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天气有些热,我买了一把折扇,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逛,不知不觉转到了夫子庙。这里聚集了很多貌似秀才的年轻人,每人都身穿长衫,手持一柄折扇。不过我拿扇子是为了扇风,他们则是为了装酷。
我假装找人,东张西望搜寻帅哥,但看来看去却很失望,这让我想起了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的一件轰动事。当时我们宿舍的几个姐妹闲极无聊,不知谁先提议了一句,建议大家调查一次学校里到底有多少帅哥,众人立刻同意。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敲定在教学楼下贴一张“寻人启事”,上书:“圣诞夜有约吗?现有七位温柔可爱之靓女,寻找与之共度良宵之男士,如果你是一位handsome、文雅、健谈、风趣的gentleman,请手持一本高数书,于今天中午12:30到叠翠园湖心亭见。”
哈哈,你猜结果怎么着?那天几乎全校男生倾巢出动,叠翠园里面到处都是高数书。我们几个姐妹从不同的方向进去溜达了一圈,结论是不仅没有帅哥,也没有青蛙,满园都是手持一本高数书的癞蛤蟆,哈哈。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哈哈大笑一阵子,这次也不例外。男人看美女属于正常,女人看美男也是天经地义啊。
正在我旁若无人地大笑时,从身后走出两人,一个30多岁有胡须,一个20多岁白面。那个白面年轻人看起来十分风流儒雅,两个人边漫步而行边神采飞扬地谈笑。
好打眼的帅哥!我有点惊呆了,心中似有霹雳,口水不自觉流了出来。帅还在其次,关键是他浑身散发出来的自信气质,让我不自觉地生出温柔和敬慕之感。女人喜欢找强过自己的男人,此话果然不假。
这时候听见帅哥对年长者道:“祝兄的上联果然精妙,小弟的下联相比较就稍显塞责了,哈哈。” 年长者回道:“唐老弟的下联虽不十分对仗,但在气魄上更胜一筹啊,呵呵。”
什么?唐祝?手中的扇子“啪嗒”掉在地上,我一下子清醒了。会不会是唐伯虎与祝枝山?我脑袋里飞速回想他二人的有关历史,大多是“唐解元一笑点秋香”的故事,但这事不知真假呢,总不能上去采访一下点秋香是不是真的吧?忽然想起唐伯虎中解元是弘治十一年的事,而现在是弘治十年,他还没有中解元呢,哈哈。
这二人可是我的偶像啊,饿滴神呀,如果他们能给我签个名……
“姑娘,你的扇子。”
“啊!谢谢!”那二人已经走过去几丈远了,我看也没看拾扇子的人,一把抓过扇子就追了上去,大叫:“唐伯虎,等一等。”
那二人愣了一下,诧异地回头看我,年轻的帅哥微笑道:“小姐如何认得在下?”
“你很有名啊。中国人谁不知道风流才子唐伯虎唐解元啊。”我想也没想话就冲出了口。
“解元?哈哈,唐某还没有参加乡试,哪里来的解元?小姐说笑了。”虽然是诧异谦虚的话,但掩藏不住“得意”的感觉。是啊,现在的唐伯虎正是春风得意啊。
“不要谦虚啦!明年的乡试你肯定会得解元的,不过现在能否给我签个名?我可是你的粉丝啊。” 我双手递上扇子,只有它上面可以写字了。(嘿嘿,名人的字,值很多钱呢。)
这时候有一些人站定围观,小声议论着,有的羡慕唐伯虎的名望,有的对他的才华表示不屑,有的诧异我的不避男女之嫌,更多的是奇怪我刚才说过的话。
唐伯虎的得意溢于言表,但仍故作谦虚地道:“若果如小姐吉言,到时唐某一定竭力作画一副亲自奉上。只不知小姐府上位于何处?”
我呆了一下。哦,原来是不愿意给我签名啊,不用这么小气吧?
这时候一旁的祝枝山“哈哈”笑了一下道:“唐老弟才华过人世所周之,想必这位小姐才出此言。今日我们弟兄二人闲游,不过是图个心里痛快,既逢小姐不吝吉言,以我看,老弟就该早早奉上佳作了。哈哈。”
这话我听着舒服,祝枝山不愧多吃了十年饭,比唐伯虎圆滑内敛多了。
“既然祝兄也这么说了,那唐某就不能推辞,献丑了。” 唐伯虎也哈哈笑着,接过了我的扇子。早有一旁围观的好事者递过笔墨,唐伯虎一挥而就,一副水墨山水跃然纸上,“唐寅”二字幡然醒目。
我小心地接过扇子,又转向祝枝山,笑道:“我从小就听说过,祝枝山先生的字草书、行书、楷书样样都卓而不凡,与唐先生的画并称双绝。现在既然有了唐画,又怎能没有祝字呢?”拍马屁我在行,更何况人家确实有实力,这话不纯是马屁呢。
祝枝山果然爽快,提笔就写上了 “万里江天都在望,举头红日向云低。”两句诗,又题了名才优雅地将扇子递还给我。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扇子,上面的墨迹还没有干透。哈哈,珍宝啊,这把扇子拿到21世纪可是古董啊,说不定可以卖到上千万块钱呢,哈哈,我发啦!
不过来而不往可不是我的风格,我可是从500年后来的现代人呢。唐伯虎现在的风光不过是一时的,后半生的清苦历史上写得可清楚得很。唉,是爱惜他帮他逃过一劫呢?还是顺应历史,让中国多一位文化名人呢?我有些犹豫。
他们看我沉默不语,相视一笑就走开了。唉,不能多想了,帮助他算了。
我急忙追上去,道:“你们先等等,我有话说。”
祝枝山笑道:“小姐还有何事?”
我直接道:“唐伯虎,你明年会中解元,但是后年最好不要参加会试了,即使要去,也最好低调些,否则会有大难。信不信由你了。”我感到喉咙发干,可能是紧张的。
唐伯虎却“哈哈”大笑起来,谦虚地但也轻视地道:“多谢小姐关心。唐某遍读四书五经,心无所惧。况男儿以事业为重,科举乃我等的本等,自然不可小视,请小姐放心,唐某自当用心。”说罢就携祝枝山远去了。
我叹了口气,呆呆地愣了很久,也没有别的兴致,也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