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旨 ...

  •   除了宁郁自己,没有人能知道他见到杨无端那一瞬间被逼入绝境的心情。同他与生俱来的亲和力相悖,宁郁或许是世上最擅于隐藏自己真实心意的人,即使亲近如杨无端,也从未真正地了解他。
      他就像一座山,山上植被丰满鸟语花香,没人能透过表象看到山的最深处,那里或许岩浆滚滚或许只是一颗最坚硬无声的石核……没有人知道。
      他也不可能将心意诉诸纸上,杨无端捻着那页薄薄的信纸,觉得自己领悟了很多言外之意,又觉得那些不过都是她强加于宁郁的执念。
      她最终知道的只是宁郁愿意告诉她的:他依然紧跟着洪老大这条线,发现此人与朝中官员多有勾结,联手策划主持了悯忠阁刺杀事件。
      而幕后主谋,他认为是丁新语。
      杨无端单手折好宁郁的信揣进怀里,另一只手按住桌面,手指无意识却有节奏地敲击。
      “笃笃笃,笃笃笃。”
      她当然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悯忠阁那场刺杀,当她困在床上一动不能动的这段日子,她几乎把朝中所有势力都怀疑了一遍。
      她先排除了北狄。虽然那可怜的女刺客可以确定是北狄人,但北狄人有什么必要刺杀睿王?善良的端朝民众可能相信北狄人是为了报老睿王当年战胜他们的陈年旧怨,杨无端却觉得那都是放屁。两国交战,闹到刺杀元帅已经是儿戏了,刺杀元帅的后代,就算北狄朝廷全体脑残都干不出这种事。所以端朝的当权者们全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场千百年来屡见不鲜的内斗,北狄人既当了障眼法又成了炮灰。
      第二个被杨无端排除的是皇帝。当今皇帝登基以来动了不少手脚削弱新党,可都坚持一个原则:使新党与旧党势力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而一举除掉她和睿王,则会造成朝堂上旧党独大的局面,这对皇帝来说弊大于利。
      然后是旧党。杨无端还没有资格和旧党正面交锋,但在她的印象中,旧党的成员大都是保守固执的老派官员,不像能做出此等大胆举动。况且旧党在党争中一贯占着上风,也没必要铤而走险。
      思前想后,杨无端越来越发觉,她和睿王的死似乎对所有人都没好处。那么,如果她和睿王不死呢?若是刺杀的主谋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们死,而是故意派一个武艺低微的北狄女刺客主动来送死?
      杨无端改换思路,由结果得益倒推回来,第一个浮现的对象让她通体生寒——睿王。
      毫无疑问,此次刺杀事件最大的得益者正是睿王。不但新党主战派扬眉吐气,就连睿王的声誉也水涨船高。现在北郢的民众尊敬睿王,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因为老睿王爱屋及乌,而是真心诚意地挑高大拇指,觉得睿王替端朝受过伤流了血,是条汉子。可以说,此次刺杀事件阴差阳错间将一向韬光养晦的睿王推到了世人面前,就像一竿迎风招展的烈烈旗帜,而无论是老睿王的遗泽,还是新党的新血,都因之找准了方向,即将前仆后继地涌到这面旗帜之下。
      杨无端没有理由不怀疑睿王。但她仍是否决了理智的提醒。因为她亲身经历了那一切,她和睿王在那女刺客手下狼狈不堪地挣命,那是完全做不得假的千钧一发,若是那女刺客再冷静些许,再聪明一点,他们谁都不可能活下来。
      更因为他是睿王,杨无端和他之间有一种无须言明的默契,她做不出来这种事,他也不可能去做。或许这样感性的认知在理性的判断面前依然稍嫌天真,杨无端觉得没什么不好,人生一世,若是连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都没有,未免过于悲惨。
      排除掉睿王,杨无端的思路再度陷入死局,她想不出有谁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去完成这项阴谋。她只得将希望寄托到睿王身上,毕竟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无论阅历还是信息量都比不了对方。
      她再没有想到,最终给了她答案的竟是宁郁。
      而听到丁新语这个名字,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怎么可能是他”的惊恐诧异,而是一种历经四季终于等到白雪簌簌而下的坦然。
      杨无端在桌面上敲击的手指停了下来,她眯起眼盯住桌脚下丁新语的来信,窗外那只鸟儿依然不知疲倦地唱着歌。
      “原来是他。”她微微一笑。这确实像是丁新语会做的事,会做的选择。所以……
      果然是他。
      ===
      “七少爷!七少爷!”杨福冲进来时杨无端正执笔回信,他慌张失措地一头撞上了水晶帘,成百上千的水晶珠子相互撞击,发出细碎清冽的声响。
      杨无端被他打断了思路,微微蹙眉地抬起头来。
      “宫里来人……”杨福白生生的馒头脸涨成粉红,说着话还大喘气,“……来人传旨……”
      以杨瓒和皇帝的关系,侍郎府接旨早就成了日常,杨无端随手在砚台上舔了舔笔,心不在焉地道:“告诉他们杨侍郎不在文渊阁就在户部,让他们自个儿找去。”
      “不是。”杨福大胆反驳她,深吸一口气,神色颇有些古怪,既像是喜气洋洋又仿佛忧心忡忡,馒头脸差点扭成了麻花。
      “七少爷,那公公说……让您去接旨!”
      她?杨无端手抖了下,幸得及时甩开笔,那滴墨汁才没有毁了她写到一半的信。她怔了一会儿,瞧着那枝笔拖曳着墨汁在桌面上骨碌碌地滚动,留下一条蜿蜒的墨线。
      “七少爷?”杨福舔了舔嘴唇,焦急地提醒她,“外面还等着……”
      “走。”杨无端如梦初醒,立起身大步往外走,杨福连忙跟在后面。
      少主人以官身头一次接旨,这算是杨府的大事了,偏巧杨瓒和杨穆氏都不在,下人们难免有些紧张。杨无端一路行来,遇到的下人都跟杨福似得既兴奋又忧虑,好些许久不管事的老仆都战战兢兢地扶门而出,眼含热泪地望着她走过,搞得她浑身不自在。
      菊蕊领着琴儿候在正厅外,两个丫鬟手捧全套七品官服,既规矩又大方地蹲身福了福。
      杨无端叹口气,站直了伸展双臂,任由两人替她套好衣服,束发整带,菊蕊甚至掏出手绢擦了擦她的鞋。
      等到终于收拾停当了,杨无端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转了个圈,收获一堆满意欣慰激动伤感的眼神……她只敢在心里翻个白眼。
      举步跨进厅内,仆人们早就备好了鲜果香案,杨无端连头都懒得抬,随便瞄一眼认清了天使的方向,提溜着衣摆直接跪下来。
      “臣翰林院编修杨无端接旨。”
      “杨翰林不必惊慌,是喜事。”与杨府众人如临大敌的气氛不同,那传旨的内侍在她头顶上笑呵呵地道,“皇上圣谕:‘杨无端即日起晋升詹事府左赞善,督导汾王学业,钦此。’”
      汾王?杨无端慢一拍反应过来:怎么又是三皇子?
      ===
      杨福恭敬地送走了传旨的内侍,杨无端错眼看到他掏出什么东西塞给对方,猜着是官场上约定俗成称不上贿赂的小钱,她还不至于迂腐到这种地步,也没往心里去。
      她现在心烦意乱,一半心思挂念着生死不知的杨小康,另一半心思还要分给没写完的回信,偏偏皇帝,或者说皇后,又给她下了这着不知深浅的闲棋。
      杨无端左右手各一边地扯着黄绢制成的圣旨,盯住上面寥寥几个字,那不知是文渊阁哪位学士滕写,一笔炉火纯青的馆阁体,她却横看竖看不顺眼。
      “七少爷,”菊蕊见她面色古怪,小心翼翼地凑过来道,“该把圣旨贡起来了……”
      侍郎府自有专门收藏圣旨的阁楼,杨无端哼了声,随便将圣旨扔过去,唬得菊蕊慌忙伸出两手来接,堪堪在圣旨落地之前攥住一角。
      “七少爷!”这位一向最敦厚温柔的丫鬟难得怒了,“这么大人了,能不能懂事点!”
      杨无端心虚地缩了缩头,冲她摆摆手算是道歉,怕她再唠叨,赶紧三两步蹿出正厅往花厅跑。跑路到一半,身后跟上一个人,听那呼噜噜的喘气声,她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
      “二管家,”她想起什么,陡然刹住脚,回首问道:“那封桑皮纸包的信是谁送来的?”
      她问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宁郁那封信里不能见诸第三者的东西太多,简体字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密码,所以送信的一定是宁郁真心信任的人。以宁郁那报喜不报忧的脾气,如果查明此人的身份,或许她能对他的处境更多了解,必要的时候也能有所助益。
      “这……”杨福肿泡泡的馒头脸上突然露出一个心虚的表情,眯缝眼左瞄右瞟,就是不敢与杨无端对视,“这个……”
      他只差在脸上写满“有内情”,杨无端就是傻子也能发觉不对头。她跟杨福打交道也够日子了,看出他一门心思要抱她这个少主人的大腿,半点不敢违逆她,当下皱着眉压低嗓音,微带警告地道:“二管家,送信的人到底在哪儿?你瞒了我什么?”
      “七少爷……”杨福打个激灵,喜气的馒头脸瞬间垮下来,带着哭腔道:“小的干了件蠢事,求七少爷饶了这一回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