化,如果不看那卷曲的毛发和异色的瞳仁,很难从举止或者口音分辨他们的原籍。也有无孔不入的传教士,眼巴巴地等着和任何对他们的神有兴趣的人攀谈,所以她只是稍加留意,便能得知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没有工业革命,来自英格兰的神甫完全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整个欧洲还停留在黑暗落后的中世纪。
      杨无端并未因此而放宽心,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世界与她熟知的那个世界运行轨道偏差不止一分半分,但同时,又有另一些迹象表明两个世界存在诡异的重合。
      譬如,在那个世界的史学界里一直有种说法:明朝之所以覆亡,与当时小冰河期的糟糕天气息息相关。小冰河期造成天灾不断,粮食大量减产,农民吃不饱肚子更交不起赋税。朝廷收不到赋税,就拿不出钱赈灾,灾民为了不被饿死只得流窜为匪,朝廷更拿不出钱剿匪……种种恶性循环之下,终于被最大的流寇李自成断送了朱家江山。
      先不说这种论断过于天真和简单,杨无端关注的点在小冰河期这个背景上。据她穿越以来的见闻,端朝历年气温偏低、天灾肆虐,尤其是大小洪灾,光是江水大规模的改道都有两回。这些迹象无一不符合小冰河期的气象波动。
      所以,杨无端怀疑: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处于两条同一方向的并行轨道上,两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或许有偏差,有时还会走岔路,但该发生的总是会发生。
      这个假设在她进入翰林院接触更多历史资料以后得到进一步证明,她因此而愈发的焦躁,总觉得背后像有一头张着大口的噬血猛兽在追赶,害怕自己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就爆发了,或者南下的游牧民族取得统治权,将历史进程倒退百年……
      她将这样的忧虑和恐惧也写入《经世致用》中。尼尔•弗格森在《文明》一书里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在1500年后崛起并领先于世界其它地区,要归因于“科学革命、法治和代议制政府、工作伦理”等一系列的体制革新。杨无端也据此提出,现阶段的端朝就像一位重病患者,必须在休养和治病两者间取得平衡,大规模变法堪比成功率太低的手术,并不适合当下。目前最迫切的,是要在真正掌握着这个帝国命脉的千万读书人脑子里建立三个系统的概念:法制系统,经济系统,科学系统。
      而这其中她最不了解的,难度最大的,便是“科学系统”。
      ===
      杨无端突然失声惊呼,那背对她画图的年轻人明显被吓到了,肩膀一耸,炭笔在纸上力道不轻地斜着拉出一道,立即将那张纸划成皮开肉绽的两截。
      “哎呀!”杨无端和那年轻人又同时懊恼地叫出来,眼看那张横切图还差一点就完成,这下全废了。
      “没关系,我记得。”都是她不好,做错事就要勇于承担,杨无端毅然道:“我赔你一张。”
      她边挽袖子边绕到桌子对面,随手扯了张纸,又借用另一支炭笔和那年轻人摊在桌面上的各式度量工具,小心地画起来。
      作为死文科生,杨无端只是见过钟表的横切图,这还是第一次亲自动手画。但她图片记忆力超群,且长年练习毛笔字,一双手非常稳,所以居然画得很像样子。
      不同于那年轻人绘图时的聚精会神,杨无端天性就爱开小差,画着画着又忍不住分心想起端朝的进出口贸易和她期望建立的科学系统。她有点疑惑地想,钟表在端朝尚未打开市场,西方商人为了保持贸易地位,把其制作工艺视为绝密,这年轻人从哪儿学会画钟的横切图?总不能又是个穿越者吧?
      胡思乱想中,她已经追上那年轻人原图的进度,并且按记忆中类似的横切图进行了改良,删掉一些不必要的线条,把各部分的标注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她本来用的字母,想想还是改成了对古代人来说更易分辨的阿拉伯数字。
      等到终于完成了,杨无端轻轻地拈着纸的两端将它托起来,闭上眼睛吹了吹,把纸面上炭笔弄出来的黑灰和纸屑什么的都吹开。她又端详了一小会儿,没发现明显的差错,这才揉着酸疼的脖子看向那年轻人。
      她这边刚抬头,“咚”,那边年轻人跪下了。
      “师傅!”那年轻人重重地一个头磕下去,大声道:“求师傅收我为徒!”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