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功成十字血成溪(中) ...

  •   康熙成功收服了鳌拜的护兵营,这场权利的更替只有几天,不得不说康熙的速度,在鳌拜察觉之前,已经全部收服,个别忠心鳌拜的觉察大事情不对,还没来得及报信,就已经消失了踪迹。

      如今京城军队基本上都在康熙的掌握之中,鳌拜如今相反也没那么容易了,但是在鳌拜等人的认识中,他们依旧占有很大的优势:其一,外联合了吴三桂;其二,内掌有护兵营军权;其三,朝中大臣的支持。然而鳌拜却不知道他所认为的三大优势已经逐渐转为劣势,而朝中大臣,有三分之一是站在鳌拜那边,三分之一支持皇上,另外三分之一则是墙头草,并且在康熙的有力手腕下,已经开始偏向于康熙,遏必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康熙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还有部分摇摆不定的人,那么就要把这些人剔除出去,但是若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却要费一番心思。

      康熙七年九月,康熙下旨:自朕登基以来,久居京城,不知大清边关之苦,不解先祖马上风姿,不明国家州郡大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故朕顷以秋冬农隙讲武之时,欲一往边外阅视,以阔朕之眼界,明朕之疆土。

      一道圣旨掀起千层浪,鳌拜等人自然希望康熙离京,他们本就打算近期动手,也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是那东风迟迟不到,如今皇上提出要离京,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东风。他们都认为皇上年少贪玩,是以并无多少顾忌,直接上书赞同,还考皇上不忘根本,有胆有识,理应前去边外‘巡视’。

      而支持康熙的大臣自然知道皇上此去凶险万分,非但京城不保,性命也必丧于奸人之手。

      内秘书院侍读学士熊赐履疏言:“皇上一身。宗庙社稷所倚赖。中外臣民所瞻仰。近闻车驾将幸边外。伏乞俯采刍言。收回成命。如以农隙讲武。则请遴选儒臣。簮笔左右。一言一动、书之简册、以垂永久。”

      吏科给事中赵之符疏言:“今天气已寒。乞仰体太皇太后慈衷顾虑。暂停远行。且今年地震水溢。似宜休息兵民。”

      最终康熙谕吏部、兵部:、今览诸臣前后各疏,称今灾变甚多,不宜出边,以致兵民困苦。朕思诸臣、抒陈忠悃、直言进谏、深为可嘉。已允所请。停止边外之行。以后国家紧要重大事情,如有未当,务将所见直陈,朕不惮更改。尔二部即传谕遵行。
      (以上三段选自《大清圣祖皇帝实录》,略有修改。)

      此后,那些未表态的墙头草就找原因贬的贬,罢官的罢官,对于这些人,鳌拜不会说什么。而那些鼓励皇上出边并且举足轻重的大臣,康熙没有动,只是开始削他们的羽翼,即便是雄鹰,没了羽翼,也顶多是只野鸡,没有了威胁。

      康熙七年十二月十二金星昼见,钦天监上书曰:此乃星辰异象,唐太宗贞观22年,太白连续八日昼现,后有武则天乱唐,今我皇聪明天亶,朝纲独握,天下之人、靡不翘踵拭目、以观德化之成。乃大清之福,然太白昼现,示有功高之人,有不臣之心,望皇上明察秋毫。

      此奏折暗指鳌拜专权,有谋反迹象。鳌拜猖狂,虽有不臣之心,却没有谋反之实,如今如此明目张胆地指出鳌拜的野心,漫说鳌拜,就是遏必隆也不能轻饶了他,最后钦天监监正以胡言乱语、扰乱朝纲的罪名打入天牢。

      康熙八年四月初十未时现日食,钦天监新任监正上书曰:此乃权臣当道,欲以遮“阳”之兆。

      半年之内,两次异象,皆说明一个问题,虽然最后新任钦天监监杨光先正亦被打入大牢,然依旧让鳌拜等人坐卧不安,很明显,皇上在袒护钦天监,否则淡淡污蔑辅政大臣这一条就足以处以极刑,而皇上只是把人关了起来,并未作任何处理,说不定那些言辞都是皇上授意的,毕竟前有汤若望,现有南怀仁,都说过日食、月食等都是自然现象,与朝代更替并无关联,只是康熙三年鳌拜废除新历,逮捕了已经中风瘫痪的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并于当年会审,本已判以凌迟的汤若望,因彗星的出现才免于刑罚,并与一月前去世,现南怀仁虽为钦天监副监正,却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自然现象”之类的话语,所以鳌拜算是哑巴吃黄连,没有辩驳的机会,好在杨光先为明确指出权臣姓名。

      康熙八年五月,端午过后,天气变得异常闷热,空气中凝集着热气,久久不能散去,早夏的知了今年特别兴奋,刚到五月就已经开始聒噪地叫个不停,仿佛在昭示着异常事件的发生。

      鳌府此时聚集了很多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只是所有的话不过是让鳌拜一不做二不休,马上起兵勤王,废掉康熙。

      “好了,再让老夫想想。”鳌拜听着下面的话语,疲惫地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疲态。

      班布尔善看鳌拜现在的态度,明显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还有种退缩之意,班布尔善哪里容得鳌拜后退,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若是鳌拜后退,自己的雄图大业怎么能实现,所以在鳌拜说完,就立即激动道:
      “鳌公,没时间考虑了,现在康熙一直针对鳌公,鳌公心慈,一忍再忍,可是在康熙看来就是鳌公好欺负,就变本加厉,如此下去,哪里还有鳌公的活路!上一次是太白昼现,这次是日食,谁知道下一次是什么!鳌公再忍让,只能让康熙步步紧逼,鳌公不为自己,也要为大清想一想,康熙如此年纪就心狠手辣,若让他继续做下去,大清就要毁于一旦了。鳌公三思啊!我等愿在鳌公座下拼死效力,力推鳌公!”

      班布尔善说完,就撩袍跪下,行的是君臣之礼,其他人一看,顿时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跟着班布尔善拜了下去。

      “望鳌公三思,我等为鳌公马首是瞻,力推鳌公!”

      随之而来的就是此起彼伏的“万岁”之声。这无疑是把鳌拜推到风头浪尖之上,鳌拜若不答应,则把这些人推到悬崖边,若是答应,鳌拜不得不顾虑,依他看来,现在的皇上不是好相与的,小小年纪就把帝王之术玩得得心应手,将来必成大器,大清在他手中必定会走上高峰,必定是海晏河清。

      鳌拜最终叹了口气,自己已年过半百,胸中壮志满腹,早年驰骋沙场,如今权倾朝野,已经算是达到了权利的顶峰,依照自己的性子,倒是想安享晚年,只是时不我与,康熙步步紧逼,再加上这些人对自己忠心耿耿,若是当真隐退,恐怕真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这些人,也会受到自己牵连,倒不如现在奋起一搏,加上早就有了准备,倒也不算仓皇。

      “既如此,老夫也不再忍让,老夫不能让尔等受了委屈。康熙如今逼我到此地步,老夫欲明日废帝。穆里玛,护兵营如何了?”

      “老哥早就给如此,护兵营早已准备妥当,只等哥哥的一句话!”穆里玛听到鳌拜答应,立即激动地站起来,傲气万丈地回道。

      “嗯——如今京畿卫戍基本掌握在我们手里,除了一个九门提督——”鳌拜沉吟,毕竟九门提督一职掌管京内治安,吴六一有没有错处,却并不好更换。

      “九门提督吴六一亦不足为虑,稍后我就去宣‘圣旨’,升吴六一为兵部尚书,着副将平山勇为九门提督,如此一来,康熙只能束手就擒!“班布尔善想的很好,算盘打得很精,让鳌拜与康熙斗得两败俱伤,依他的想法,应该是鳌拜胜,然后自己以擒贼为名,杀了鳌拜,顺便杀了康熙和太皇太后,而后嫁祸与鳌拜,自己便能荣登九五之位。

      只是,他们不知如今京畿卫戍全部掌握在康熙手中,所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康熙的手段。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功成十字血成溪(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