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各种知识肯定是为我之用,有所加工的了。叹气……如果完全按照真实历史就没法写了……不过虽然有自己的演绎,但还是不想厚颜无耻的太过偏离。现将一些擅用及擅改的登录如下。
关于殿试和琼林宴的时间
宋朝时并没有春闱一说,各地学子通过省试之后就可以进京准备殿试。省试的时间是农历三月份(所以前文写到玉兰花开),殿试是在五月份(所以此处采撷樱花)。
琼林宴正式的名称是“闻喜宴”,好恶俗……唐宋时期称为“探花宴”,明朝为“琼林宴”,清朝为“恩荣宴”,但北宋时就是赐宴琼林苑,所以借一个好听的名称总是可以的啦!
“选年少华美者为探花郎”这都是有史可查的,不过现在一般认为,采花其实是一个集体的赏花活动,并不是真的只派一、两个人出去采花。同时,如果别人采得花魁,是可以对探花郎进行惩罚的,当然其惩罚不过就是吟诗作赋啦~
至于官家的那个游戏,嘿嘿嘿,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偶需要的情节而已~①偶需要小白半跪助颜哥哥取得官印,小白好帅!!②偶需要颜哥哥受命个高职,来推动情节。
关于樱花
樱花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跟随回国的日本“遣唐使”回到日本。所以请别误会~此处绝非误用!再次赞叹,我国实在是地大物博物华丰富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以下省略五千字)
关于官职安排
宋初的官职设定非常混乱,以至于现在都没什么人说的清楚,到了王安石变法之后才得以整肃。大致说来,知州不能算是官,而是差遣。官是虚衔,不需要履行任何责任,有其名无其实。因为宋代虽然有所谓的三省六部,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职权。
比如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枢密院,有枢密使和副使,这样兵部就没事干了,但是仍然存在兵部尚书、侍郎之类的,这个兵部尚书是官职,但是实际上不管事,然后再给你个差遣,差遣到别的地方去。
反正知州是京官,有此称号的必然是从京里来的。
颜哥哥考的肯定是进士科,宋代特别是宋初进士初授官的品级都很低,一般来说成绩最好的留着当秘书,其他的能混个七品官就不错了。根据《宋登科记》,进士第一等初授官在仁宗嘉祐二年之前最高能到将作监承,从六品下;仁宗嘉祐二年改为大理评事,从八品下。也就是宋史说的:进士第一,除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代还,升通判;再任满,试馆职。也就是说第三任才有资格当秘书。两使幕职官我想就是两使职官;铨选是任职三十六个月一考,或者说三年不计闰月,有闰月的话,不到3年。
顺便说个问题,为啥人们都重视进士第一等呢,因为进士第一等初期虽然授官低,但是一般都很受重视,最终官位高。宋史说:仁宗之朝十有三举,进士四千五百七十人;其甲第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后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
关于历史上的齐州
齐州其实就是济南,齐州,济南郡,兴德军节度。宋徽宗崇宁年间才升为济南府。关于州和府要解释一下,就是府在唐宋一般是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比如京城、战略要地等等,节度州知州应当是三品。
齐州历来分属京东路,齐州北宋有5县:历城,(紧。)禹城,(紧。)章丘,(中,景德三年,以章丘县置清平军。熙宁二年废军,即县治置军使。)长清、(中。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临邑。(中。建隆元年,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政和元年,升为望。)
仁宗以后分京东东路和西路,山东是京东东路的一部分。不过齐州一直是上州,户数应当是4万以上的,不过宋太宗时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上记载当时户数只有3万多,唐代倒是有4万,看来当时定为上州只是依据唐代原有的户数了,不过到了宋徽宗崇宁年间户数就有13万多了。
关于那个齐州知州,好脑抽啊!!抱头~~打滚~~原本参考了《元丰九域志》和《宋史地理志》,以为齐州那个时候是节度州。这样的话齐州知州行节度使权,相当于三品官职。嘿嘿嘿,比小白和猫儿的高。但是后来想到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比仁宗要晚,于是回头去查,发现……啊啊,那个时候齐州还只不过是防御州,其品不过五品啊……
不过并不清楚这三品五品是指节度使防御使的品级还是连知州也包括,我考虑是这样的,知州是差遣,那么大家都有本官,这知州们的本官也很难保证都是一个品级的吧?所以颜哥哥官拜三品也是有可能的吧。摊手……毕竟宋初的官级谁能说的清呢?
关于诗词
严重掩面~~请无视那些糟糕物!!王显仪的八局诗中前四句取自杨士奇的《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后四句是各种无颜面凑数。因为要突出王显仪的酸文假醋趋炎附势,所以用了较为死板的台阁体,诗意自然也是歌功颂德了。
颜哥哥的四句其实是选自《梦梁录》中的诗词,不过不来自一首,也是个拼凑物~好糟糕>/////<拼韵实在是拼不过古人的,情节需要就江湖救急了(自己把自己拖走)。因为颜哥哥的诗词要灵动一些,所以本想选择王维的应制体或柏梁体。可是年代总还是要估计一下吧,不能想象颜哥哥吟出唐人的诗词,别人还当他原创,于是选了仁宗之后的书作为参考。
所以,请大家无视!!不要提醒我那有多囧!!!