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除去异端无忌惮(上) ...

  •   自那日之后,纳兰便很少进宫,闲下来时便去别院找伍次友,谈诗词歌赋,讲天下形势。

      伍次友告诉纳兰,大清建国不久,国本不固,如今之势,国家之忧,不是人心不稳,汉人作乱,而是富民养生稳定社稷。鳌拜圈地,弄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皇上年幼,受人掣肘,若结束这混乱,只有除掉鳌拜。

      纳兰知道伍次友说得有理,本想着康熙没几天就会找伍次友,却没想到从那天之后,康熙没有再出宫。所以纳兰不得不进宫,告诉皇上。

      康熙之所以不出宫,不过是因为他自己也在纠结,那日回宫之后,状似无事,其实两唇相碰的感觉一直萦绕于心,挥之不去。晚上宿于中宫,与赫舍里亲热时,并没有白天的心潮澎湃之感,最后草草了事,重回乾清宫。再回想起白日情景,那人的尴尬、惊讶在脑中不断回放,那眉眼、那红唇、那变红的脖颈,都让他流连忘返,让他忍不住想吞入腹中,想着想着,下腹竟然升起一股火,慢慢延便全身,最后闷哼一声,释放出来。最后康熙不得不承认,自己喜欢上了纳兰,那个一开始把自己当朋友,为自己出谋划策,一心为自己着想的人。也难怪白日里会如此,不是因为沁蕊,而是因为纳兰,原来自己是吃醋了,和一个女子争风吃醋!

      康熙思虑良久,如今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自登基以来可谓是险象环生,自是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更何况这感情还是……还是算了。

      但是当看到纳兰出现在面前时,却又有些不可思议,看着眼前的人,就想紧紧拥在怀里,狠狠地欺凌一番,最后还是忍住了,听到纳兰这几天一直跟伍次友在一起时,又升起了怒火,还好康熙知道孰轻孰重,生生压下了怒气。

      不得不说伍次友看的很通透,康熙也确实在为这些事情烦恼,一面想除去鳌拜,一面又怕汉人趁此机会作乱,而今纳兰带来伍次友的见解,伍次友是汉人,当然比康熙等人更加了解汉人的立场,伍次友所说的反清复明不过是前朝遗老的想法,而今百姓都想安居乐业,过平静的日子,倒是让康熙松了口气,这样在除去鳌拜之时少了很多顾虑。

      转眼到了康熙七年夏,康熙已经亲政一年有余,一年内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康熙逐渐剪掉鳌拜的羽翼,鳌拜听从班布尔善之言,在康熙面前示弱,一退再退,但是兵权大部分还在鳌拜之党手中,加上鳌拜乃三朝老臣,门生故吏遍天下,却还是不易撼动。目前除了九门提督一职由吴六一担任,其余军队皆由鳌拜之党掌控。吴六一本是汉臣,屡遭排挤,加上其义父因犯死罪被关在大牢,其本人却秉公执法,为人正直,从不罔顾私情,故人称‘铁丐’。

      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总之一句话,九门提督掌管京城安全。康熙曾经想要把吴六一升为一品大员,以“笼络”吴六一,却被太皇太后驳斥,太皇太后曰:“京中一品大员虽说不多,但也能抓一大把,但是九门提督只有一个,而这个人,必须要心向皇上,如今吴六一没有倒向鳌拜,那就是倒向皇上。此人即被称为‘铁丐’,便不是金钱或者官职能收买得了的,要收买这种人,只能用恩义去换。”太皇太后不愧是服侍过一朝皇帝,扶植过两朝皇帝之人,胆识和谋略目前无人能出其右,康熙一跟太皇太后提,太皇太后已经把吴六一根底都说了出来,所以问题解决了,只要把吴六一的义父放了,那么恩典就来了,吴六一本是认死理的人,又怎会不肝脑涂地。

      当晚,康熙便拟旨:朕特旨,吴六一所领北京九门提督一职,无朕亲笔手谕概不奉诏,并责吴六一从今日起统领京城巡防,凡一品以下文武官员及所属兵马,吴六一俱可节制。钦此。(摘自《康熙王朝》,把三品改成了一品,本来九门提督就是从一品,但那里面是从三品,所以偶把三品改成了一品。)

      康熙自然知道这道旨意的分量,若吴六一心怀异志,那么整个北京城都不能逃过,能把自己的姓名交予他人手中,可见康熙的胆略。

      “皇上,这道圣旨一旦到了吴六一手中,整个北京城就都是他的了,若是他图谋不轨,皇上和太皇太后可就……”曹寅看康熙拟好旨意,担忧道。

      “朕自然知道,所以,李德全,记住,去传旨的时候告诉吴六一,朕把朕和太皇太后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了,朕担心他作乱,但朕相信他不会作乱。对了,顺便把他那个义父从牢里提出来,给他送过去。”康熙满怀信心,把圣旨交给了李德全。

      曹寅低头不语,看向康熙的目光更加崇拜几分,是了,“铁丐”软硬不吃,刚正不阿,只有恩情能够买的通,而皇上的信任就是莫大的恩情,哪个臣子受了这般重视,不感恩戴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何况还有他的义父被特赦放回。

      不过康熙毕竟是康熙,他断断不会真的把身家性命交予他人,所以立即又下了一道旨,赐纳兰尚方宝剑,一旦发现吴六一图谋不轨,可先斩后奏。

      康熙成功笼络了吴六一,让鳌拜和班布尔善意图贿赂吴六一的算盘打空了。

      在康熙压制鳌拜,让鳌拜忍无可忍之际,鳌拜称病不出,当天兵部的折子就积了一大堆,辟入国库空虚,粮草短缺、饷银不足,再譬如西北边疆,沙俄犯边,掠夺粮草、牛马和土地,再譬如西南三藩私铸银钱、招兵买马,等等事件不一而足。康熙大怒,鳌拜紧紧一天没能上朝,事情就乱成这个样子,若是鳌拜精神了,那国家岂不就乱了。

      康熙想起收到的昨天的奏折,鳌拜、班布尔善等人昨日聚于鳌府,班布尔善竟然说出“自古以来,为臣者有三大险境:其一是功高盖主,此时,主子无可赏臣,只能赐死;其二,臣者势大,威震朝廷,主子不容一国二君,一山二虎,主子必然杀臣;其三,臣强主弱,君臣间互相猜忌,彼此不能相安,主子怕臣下结党篡位,所以必然罗织罪名,将臣党斩尽杀绝。

      本来鳌拜提出隐退,却又被班布尔善的三言两语劝阻,言明鳌拜大权在握,仍然不能保全自己,若是无官无职,那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鳌拜归隐之心在班布尔善和穆里玛等人的撺掇下并未成功。

      本来并没有真正谋反之意的鳌拜,如今倒真正确定了,为了不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却真正起了谋反之心。

      其实按照康熙认为,鳌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没有谋反之意,到可以好好利用,未必真的要除去,怎奈鳌拜禁不住手下之人撺掇,本来心中的那点点星火,如今竟要演变成燎原之势,康熙又怎会坐视不理,不尽早把这种事态掌握住,皇位就岌岌可危。

      只是班布尔善本是爱新觉罗之后,如今更是辅政大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要挑唆鳌拜称帝,难道他就那么确定鳌拜能给他更大的权力?难道他真的甘愿把爱新觉罗的江山送与他人?

      康熙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却听到遏必隆建议恢复大臣辅政制,让鳌拜为首辅大臣,以便处理军务。

      索额图听后就直接反驳,索额图如今和皇后系在一起,自然希望康熙权力在握,而不容许他人觊觎。

      最后康熙下令,内阁大臣均名列辅政大臣,但不设首辅大臣。康熙的算盘打得也很精,均为首辅大臣,那么权利就是一样,可以和鳌拜平起平坐,自然会让鳌拜记恨,那么他便可以作壁上观。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除去异端无忌惮(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