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兵分两路 ...
-
霍昕是少数知道代王微服出巡的人之一,自从代王走了之后,他更是提心吊胆。虽然知道有死士暗中保护,但当今天灾人祸实不太平,对那二人的决定也颇有些怨言。今日收到消息,那出行的两个人终于回来了,这方才急匆匆的前去迎接。
胤禛一回来,便召集了霍昕、宋昌、周亚夫几位得力的臣下,将自己在汾阴的见闻诉说了一番,想听听看大家都有什么意见。
“不想周之秣竟如此不中用!”周亚夫知道后,一张黑亮的脸顿时涨成了紫红色,心中颇为懊恼。这周之秣是他父亲举荐的人,如今被查出竟然如此丧尽天良,他亏对代王啊!
“任凭代王发落,我周家没有这样不忠不孝的子孙。”周亚夫当即表明了态度。
霍昕在一旁一直听着,侧目看向了胤禩,在对方的眼神中瞧出了端倪。又见胤禩对他点了点头,霍昕了然于心,怕是代王和窦美人已经商议出了章程,便上前几步。
“代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霍昕言道。
“汾阴之祸非一日酿成,不若我们就假装不知,看看那周之秣会如何应对,朝廷上又有谁会为周之秣说话,将那些涉及此事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霍昕是极其聪明的人,此言恰巧说中了胤禛和胤禩的心思。
“霍爱卿言之有理。”胤禛道,随即看向了周亚夫。
“亚夫你也毋需太过自责,我们此行去了汾阴,一切如常便好。”
“诺!”
见众人出去了,胤禩方才开口道。
“四哥,周之秣杀不得。”胤禩最是会察言观色,周家世代武将出身,这些粗人们都有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十分的护短。刚才周亚夫虽然说但凭代王发落,但是听到后来霍昕的话之后,脸上还是隐隐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汉朝还没有科举制,选拔官员以世袭、察举、任子等方式为主,选拔上来的官员都是彼此熟识的,这样就更免不了任人唯亲的弊端。更何况,周之秣是周氏推举的人,如果真杀了他,就是在明晃晃的打周家的脸。
胤禛的脸色不大好看,他是真心想按照自己以往的手法来处理这些人,但是此刻的情况却不允许,其他人都还好说,周之秣的出身实在特殊,他日后要靠着周家的地方还有许多,不能现在埋下祸根。
“四哥,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自是将那些奸臣奸商揪出来正法,周之秣的事情,还是交给我的好。”胤禩握着胤禛的手拍了拍,他自然知道四哥的难处。四哥当初在众兄弟中人缘不好,在众臣中亦然,就是因为他这个个性,杀伐决断,只要是为民为国,丝毫情面都不留。现在到了这里,需要一忍再忍,对着这些贪官污吏还要打落牙齿和血吞,确实太为难了。
胤禩心中已经有了些粗略的想法,杀不得,那就用之,听说周勃可是很喜欢这个会说话会讨喜的周之秣呢......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胤禩可不会忘记,文帝登基之后那周勃以文帝亚父自居,事事压制着文帝独自作大,甚至还意图谋反的事情,虽然很多史料记载谋反一事乃是一个误会,但是文帝登基后于周勃关系交恶却是不争的事实,不可不防啊!
胤禛闻言也明白了胤禩的意思,轻声笑了笑。
“好啊,届时你唱白脸,我唱红脸,不过除了周之秣,其他人等的脑袋四哥是要定了。”总要杀几个贪官来平息百姓的怒火,既然周之秣不能动,那些同流合污之辈总能动了吧。
两人计议一定,御驾一路向汾阴而行。行了有几日,便抵达了汾阴城外,周之秣接到消息,早早的侯在城门口接驾。见不远处明晃晃的人龙缓缓而来,忙带着汾阴的一行官员跪在了地上,高声呼道。
“臣周之秣,参见代王!”
有人撩开了马车帘幕,胤禛从中走出来,几步来在了周之秣面前。
“起来吧,此行仓促,周爱卿也不必太过多礼。”胤禛滴水不漏的道,仿佛根本不知道眼前的人是一个巨贪。
“诺!”
周之秣诚惶诚恐的站起身来,他上次见代王的时侯,后者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呢!而今已经长成了一个威严的王者了,时光荏苒啊。
“臣已经在府上备了薄酒小菜为代王接风洗尘。”周之秣听了李朗的建议,没有大摆宴席迎接代王,当然也是为了凸显他的‘清廉’。
“这便不必了。”胤禛拒绝道。
“本王一行匆匆就是为了体察民情、视察河工而来,还是先去看看灾民的安置情况吧。”
“诺!”周之秣此刻心中念道,果然如李朗所料,代王一来便要视察民情,幸好他提前做了准备,不然还不被打得措手不及!
一行人进入了汾阴城,与那日胤禛和胤禩所见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沿街两旁都设有临时的帐篷,收容一些无家可归的难民,衣被粮药之物充足,此刻正值午饭时间,城内粥场竟达十余处,正在给难民舍粥,如果他并没有提前来看过,说不定还真会被这周之秣给骗过去呢!
“自水患爆发以来,臣就即刻开仓赈灾,朝廷发下来的粮饷基本都用在这上头了,县丞王孝义那有一本账簿,可供代王审查。”周之秣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此刻说起话来底气也是十分的足。
“哦,这便好。”胤禛并不多言,只是走进了一处难民营,大约二十平的帐篷内,此刻住着有十多人,个个面黄肌瘦,见来人脸上挂着恐惧和忌惮。
胤禛也不怕脏,就地坐在了蓆子上,而后命身后的一众臣子也跟着坐下。
“你们别怕。”胤禛难得和颜悦色的对那些惊恐的百姓道。
“我是代王,这些都是代国的臣子。”
胤禛刚一亮明了身份,这帐篷里顿时炸了锅。那些还躺着、睡着、窝着的百姓顷刻间都睁圆了双眼,不敢置信的盯着胤禛直看,哆哆嗦嗦的翻身跪倒在地上发抖。
“你......你,你真是代王?”
“不是戏文里唱的,是真的代王?咱们代国的代王?”
“放肆!对代王说话什么你啊我的,还咱们?谁跟你咱们!”周之秣闻言连忙板着脸上前训斥,被胤禛拦下了。
“哎,周爱卿,不必如此,这些都是代国的百姓,而我是代国的王,这咱们二字用得也对。”胤禛已经瞧见了周之秣紧张的握紧了拳头,只当没有发现,仍旧温和的对百姓说话。
“你们这里遭灾多少天了?”胤禛问道,有那胆大的人抬起头来回道。
“已......已经两个月了,大水来了,庄稼都淹了,房子也塌了,死了好多人,真是......”未说完那人已经呜呜的开始哭了起来,这一个人先哭,其他的人也便都跟着哭,顿时帐篷里一片凄怆。
胤禛觉得心中愤意难平,若不是此前胤禩的告诫仍在耳畔,心中有所顾虑,此刻便要立时站起来斩了这周之秣了!
“朝廷分发的粮食还够吃吗?”胤禛问道这里,余光瞥了一眼周之秣,但见周之秣圆睁着眼睛,虎视眈眈的看着那些灾民......
“够......够吃......”那些百姓忌惮于周之秣的势力,连忙附和着点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
“如此便好,房子倒了可以再建起来,庄稼没了可以再种起来,最重要的是人没事就好。”胤禛道,民乃国之本,没有哪个君主不希望自己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胤禛起身,随后也扶起了那些百姓,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随后留了一句语焉不详的话语。
“既然本王来了,就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你们都放心吧。”
周之秣也不知道这话说得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手脚有些发凉,心中想了一遍代王来了之后发生的事情,觉得自己并没有露出什么马脚,这才放心下来。不过这个代王看起来跟以前很不一样,跟传闻也不太一样。板着一张脸,即便是平常的言语,也给人一种寒意逼人的感觉,仿佛你的一切他都已经看穿了......
周之秣当下决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听李朗的话,去见一见那个窦美人,请她在代王面前说几句好话才行!
胤禩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惦记上了,在马车上换了装,直接取道去了王孝义的府上。王孝义乃是朝廷命官,可今日接驾却唯独不见此人,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来在了王孝义府邸前,就看到大门紧闭,前几日的粥棚也不见了。胤禩上前去敲了敲门,一会儿功夫,听到有脚步声由远及近,而后大门微微开启,只一个脑袋伸了出来。
“你什么人啊!”来人口气非常不客气,张嘴便跋扈的问道。
“在下乃是王大人的友人,特来拜会,劳请这位小哥通告一声。”胤禩噙着友善的笑容道。
“王大人病了,不见客!你快点走吧!”那人说罢便要将门关上,胤禩赶忙拉住了那人,随即从怀里拿出了一锭亮晶晶的银子递到了那人手中。
“既然王大人病了,那就更要拜会了。王大人曾与我有赠水之恩,人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那人挠了挠头,一副很为难的样子,银子他想收,可是上头交待的事儿......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看着清秀得很,粗布衣衫的也不像是朝廷的人,倒像是邻家的小弟弟。也许真是王大人的友人,因为担心王大人而来,放他进去看看,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儿吧!
“这样吧,你从后门绕道,千万别说是我放你进来的!”那人吩咐了一声,随即又道。
“只能看一眼就走,千万别被人发现了!”
“那是自然。”胤禩点头道。
“我必然不会让小哥为难。”
胤禩听那小厮的话,绕道到了后门,果然见到门开了一丝缝隙,那小厮做贼似的将胤禩领进了府,七拐八拐的从小林子里绕到了后院。一路上,胤禩见有些山贼流氓似的人物,穿着侍卫的衣服,守在这宅邸之内。此刻正值过午,那些人吃了酒菜,就在庭院里划拳赌斗,看着很是乌烟瘴气。
“他们是?”胤禩轻声问道,那小厮连忙对胤禩摇了摇头。
“说不得啊,快跟我走。”小厮领着胤禩进了后院的一间小屋,但见小屋内坐着一人,愁眉苦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可不就是王孝义吗。
“王大人,又见面了。”胤禩出声道,那王孝义闻言一惊,随即抬起头来,不敢置信的看着胤禩。
“艾,艾兄弟!你怎么来了?你......”王孝义说到这里才反应过来房间内还有人,警惕的看了那小厮一眼,敛下了心神,强作镇定。
“真是好久没见到你了,最近还好吗?”王孝义仿佛是胤禩的老友一般,上前拍了拍胤禩的肩膀,用眼神示意胤禩莫要轻举妄动。
“还不错,听闻王大人病了,不知道得了什么病?”胤禩问道。
“我这病说来怪异,藉车之力而为之,非药石可痊啊。”王孝义只盼胤禩能听得懂他的言外之意。
“如此,怎样才能使大人痊愈呢?”胤禩明白了王孝义的意思,于是便追问,看起来两人好像真是在谈论病情。
“时有扁鹊居渤海迳流之北,密林西行三刻可至,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拖着一束长尾,如得此人,此病可痊啊!”
“我明白了......”胤禩点点头,随即转过身来对那在一旁看守的小厮道。
“多谢这位小哥了,我这就去那渤海寻人医治王大人,请您带我出去吧。”说完了,又给了那人一锭银子,乐得小厮见牙不见眼。今日不知走了什么运,竟遇见了这么一位二傻子,扁鹊死了多少年的人了,别说去渤海,就算去了玉皇大帝的瑶池也找不着啊!
“艾兄弟,日落便休,执弋者立于山之巅,请早去早回。”王孝义慎重一拜,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命等这艾兄弟回来了......
胤禩闻言轻轻一笑,笃定的对王孝义道。
“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岂言休哉,王大人安心养病吧,日子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